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不应遗忘差生

2011-08-15 00:47马成龙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差生素质教育课堂

马成龙

(徐州范楼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74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个“场”,它是一个灵动的即时生成过程(王玲玲,2004)。课堂上没有差生的参与是不现实的,不让差生参与的课堂是素质教育所不允许的,更不是高效的课堂。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差生转化工作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一、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在大部分的教师眼中,“优生”因其守纪律、听课认真、成绩好,自然受到教师的喜欢;而调皮捣蛋、不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差生易于引起教师的厌恶。教师泾渭分明的态度,影响了师生间的感情,也极大地挫伤了一些所谓的“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生并非天生的“差”,他们只是应试教育下的畸形产物。差生之所以“差”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并非一切都是孩子的错。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不甘寂寞的,他们时时在寻找表现自我的机会,由于课堂上受到冷落,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他们常常靠上课讲话,出洋相,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法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然而这样愈发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学生干脆就自暴自弃,有意破坏纪律,干扰教学,甚至寻衅滋事,渐渐地沦为一个“朽木不可雕”的角色(孙云晓,1993)。平日里教师也懒于答理他们,甚至一些教师直接了当地要求“差生”:只要不说话,不影响别人,看小说,睡觉啦,干啥都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差生的形成。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被淘汰的学生过多。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轨道。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机会,让他们有兴趣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全面丰收(皮连生,1990)。

二、打造高效课堂,应理性地认识差生,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差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差生是正常的、客观的,没有差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唯心的。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应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个性(孙云晓,1993)。同时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差生,所谓的差生与优生相比有其不足之处,但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应辩证地认识。看问题应一分为二,即要看到其缺点不足,又应充分发掘其闪光点,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要只盯着过去,应着眼于未来。作为中学生,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龄,思维活跃,勇于尝试,善于创新,虽然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有待完善,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恰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可而知。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不仅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地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王玲玲,2004)。

三、打造高效课堂,应关注差生心理,促进差生转化

学生无小事,眼中无差生,公平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正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性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邹进,1996)教师在开启和拓展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待学生,仅仅是好意和责任还不够,为人师表,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并且以最适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并不是选拔一小部分人,帮助他们成功。对于那些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差生”的关爱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才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和只注重好、中、差的划分的做法,根据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王玲玲,2004);关注差生,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珍视自己的潜能,闪耀自己的光彩,始终相信:自己会比现在更出色。学生是“即将开放的花朵”作为教师应该适时进行浇灌、培育,以促使这些“花蕾”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四、打造高效课堂,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找出差距,以量变、质变的观点改造差生

转化差生,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即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条件和必要准备,而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赵敦华,2001)。转化差生同样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个字词、一个英文字母做起,从一件小的好事做起,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最终实现跨跃式的发展。一次家长会上,一个成绩较差而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的家长,慷慨许诺:儿子期中考试,如能进入班级前十名,奖金五千;进入前五名,奖金一万。家长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成绩,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完全可以这样说,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日积月累差生才能够“脱贫”。

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杨文娟、尤文建,2005)摘掉有色眼镜,给那些所谓的“差生”以足够的爱心、恒心和信心。素质教育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所打造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孙云晓.孙云晓教育作品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王玲玲.有效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6]杨文娟,尤文建.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J].班主任,2005,(4).

猜你喜欢
差生素质教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