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物流研究

2011-08-15 00:50赵晨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9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企业

□文/赵晨钢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旺盛的物流需求,未来十几年的国内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非常坚实。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总值为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今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位居世界第三;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为7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呈逐月收窄之势。总体来看,社会物流总额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且增势更加平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而去年上半年以来一直在17.9%左右,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是,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且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发达国家的2~3倍。国内物流效率不高,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仅为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几。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盈利能力、规模、相对市场份额,还是服务创新能力、物流提供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运作模式等均有很大的差距。

二、中小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物流法规还不完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建立,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和现代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企业物流向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不高,物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世界性的物流服务网络。目前,企业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和标准化。

2、地域性与行业性发展不均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基本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那里的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物流需求旺盛。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较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即便同一地区,城市和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明显不均衡。农村地区物流则相对落后,而城市是物流的重要集聚区和节点。

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多集中于大型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物流需求旺盛的行业多集中于医药、汽车、家电、日用化工、烟草、连锁零售等。调查表明,矿石、钢材、煤炭等大宗物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且效率不高。同时,我国近92%的社会物流总额为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比重小,而且十分滞后。

3、行业竞争能力不强。物流主要包括物流方案的设计、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环节,实际上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仍以分段的、单项的、局部的物流服务为主,不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前程一站式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有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三项主业上,认为运输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最多,较为看中运输业。这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想法,随着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逐渐认可,人们认为真正的物流公司应具备各项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所以,配送、仓储等其他环节虽然在直接利润方面没有运输多,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司的条件不具备,客户就不会与之合作,那么运输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片面强调单项服务不利于公司的全面发展。

4、自营物流占相当大的比例。自营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了解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所以对物流管理观念薄弱。经营管理中轻物流、重生产,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地为生产、销售服务,对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忽视了物流管理制度的建立,物流管理人员多凭个人经验开展工作,缺乏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运营水平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自营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并且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低,据调查和预测,我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比重不足20%。因此,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

5、中小企业物流环节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在中小企业内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相互脱节的供、产、销基本活动协调性差,无法形成相互协作的价值链,无法实现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静态、单级的库存管理是以高库存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库存决策缺乏与供应商的联系,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相关物流资源,导致库存成本太高。在客户服务方面,中小企业往往不重视客户服务,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难以保证,从而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另外,在企业物流资源整合问题上,中小企业也常常重内不重外,导致企业外部环境不能互相作用而缺乏动态适用性。

6、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实现信息化不足10%,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采取传统处理方式,即使已采用信息管理,也是极不完善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技术落后,无法及时、准确处理相关物流信息。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从而导致了企业物流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人工作业量多、效率低、浪费损耗大;企业物流计划评价技术、预测控制技术、物流作业方法等多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虽然应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但效果不佳。同时,在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应用不普及,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

三、完善中小企业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以上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认识,合理设定企业物流管理目标,以真正发挥物流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培植及顾客价值创造方面的支撑作用。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垄断性环节,要通过加快改革,促进竞争格局的形成。优惠政策要用在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大但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部分,特别是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农业、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物流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薄弱领域,注重对物流基础设施、城乡物流一体化、物流产业安全等进行政策倾斜,着力构建符合物流行业特点和阶段发展特征的政策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力度保证政策实施机制,促使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利用物流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劳动者权益、行业自律、技术推广、产业重组、贸易争端、民间外交、国外同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促进地域性与行业性均衡发展。依据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要从“大物流、大市场”角度,推动区域内物流网络、区域间物流通道、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区的“物流带”的建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打破市场壁垒,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增长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要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优化发展和重点开发功能区是生产型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区域。还要顺应全球化趋势,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国际物流。这样,物流业才能更有力地支撑未来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3、创造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适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就是有效的物流模式。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物流模式,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具体特色制定出适合企业量体裁衣式的物流解决方案,才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平稳、健康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但并不是转变成统一模式。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只有发展和不断优化的趋势,没有既定的现行模式。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这是实施现代化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缺乏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长久生命力与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中小企业必须依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借助各种有效而可行的渠道如利用公共信息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或购买相关软件等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为企业合理高效的物流运作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5、加强联盟,以供应链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对中小企业来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联合其他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联盟伙伴关系,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中小企业物流合作,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实现集约化运作,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而且在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提高了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6、积极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我国既有着不断增长的现代物流需求,又面临传统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需求。全国各地的工业化水平差异很大,传统物流在许多地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物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升级的要求,特别是各类要素成本迅速上升、能源资源环境压力等,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很大挑战,迫切需要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系统,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集约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特种货物物流、供应链物流,高度重视物流安全等,使得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共同走可持续物流发展的道路。

四、总结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物流业以及物流管理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包括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诸环节的物流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和管理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已经成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1]魏际刚.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6.10.

[2]魏际刚,张媛.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J].物流技术,2009.5.

[3]安娜.中小企业提升物流管理竞争力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36.

[4]章劲松.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 [J].企业家天地,2007.1.

[5]刘华.中小企业的物流推进策略[J].中国市场,2005.5.

[6]徐剑.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J].电子商务世界,2005.1.

[7]李湘.企业的物流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10.

[8]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9]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经济师,2005.2.

[10]夏文汇.现代物流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1]Brian Slack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Logistics Park.

[12]Ali Am iri Designing a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a supply chain system:Formulation and efficientsolution Procedure.

[13]Feiyue Lia Very large-scale vehicle routing:new test problem algorithms and results.

[14]Marie-Claude Bolduc;Jacques Renaud;BenoitMontreuil Synchronized Routing of Seasonal Products through a Production/Distribution Network.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