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2011-08-15 00:47陈爱民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思想

王 萱 陈爱民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能加深大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对党的有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主要来自有限的几节公共课及党课的培训,而一般的学生对上这些课的态度仅停留在理论的初步了解,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深入地对我国的国情、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消化。加之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对国情社情的感性认识,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社会实践如暑期“三下乡”活动能使大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情,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感受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体会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化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觉悟,加强党性修养。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另一方面加深和巩同了课堂上所学的党的有关理论知识,增强了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2.社会实践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以灌输式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为主渠道,说教的东西多,实践的认知贫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情、了解国情,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品格,增加社会经验、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角度教育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使理论教育与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始终,让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认同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3.社会实践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的优秀分子,基层党组织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让他们时刻记住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积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无论在学习、工作、思想还是在精神文明上都应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党员更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积极参与其中,还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促使他们成为学生集体的核心力量。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能摆脱班级、宿舍的局限,联系群众的范围广了,工作面宽了,视野也更开阔了,能准确给自己党员的社会角色定位,自觉做广大学生的表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先锋模范的行为能力得到提高,给学生党员当先锋、做模范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广西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以“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为主题的校内系列实践活动

针对新入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各高校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开展一系列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活动,如大学生学习党章竞赛、歌唱中国共产党的合唱比赛、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征文活动、“党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等。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设立一定的奖项给予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查阅有关资料,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观众也在聆听的过程中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升华。据对广西区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新生入学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参与率达100%,有92%的学生表示自愿参与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这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为以后学生党课培训打下良好基础,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以致发展党员做好了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2.开展优秀学生党员挂职党务工作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是校园内社会实践,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锻炼学生党员各方面的能力,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条件,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任务繁多,单靠专职党务工作者难以承担学生全部党建工作,这是各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调查显示,广西各高校每个学生支部不管人员多少都只有一个老师负责党务工作,而且是辅导员兼职的,这样工作难度更大。依靠学生党员的自我服务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既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更能培养学生党员的实践工作能力。学生党员能在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党务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安排支部党员到各个班级中,在新生入校时,可以通过党员深入了解各班具体情况,协助辅导员老师选好班委成员;在学生毕业时,学生党员帮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党员的模范形象。

3.开展“追踪红色足迹”社会调查系列活动

广西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了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就近也可以选一些意义重大的革命圣地,组织“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社会暑期参观,调查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圣地、光辉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党爱国情操,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其次,针对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要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新农村进行参观,如到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魅力乡村”、获“全国绿色家园奖”的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调查。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大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使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升华,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的目标,为促进新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开展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就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建立了社区大学生党团员实践基地。以将敬老之心进行到底、将感恩之心进行到底、将党团员服务进行到底、将汲取社会财富学习进行到底、将社团文化推向社会进行到底为目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慰问老党员、党员支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西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生活还比较贫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家中只留有老人和小孩。针对产生的这些社会问题,组织党团员利用周末时间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心。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让广大党员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切实感受到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的激情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将党的创新精神不断传播下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创新、奉献的良好氛围。共建共促活动,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形式上和活动内容上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新颖与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党员和农村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使双方的党员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1] 佟亚辉,郎庆云.谈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学生党建工作[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 曾继平.探索社会实践推动学生党建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09,(35).

[3] 张晓庆.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文教资料,2009,(4).

[4] 梁丕桓.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思想与“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