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效应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7李枝荣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南风口语交际

李枝荣

(梧州市卫生学校,广西 梧州 543000)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

一、“南风效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南风效应”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徐徐吹动柔柔春风,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浑身上下暖意融融,不一会儿,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南风效应”对我们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练习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初中阶段缺乏必需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表情紧张、辞不达意、条理不清。同时,正处于16、17岁年龄段的她们自尊心强,害怕出错、出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操之过急,采用一些过激手段,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根据南风效应的有关理论,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学生不愿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没有充分的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告诉他们口语交际对求职应聘、未来职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职业工作的影响,意识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而要想练好口语,就一定不要怕丢脸。强烈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2.民主和谐,充分肯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通过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来缩短师生间的身体距离。然后充分利用语言、眼神、手势、微笑等来创设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当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走近学生,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一直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似听非听。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要中途打断进行纠正,要等学生的全部发言结束后,先进行肯定性的评述,再和颜悦色地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如沐南风,自觉参与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口语水平低下,不愿开口说话。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强迫她们开口说话。而是通过分析她们的心理状态,估计她们所能达到的口语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并且通过同伴的示范作用,引领她们一步步地敢说、会说、说好。如果设计得当,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会踊跃参与,自觉地参加口语交际训练。

二、“登门槛”效应,逐步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里,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17%的家庭主妇同意。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登门槛”现象。[2]

“登门槛”现象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和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模拟了一个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到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安排你给一位患者注射。可患者知道你是实习生,不愿接受你的注射。你该如何劝说患者?如果马上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模拟“劝说”展示,学生肯定畏难不愿上台,即使通过打分考核等方式强迫学生上台,效果也不好,质量不高。那么,根据“登门槛效应”,首先确定一个个的小目标:

(1)根据情境模拟角色,个人尝试练习劝说;(2)两人一组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3)与前后左右的小组交流,体会不同的劝说技巧;(4)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5)擂台赛,推荐四组八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由于设置的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口语训练,并且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就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步前进,通过引导,经过“搭梯子”使之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避免“搭便车效应”,加强课堂组织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常常需要进行分组训练,有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当了旁观者和听众,最后却坐享其成。不仅自己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3]因此,为避免“搭便车效应”,就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

1.分组学习,加强指导

在语文口语训练中,需要大量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发生,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一般的情况是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搭便车”的现象减弱,而且缩小规模可以削减惰化现象,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如需分大组进行训练,则需落实任务,加强评估反馈。此外,在分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小组及个人,要求人人参与,任务明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分组活动的时候,要求每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的组织、汇总和代表发言。如在进行“即席发言”的训练中,为了模拟会议的情景,将十人分为一大组,选出一人为组长,一人为记录员,要求人人发言,记录员将每人的发言时间、内容记录下来。根据每人发言的情况,另选一人作为代表,将本组参加的人员及其观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发言。这样人人有任务,互相受监督,避免“搭便车”现象。

3.加强反馈,分层评价

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可以请各组代表上台轮流发言,汇报训练活动情况。对于每组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并在最后做出中肯的总结性的评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本,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定能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针对性,增加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1]高枫,王枬.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0.

[2]高枫,王枬.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1.

[3]高枫,王枬.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9.

猜你喜欢
南风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南风颂
酒中的口语诗
诡异的偷蛋贼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现代透视眼
口语对对碰
南风易逝,醉沉年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