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11-08-15 00:47张爱民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教农民

张爱民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早日实现城乡协调、工农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主体定位不清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教练、裁判甚至领队都由各级政府来承担,政府职能定位不准,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均较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号召、媒体宣传、学校实施、农民接受的固化的单向传统模式,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按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求,分类指导、分层次培训,农民和培训者之间的双向选择难以真正形成,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困扰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也无所适从。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当作社会公益性事业来对待,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应是理所当然的主要买单者。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农民合作组织及相关企业是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

2.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上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技工供不应求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国务院也先后六次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和培训又在全国悄然升温,很多部门出于各种目的纷纷加入到职业教育的行列,开展了农民的各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各部门间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合作,并没有形成合力。结果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教学设备分散,重复建设过多,培训内容雷同,培训效率低下,质量没有保障,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牌,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数量、规模仍然有限

近年来,职业教育相对前些年有些升温,但真正参加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所占比例仍很低,培训范围也极其有限。原因何在?一是资金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匮乏,无法承担大数量多层次的培训;二是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接受培训的热情不高;三是收费问题。大多数培训机构因为以盈利为目的,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只注重收费而忽视培训质量,效果不好,农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愿培训;四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务院先后六次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高度重视,然而有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出现了较多“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热热闹闹一阵子”,最后并没有多大实际效果,反倒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和领导务必切实更新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是基础建设,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观念。

2.加强领导协调,整合职教资源

为了使职业教育在农村中广泛推行,笔者认为各县应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及相关的农业、工业、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职责是负责指导本地区职业培训工作,研究对策,综合管理,协调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管理和承办本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和处理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为解决农村职业培训资源分散问题,除应加大投入外,必须注重整合现有职教资源。例如建立全县职业教育师资设备数据库(当然得建立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从各行业各部门各学校,包括从工人农民中全面吸纳科技技能性能手及专家,充分利用各培训机构包括工厂学校的机器和实训设备,并随时做到数据库的更新。各机构间师资、设备、实训基地打通使用、相互调配,按照市场原则,相互支付报酬,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组建大型职教集团,以便做到打通培训、节约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也可考虑成立区域性教育实验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甚至直接为工农群众生产提供服务。

3.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职教领导小组、职教机构尤其是广大的职业学校要广泛深入到企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按照企业需要实行校企结合的定单式培养;要广泛深入农村农户了解农民的需要。为农民提供培训菜单,让农民自主挑选。可采取到乡村发传单、打广告、挂横幅、贴标语、办橱窗和讲座、现场宣讲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某些技能的实用性、某些工种的紧俏性。请学有所成、发家致富的成功农民典型现身说法,宣讲接受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也可以采取先免费指导培训,受益后再收取报酬的方式,通过宣传使农民“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对农民的宣讲和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结合本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结合“一村一品”的特点进行宣讲,请专家进村办班指导,培训专业农民。应结合农民自身特点进行培训宣传。给农民技能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应注重乡土化,文字表述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多使用图形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增强感性。多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农民如身临其境。培训场所应尽可能选择田间地头、实训车间,多演示,让农民多模仿操作,也可方便群众,节约培训食宿费用。

4.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确实存在较大问题,我们可考虑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一是建立职业培训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限要到生产一线实践;二是职业培训机构要利用职教人才数据库向其它部门、机构或企业招聘、借用中高级技能性兼职教师;三是按照“以城带乡”“以东促西”的方针,实施“师资培训帮扶工程”,既包括两地之间培训机构间的帮扶,也包括企业与职教机构间的帮扶。可以是优势学校派教师到薄弱学校指导培训,也可是薄弱学校教师到优势学校学习,回去后再培训其它教师。甚至可考虑西部职教教师到东部二、三产业较发达地区的企业生产一线接受技能培训,如此还可以带回新观念新信息。

5.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模式

除目前较为流行的以就业为目标的定单式教育培训模式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外,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动作技能示范模仿式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培训内容涉及动作行为技巧较多的培训,其优点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一切明了,受训者很容易从动作模仿操作向自主操作转化。其程序是:培训者讲明操作原理及步骤,同时示范动作;受训者在培训者指导下进行技能的尝试性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受训者在掌握基本要领和步骤的前提下,反复练习,使操作技能熟练化;最后,培训者引导学习者把掌握的行为技能运用到类似的情景中去。

第二,进厂驻村现场指导式教育培训模式。本模式就是邀请专家到村庄、到田间地头或是车间、实训基地,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可以是现场针对技术问题进行咨询,专家能手现场给予解答;也可是专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问,请农民分析、思考、判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虑到较多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结合实物现场指导,往往效果较好,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这种模式的优点还在于能为农民节约培训时的交通、食宿费用,不耽搁农事。

[1]金华宝.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价值解读与路径选择[J].探索,2006,(5):133-137.

[2]王初升,眭慧琴.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J].教育与职业,2006,(9):79-81.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教农民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