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的理性思考

2011-08-15 00:47周学耘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课者教研交流

周学耘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说课的效果和价值在教育界已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同。它对于学校整体教研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它不受时间、空间、场地、教学设备的限制,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实用性极高的教研方式。笔者也多次参加了各级各类数学说课比赛,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说课”的涵义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者在备课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规定时间内,向其他教学或教研人员就某一课题,以口述的方式阐述该课的具体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通过“说课”能够加强备课与上课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进一步备好课,为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按功能分,说课可分为示范说课、教研说课、考核说课、评比说课等。无论哪种说课类型,就数学而言,说课的主体都是数学教师。说课的对象包括教师同行、领导、专家、评委等。说课的课题可以是整本数学教材,也可以是教材中某一单元、某一节课,甚至是某一知识点。说课的内容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数学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说课的方式以说者向听者的单边单向信息传递活动为主。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说课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既是备课的升华,又是上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1.备课是说课、上课的基础

数学备课分为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是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数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说课和上课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数学教材和学生,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说课和上课。

2.说课不可替代备课

说课是教师将数学教材的理解、教法及学法的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属于一种集体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讨论“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尤其是“为什么”要说出其理论依据。说课不可替代备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备课,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加备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上课是备课、说课的归宿

备课、说课的目的和归宿是上课,上课的对象是学生,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因此,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通过有针对性的备课和说课,可以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法”,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课存在的误区

说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手段,克服了备课和上课中出现的只教不研的状况,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说课涵义未得到足够的理解

对于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只顾知识的灌输与传授,长期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熏陶,对说课容易产生误解。当然,这种教师只是少数。他们认为数学说课就是对数学教材的浓缩,就是教案的再现,或者是上课过程的简要陈述,显然没有对说课的涵义真正理解。

2.说课庸俗为公式化、程序化

说课无非是说教材、教学目的、教学法、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等,有些教师将这些过程套用一定的公式或程序,用共性的语言,缺乏个性特征和创新之处,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使说课完全失去了意义。比如,在说直线方程这一数学课题时,教材分析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指出是在用一种新的手段研究过去已学的知识,同时又是在为解析几何的教学做理论上的准备:教学目标中通过哪些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渗透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教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其中涉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等。

3.说课脱离实际或自身能力,操作性不强

说课者说的是自己教学的思路和设计意图,很容易出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现象。有时理论很新颖,实则牵强附会,脱离实际教学内容。有时教学手段很独特,但是自身又缺乏相关的能力,成了花拳绣腿,影响了实施效果。比如,“排列组合”的说课,有位教师说课时试图利用多媒体随机对人体位置进行调整,看起来直观生动,新异倍出,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严重脱离实际,且需要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不是一般的专业人员能迁移完成的。

4.说课缺乏即时有效的交流与争论

说课是说者向同行或其他教研人员单向传递教学处理方法的过程,其质量高低取决于说者的演技,缺乏即时有效的交流与争论。说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说得天昏地暗,听者如缺少新异刺激,久之会生厌,这种情况在教师应聘中经常出现,说课者对说课的得失掩耳盗铃,不利于说课者水平的提升。比如,某些学校招聘新的数学教师,就要求应聘者随机抽取一个章节的内容说课,然后评委根据说课评价表进行量化打分,采用优胜劣汰的方法,评委与应聘者几乎不存在交流的机会。

四、说课质量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说课的质量,关键是发挥“以评促说”、“以评促改”的精神,利用集体的智慧与讨论,达成对问题的共识。

1.说课需要与答辩和交流相结合

说课不应看做是说者对听者的单向行为,应该建立为一种双向信息交流过程。听者要耐心细致地去倾听说课内容,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并记录下来。为了保证说课的连续性,一定要在说课之后加以答辩和交流。对于说课者未涉及的问题,可以答辩形式考察说课教师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对于难度较大、争议性强烈的问题可说课之后展开讨论和争辩,通过思维的碰撞和火花的迸溅,形成合理的结论。这种交流和答辩,实际上也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如此教研水平也会得以提升。

2.说课需要与评价相结合

说课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评价,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评价,它可以指导教学,也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进程。说课肯定有好坏之分,尤其是考核性的说课和评价性的说课,不能把说课仅停留于形式,否则其价值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对说课进行恰当的评价,让说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教什么、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进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大胆尝试和引进新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迅速提高。

说课已经成为当下最常见、最实用的教研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但要真正发挥其价值,除了需要克服一些误区外,还要注意说课后的交流与评价,而且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教研方式之一,不能替代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教研方式,才能相得益彰。

[1]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8):15-17.

[2]王瑞英,郑风英.培养青年教师的捷径——共同“说课”[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247.

猜你喜欢
课者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公开课要唯“真”、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