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合作教育的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1-08-15 00:45胡玲凤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技能人才

胡玲凤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基于国际合作教育的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胡玲凤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阐述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不同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以实践、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海外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实例,从合作教育的具体实践及其内涵丰富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海外服务人才;探索与实践

1 概述

合作教育一直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不同的应用。在国外,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称为“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译为“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中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这一教学改革在促进教学不断适应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

在国内,将“Cooperative Education”转译为“订单式教学”模式,这种“转译”是不确切的。国内高等教育引进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看重的是结果;国外高等教育更为看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是这一教学改革的自然结果。

显见合作教育在国内外均已经开展,但都有不足之处。国外的“合作教育”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忽略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协调性;国内将“Cooperative Education”转译为“订单式培养”模式,仅仅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使得该模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表现为片面和不系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Cooperative Education”都是与就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适应现实需求等因素紧密相关的。

本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及目前高等教育的就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适应现实需求(企业迫切需求的人才)的现状,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成立了由校方主要相关专业专家和公司方专家组成的“海外服务人才合作培养”领导小组,在研究国内外合作教育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国际合作教育的平台,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校企合作培养海外服务人才,从合作教育的具体实践及其内涵丰富上进行探索和实践。

2 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培养目标要求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雷沃重工)作为中国五百强之一,其产品已远销海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更好的维护该公司产品在客户心中的良好形象,保障代理商的服务能力,提高客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降低人为故障件的质保费,更好的满足福田雷沃重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与我校北海国际学院合作,以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合作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英语、还具备相关综合素质的专业化海外服务人才(现已成功培养两届)。

2.2 制定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方案

在全面分析福田雷沃重工对海外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各类海外服务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的调查结论,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校企联合制定了以“综合素质+机械电工专业技能+外语能力+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体现为四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培养,对应于各模块,精心选配课程,聘任最优秀的教师,实施该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方案。

2.3 构建课程体系及其教学目标

根据海外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校企双方研究制定了方案中的四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出就综合素质能力、英语能力、机械电工基础知识技能和岗位技能等进行培训,以达到在海外开展产品服务业务所应具备的工作和生活基本素质能力。

2.3.1 综合素质模块对应的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有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商务谈判与礼仪、外贸与财务、国际法律基础等课程及与各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教与学,能规范的完成公文写作,掌握常用的办公管理软件;熟悉相应工作管理流程,具备较好的国外服务网络管理能力;掌握一般的商务谈判技巧和礼仪,具备参与市场业务开拓的技能;掌握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出访通用的法律知识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多采用现场模拟教学法。

2.3.2 机械电工专业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电工技术、车辆构造与原理等课程及与各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教与学,确保学员能掌握大机械类基础知识,包括熟悉几何绘图、看懂图纸,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看图;熟练掌握机械原理、各类机械零件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液压气压原理基础知识,能看懂、分析液压气压原理图;掌握金属工艺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冷热加工工艺和机械装配工艺;掌握发动机和车辆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电工原理基础知识,能看懂、分析电气原理图等知识和技能。各门课程的教学实例尽可能采用福田雷沃国际重工的产品为例,为学员岗位技能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3 外语能力模块对应的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有英语口语交流、商务英语听说、新概念英语、机械专业英语和英文公文写作等课程及与各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教与学,确保学员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生活工作等的口语交流,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工作交流,如商务会议、产品展示、讨论公司业绩、参加交易会等内容;能运用英语进行一般写作,会运用英语对用户进行产品知识技能培训等。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多采用现场模拟教学法。

2.3.4 岗位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体系

主要体现为福田雷沃重工的各类产品服务技能及其企业文化等。

通过该课程体系教与学,培养学员具有较好的理性思维和条理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较强的讲解产品的原理、使用与维护知识,能培训海外用户,且能亲自示范等较全面的产品售后服务能力。使学员既具备能弘扬企业文化和实力的素质又具备娴熟技术技能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训练环节多采用现场模拟教学法。

3 海外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1 合作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课程置换

合作培养对象以大学专科三年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为基础,拓展兼收大学专科三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由学校与企业的专家组将各专业毕业年级的课程与合作培养的课程相比较,确定置换的课程与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正常毕业的同时修得福田雷沃重工海外服务工程师证。

3.2 培养方案的实施

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后,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笔试加面试选拔学生,然后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选聘了副教授以上的师资和行业的技术业务专家来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

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依据学员摸底考试测评情况和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及其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具体化,由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完善后执行。

3.3 教学实践过程的管理

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建立了随机督导听课和学员反馈教学效果制度。在教学方式上要求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加强过程控制,从“合作培养”项目的确定,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到课程与教材开发再到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都加强过程控制。

3.4 实施效应

(1)为专业建设积累了很多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师资外源基地;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践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了专业的软、硬件建设的空间,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后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企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同时也为合作企业构建了人才基地,还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更为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探索和实践了培养模式。

(3)推进与推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科技、生产和现实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急需人才。

(4)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建立正确的“合作培养”教学模式的观念,在各类高校中均可以开展此模式的教学方式,找到了符合普通高校自身特点的“合作培养”教学模式和规律。

4 结束语

理论上,国外的“合作教育”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忽略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协调性;国内将“Cooperative Education”转译为“订单式培养”模式,仅仅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使得该模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表现为片面和不系统。本文从理论研究上弥补这些不足,形成较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

实践方面,国外的“合作教育”和国内目前在高职类院校施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做法上虽有一致之处,但具体实践及其内涵上还有很大差别;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出内涵丰富且可操作性强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我校中外合作(即办学理念、教材、师资和课程及实习基地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整合了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探索和实践海外服务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与该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基于国际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律和特点,并将这些规律和特点提炼出来,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1]吴绍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0,(2):31-34.

[2]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9,(2):89-91.

[3]高宗泽,蔡亭亭.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3):61-65,77.

(责任编辑:肖恩忠)

2011-05-16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GZ101)

胡玲凤(1965-),女,安徽安庆人,潍坊学院北海国际学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方向:CIMS、ERP及先进制造技术,车辆工程教学研究。

G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1)04-0123-0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技能人才
人才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