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幼师专业舞蹈教学

2011-08-15 00:47梁中娟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幼师职教舞蹈

梁中娟

(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职教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幼儿舞蹈基本动作创编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舞蹈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生活、情趣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与创编。笔者认为在职教幼师教学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重视基础,因材施教,培养创新能力

职校幼师专业学生的重要来源是普通初中毕业生,并且多数来自农村,大多数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入学前没有接受过舞蹈的训练,有的学生甚至没看过舞蹈节目,严重缺乏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年龄都在15-16岁之间,其柔韧性、灵敏性和速度素质增长的百分比明显下降,身体柔软性都无法达到专业演员的水平。由此可见,学生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重视基础之上开展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1.重视舞蹈基础教学。在舞蹈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学生文化知识、音乐基础知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舞蹈作品的鉴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应结合不同地域民俗民情,对创作素材中的民族历史,宗教习惯、风土人情、音乐文学语言、文化习俗等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中,首先要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分解和要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乐感”训练,让学生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和动力,感受到不同乐曲在不同舞种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体味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和浑然一体的艺术魅力。

舞蹈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就是所谓的“直、绷、较、开。”针对舞蹈初学者身体自然条件的差距,在进行基本训练中应运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尽快具备专业素质的条件。中职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芭蕾舞手型手位、脚型脚位、身韵组合练习、腰腿的软开度训练(包括压腿、踢腿、甩腰、擦地与小踢腿、腿的控制能力、小跳、中跳、大跳、翻身、侧身翻等),还可以扩展到前翻、后翻、跳转、平转等较高难度动作,先进行介绍性的讲解,从理论上告诉学生如何完成动作,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挖掘潜能。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备的能力,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等。而特殊能力专指在某种专业领域或从事某种特殊行业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文学创作等等。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而特殊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能力体现。从这一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包括模仿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艺术表现力、动作协调能力等。

舞蹈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针对受教育者的身体结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及舞蹈基础的不同,可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成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班教学。舞蹈基础好的,可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以创新为主,从兴趣入手,引导其分析幼儿的特点,进行创编舞蹈;舞蹈基础差的则主要以模仿为主,不要求动作专业,但要有吸引力,并侧重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抓住幼儿心理,运用语言的魅力配合肢体动作,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教学相长。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抓住关键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朝着更有利于其特征的方向发展。

3.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教学能力之一。创编成果是学生能力和舞蹈语汇的掌握、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过程的最后完成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对职教学生来说,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职教幼师教育必须在一般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重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适应新世纪科技进步的需要。

编舞实际就是音乐旋律下的人体动作编排,幼儿舞蹈的创编既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也要遵守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编舞能力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模仿。舞蹈动作的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创作也是在模仿创作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阶段,利用这种以模仿为主的简单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二是改编。比如把一支经典的舞蹈进行节奏变化,或改变其中部分的动作等,教师再对以上的变化规律分别做出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然后教师再对他们进行对比讲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拓他们的创作思维,从而达到培养编排舞蹈能力的目的。

三是创编。教师在课堂上选定统一的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进行表演讲评。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内的娱乐性集体舞比赛,强调学生要自编自演。再通过学校安排的实习,直接接触幼儿,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会有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能达到编舞的要求。

培养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精神,并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改革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要满足于学生单纯地模仿舞蹈动作,而且要教会他们会学,并且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整地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另外,不要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几种舞蹈步法,而是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要把教育教学的过程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扎实的舞蹈基础上结合幼儿舞蹈的特点进行舞蹈编排。

二、观察生活,了解幼儿,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幼儿舞蹈其实质也是一门艺术,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逐步积累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结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幼儿,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爱心。培养爱心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幼师教育中尤为重要,和孩子们顺利沟通是舞蹈教学的基础。

2.了解幼儿身体结构特点。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了解其身体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职教幼师学生教学时,引导他们了解以后所教对象的身体结构也很重要。虽然孩子的身体优柔性好,也不能一开始学舞就马上进行各类“软开度”练习,如倒立、拉腰、叉腿等。基本功的训练应以训练直立、灵活、协调的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开度为辅。对于学舞蹈的幼儿来说,其手臂力量弱,根本不能自力完成倒立动作,需要老师扶住双脚加以辅佐。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也要循序渐进地插手必然的力量练习,优柔性练习也不宜过度。如果一味地进行训练而忽略其身体,一方面相对死板的根基功操练会影响孩子的进修乐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肌肉节制能力、平衡能力都较弱,容易在这些操练中受伤。因此,职教幼师学生应增强呵护意识,让孩子享受舞蹈之乐。

3.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只有被动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而且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情绪体验也非常丰富。由于这些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纯朴、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训练前根据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精选好训练内容,幼儿舞蹈应该以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感到开心快乐。因此在职教幼师舞蹈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有趣的艺术形象;注重舞蹈自娱性、普及性、教育性;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最后把握实习机会,通过与幼儿直接接触,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联系生活与实际,大胆实践,多给学生机会,培养其自信,经过多次的积累,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以及自己的感悟下,创作出符合幼儿教学的舞蹈作品。经过反复锻炼,在以后的工作中尝试、提升,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幼师专业修养。

三、结 语

培养幼师师范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首先要使其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和基本素养,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其根据自身优点,联系实际生活与幼儿身心特点,运用所学激发创作潜能,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全面提高幼师专业素质。

[1]李文琦.浅谈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J].江西教育,2008,(15).

[2]游惠海.舞蹈[M].北京:舞蹈杂志社出版,2003.

猜你喜欢
幼师职教舞蹈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男幼师荒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我和舞蹈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