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2011-08-15 00:47宋胜云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好学乐学心理健康

宋胜云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大学是美好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人给自己的大学设计了宏伟蓝图,但进入大学校院后的迷茫使他们又陷入了另一种困惑。“为什么现实的大学与梦想的大学有天壤之别,为什么没有高中时代老师所谓的无限自由,为什么大学的环境还没有高中好等等”,来到大学后一系列问题都在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脑中不断回映,不断问自己,不断的追寻。这个过程中渐渐的把我们的学生划分成了好几类,比如认定要好好学习的、要锻炼能力的、要好好享受大学生活的,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深思,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到底在哪?针对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需彻底剖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为宗旨,促进大学生学习探索开发自身潜力,不断完善自我,走向完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非常主要的方面就是围绕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开展。

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厌学的现象。学生的厌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后天接受教育时出现的特殊现象,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后天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重新进入快乐的学习状态呢?既然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多方面共同努力,尤其与社会家庭的支持分不开,同时学校必须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一、深入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

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有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外在原因,更多的是学生个人方面的内在原因。只有找到其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作为辅导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分析当前形势,明确定位,使之感触身之重任。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建设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当前的我们要抓紧时间学好每门课程,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尽管有的同学想将来不搞这一行,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习不止是一个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认知能力增强,我们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其次,树立远大目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克服懒惰心理,提高竞争能力。有理想才有希望,作为年轻人,我们要有所追求,树立远大理想,让自己一点一点迈进,逐渐成长。人生的征程中充满荆棘,充满竞争,此时此刻我们只有把自己全部武装,才有实力去竞争、去追求,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最后重视对群体的引导,个人的学习兴趣如果想长久的保持,必须要学会融入集体,学会协作学习,正所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通过集体活动来引发学习兴趣,定期的成果展示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二、关爱特情学生并全面看待他们的发展变化

学生的学习之乐,主要来源于获得新知识,探求成功,学习成就得到肯定。教育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故教师对厌学的学生应该倾注爱心,以关爱的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心,让这些同学意识到他们是被关心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厌学的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创造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一个学生不能仅仅看其成绩好与坏,而应从多方面去看待一个学生,不管在哪个方面,只要有了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由知学到乐学

这一点主要由任课教师来负责具体落实,每一门功课,若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就很难产生重视的情感,更无法“乐学”。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具有激励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产生学习欲望,也是学生自学和复习的路标。具体化的目标将知识和能力细化,易掌握,易检测,能及时反馈。对知识的需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但还不够,应将欲望进一步激发成饱满的学习热情,使“知学”上升为“好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标新立异,用学生期待的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不能浮于表面,单纯灌输知识,而应透过知识,重视规则的形成过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还要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已。对厌学学生的转化还要有恒心,正确对待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他们有了进步时,还要防止因新的困难或打击,学习又下跌,必须结合教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学习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学生乐于亲近你,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尊重、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视同仁。在和同学们交流时,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爱上某位老师的课,而不喜欢某位老师,上他的课可特别难熬。老师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养,是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教育

社会舆论要多从正面进行引导,家庭教育也应及时跟上。各种新闻媒体应该多进行正面宣传,避免各种负面效应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消极影响。对厌学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遇,注意学校同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大教育家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级。“乐学”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知学、乐学、好学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知学是铺垫,好学是关键,乐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交流、情感运用,使学生沿着知学、好学、乐学的道路,培养起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特别要走出“应试教育”误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路线。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12.

[2]王智.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5,(8).

猜你喜欢
好学乐学心理健康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担心等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