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特教素质能力

吴 萍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9)

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一名特教工作者,要想在新的时期干好本职工作,为特教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一、高尚的师德品质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们面对的受教育者有多位聋、盲、肢残等残疾学生,他们普遍由于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社会交往和适应方面,其核心问题是由于自身残疾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形成了自卑、自怨、自弃的消极自我,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把残疾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精湛的教学业务能力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教学业务则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关键。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做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只有加强实践锻炼、进修学习,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3)提高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作为特教工作者,面对特殊的群体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比如面对聋生,手语一定要好,交流起来才没有障碍,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强烈的教育创新意识

我国教育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不是丢掉现有的东西重新搞一个新的异类的东西,而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根据聋生的认知与思维的特点,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民主、尊重个性的创新氛围。赋予每个人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通过选择,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去发展,以自己独立理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造。其次是通过课程的重组、综合化,达到知识结构的创新。具体到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各学科知识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学科间联系更为紧密,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将一些课程通过重组、融合成新的课程,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融合为构成艺术一门课程;将基础图案、设计基础融合成图形创意等)。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是将经过实践证明的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结合运用,加强直观教学(针对聋生),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国画山水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范图分析等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具体到实践训练中,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装饰画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油画、国画、水彩画等表现技法综合应用到装饰画的创作中;一方面鼓励学生从材料的使用方面进行创新,将其它画种的材料或建筑装饰材料应用到装饰画的创作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级与学生的管理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的素质之一。由于残疾学生的一些生理、心理特点从而造成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班主任难当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摆正心态,转变观念,从了解学生着手,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班级管理要以情为基础,班主任既要善于抓住育人时机,事半功倍地教育学生,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又要自始至终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和教育过程的潜在心理效应,培养自爱、自尊和自信的人,必须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教育环境。

2.激励学生,建设自强不息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卑情绪,既不能压抑,也不能否认,要转化为超越的力量;面对压力,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手足无措,要从容面对,积极行动;面对缺陷,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面对偏见,不激忿,不自弃,要正道直前。

3.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以“情”为基础。对聋生有感情,对他们的家庭有感情,善于与他们沟通。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特殊心理,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育人时机,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予以关心、爱护,尊重个性,分类引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王洪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育探索,2001,(8).

[2]郑立.论新时期教师素质结构的内涵[J].管理观察,2009,(8).

[3]刘雪梅.教师素质结构问题与对策探索[J].教师管理(理论版),2009,(4).

[4]刘荣.教师素质结构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5,(4).

[5]马力克.阿不力孜.论特殊教育教师的作用和素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特教素质能力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