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务虚中求实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张 云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中心工作起到服务和保证作用,从本质要求来说是“务实”的,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的思想这个中介来实现,因而又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虚”常常被人为地演变为“空”,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收不到实际效果,也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正确处理“务虚”和“务实”的关系,力求做到虚实结合,在务虚中求实。为此,要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班级,把握思想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针对性,在于对学生现实思想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学生,施以教育和引导的是学生的思想,体现作用和效果的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准确把握“虚”的思想,使之成为可调控、可引导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求得实效的关键。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往往懒得深入班级、深入实际,不愿与学生谈心、聊天,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真实的了解,对学生想什么、关心些什么、需要些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若明若暗,心中无数。这样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就是我讲我的,你听你的,无的放矢,一厢情愿,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的一个突出表现和重要原因。

诚然,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内在性,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把握。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受外界的影响日益广泛,思想触发点增多,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不断增强,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也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神秘之物。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经常深入到班级走走,真心以学生为友,真诚地与他们交心,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那么,对学生的思想做到亲知、真知、深知也并非难事。只有切实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二、力戒空谈,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体现。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务实,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解决了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相当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喜欢从高深的理论入手,觉得道理越大越好、问题越深越好,恨不得让学生全部接受,理论水平上升一大截,而对学生具体的思想实际问题则不闻不问,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不结合思想实际,这样的思想教育工作等于空谈,再科学的道理也成了空话、套话。

在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时,既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实中寻找根源,又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办实事之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特别要在解决贫困学生求学困难、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引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等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解除后顾之忧。在评选“三好学生”、推荐学生入党、评选奖学金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只有这样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三、以人为本,服务全体学生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关爱与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人的同时,把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帮助人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否则,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高校学生有着自己的权利、利益和独立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抹煞他们的合理利益、权利、情感和追求,而是要给予切实的尊重,积极地关心、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努力实现这些心理需求。

要把服务全体学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学生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当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全体学生,也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所有需求,而是要对他们的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积极的、合理的利益和追求,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通过努力逐步地去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为整体利益奉献的积极性,才算得上真正务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培养人才,促进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努力学习的素质,也要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当前,高校有些同志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为了不出事、管住人,而不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有的只重视眼前问题的解决,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的喜欢就事论事,不注重基本理论的灌输;等等。这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虚”的一个突出表现。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在培养人、提高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

1.要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在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学生遇到入党、毕业就业等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的问题时,要不失时机地搞好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紧密联系这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为学生打牢努力学习、爱国奉献的坚实的思想基础。

2.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也冲击了我们的教育圣地—高校,少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有所下滑。有的崇尚“自我设计”,以“我”为核心搞自我奋斗,关注的只是自我价值;有的不思进取,追求享乐;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从立身做人的基础性工作抓起。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的,弄清“怎样做人,做什么人”的道理,使广大学生自觉践行院校各种道德规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始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3.要着力锻造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以后就业的重要因素。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加强心理科学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学生实习等多种途经,培养学生敢于面对艰难困苦的心理品质和沉着、机智、勇敢的心理素质,增强遇扰不乱、遇变不惑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五、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一样,也有个效益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的部分同志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投入轻产出、重过程轻效果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有的以声势大小论优劣,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当效益;有的满足于课上了、理讲了、活动开展了,把过程当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与时俱进的效益观,善于通过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的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效果作比较,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育、开展活动时,认真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看能达到什么目的、起到什么作用,优化成本投入决策,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坚决克服只顾投入这个“实”,不问产出的这个“虚”。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效益,必须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认同感,看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如果学生不认同、不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是“零效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到底如何,不仅要看上了多少教育课,学了多少知识,关键要看其终端显示,如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了没有,难点和疑点化解了没有,思想扣子解开了没有;要看学生政治素质是否真正有提高,精神面貌是否有显著改变,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等等。

六、开拓创新,提升工作水平

1.进行内容创新

从高校建设和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努力使之与时代的发展合拍。必须根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和实际需要,确定一个时期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从单纯靠上级布置、指定内容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实行上下结合,统筹兼顾。要听取学生对教育内容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减内容。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高科技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的灌输,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原则,进一步强化求知成才、竞争协作、拼搏创新等新思想、新观念,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思想脉搏实现“同频共振”。

2.进行方法创新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和领域,努力形成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教育格局。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也像教师一样上讲台,使个人的收获体会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切实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在高校内做、在课堂里讲的观念,通过开展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和学生互学互帮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中去,使教育无处不在。

3.进行手段创新

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发展趋势,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吸引力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教育范围广的优势,把广播、电视、音像等电化系统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感染力。积极开展网上思想工作,通过网上谈心、交流,利用声、光、电、影等手段互相沟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1]黄湖滨.成功管理论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