省教育厅迅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1-08-15 00:44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精神人才建设

日前,黑龙江省教育厅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

厅党组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文化创新的载体和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充分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成为文化自觉和文化引领的先锋。教育系统要把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全会对教育系统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制订周密方案,狠抓工作实效。

二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结合龙江实际,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

三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把高校建设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引导高校加强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重点围绕黑龙江流域文明、北方边疆文化、北国冰雪文化、俄罗斯经济社会文化等体现龙江特色的领域开展研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四是充分发挥学校基础设施对文化建设的服务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引导高校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发挥高校图书馆、艺术馆、陈列馆、学术报告厅、体育馆、运动场等基础设施作用,使之成为社区文化宣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整合学校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源,自觉地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力量,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学科优势等条件,逐步形成各学校的文化特色领域、项目和特有的健康文化氛围。

五是因地制宜地参与地方文化建设。鼓励教育系统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加快改革,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打造国际一流媒体。进一步畅通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联系渠道,促进科研成果向社会普及、政府决策、文化产品等方面快速转化。大力支持设有影视、传媒、动漫、美术、音乐等专业的高校与文化企业共同创办文化产业,通过互利共赢的联合,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以哈师大为依托的项目建设进程。鼓励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中,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六是促进高校参与文化走出去工程。加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到海外讲学、演出等,采取得力措施培育出国留学人员、访问学者和在校大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同时建立和扩大来华留学基金,进一步做好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工作。

七是加快培养高端紧缺文化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紧培养文学艺术人才、跨国公司的经营人才、国际谈判人才、驻外服务人才和加入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造就领军人物,为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精神人才建设
人才云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