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1-08-15 00:47燕卫民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素质班级院校

燕卫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既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的、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为配合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该人才培养目标,搞好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过于依赖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差,如寝室卫生搞不好、上课迟到等,为了应付学校对班级的检查,以及班级之间的评比,不少班级管理者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来管理学生,严格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严格按照规则程序办事,那是工业社会操作机器的办法,但是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着思想意识的学生。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是独立性格形成时期,依赖性强、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正确引导教育,除进行制度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教育。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自律活动,努力在平时的实践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2.班级管理过于注重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忽视了“抓两头、带中间”的班级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而这部分学生常常会犯小错误。因此,许多班级管理者往往把班级管理工作只定位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忽视对尖子生的引导和对中间生的带动,整天疲于奔命而管理效果欠佳。

一个班级集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大家性格相迥,家境不同,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班级大家庭管理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科学分析,整体把握,真正落实“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常言道“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2]。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几点策略

1.确立班级管理目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前有所下降,因此班级管理更需要合理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科学管理,整体把握,真正落实工作目标。首先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班级管理从实质上讲就是育人的过程,是通过每学期的具体事务来实现的。因而,树立阶段性目标既要有周期的阶段性,又要有学期、学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其次,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管理者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详细记载每位学生的生活、学习、性格、思想、爱好特长等情况,正确分析,对症下药。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实施分层激励。对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应引导其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其学习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激励其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力争思想和行动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力锻炼,参加班委、学生会竞选,树立竞争意识,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教育引导文化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步入优秀生的行列;对于后进生实行“赏识教育”,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逐渐改掉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点。适当降低标准,让学生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同时采用灵活的激励机制,设立各种奖励措施,如进步奖、全勤奖、创意奖等,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学生风采,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而不断进步。对中等生则根据情况设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一帮一”互助互帮活动,让先进带动后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规范行为习惯”、实行“干部值日制”,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逐步改掉自律性差的缺点。这样既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养成,又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最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帮助他们定出相应的目标。尺有所长,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顺其势而导之。鼓励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培训、第二课堂及专业社团等活动,强化专业基础;鼓励善于交际、人际关系好、热衷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处理好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组建社会实践团等;建议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组建并加强球队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班级和谐、凝聚的良好氛围。

2.注重班级管理方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较差,有时为应付学校对班级的各项考核,不少班主任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严格得近乎苛刻地要求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可能在院校各项考核中获得好评,学生也中规中矩了,但学生因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创新的机会,缺少创新意识,也就失去了学生本身的个性,这与素质教育培养“多元智能化”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切实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的自律活动。夸美纽斯认为将每班学生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一名优秀的学生为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同学的学习。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省力,而且学生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因此可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其管理对象思维灵活而心理素质又不太成熟,如果班级管理者不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其学生素质具体情况,一味地批评教育,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无济于事。美国成功人士卡耐基说:“批评只会带来对方的反感,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一点帮助”。

3.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过于看重智育,以分数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格格不入。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在班级管理模式上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相关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做中学”,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实践,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从实践中学习。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同时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任,这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建设的全局,必须引起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有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班主任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做一个富有责任感、爱心、人情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班主任是本职工作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1]涂刚.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策略[J].当代经理人,2006,7(21):21-22.

[2]范功利.论高职院校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模式[J].科教导刊,2011,1(3):167-168.

猜你喜欢
素质班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不称心的新班级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