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主题文化 建设淇河文化名城

2011-08-15 00:51牛登奎何淑凤
山西建筑 2011年26期
关键词:淇河鹤壁建设

牛登奎 何淑凤

1 城市主题文化提出的背景、概念和意义

1.1 城市主题文化概念的提出

城市主题文化理论是付宝华先生针对我国快速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很多城市形象不正、定位不准、品牌不亮,甚至出现在城市形象和定位上相互矛盾、在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之间互相脱节等问题,深入研究世界名城威尼斯、鹿特丹、夏威夷、罗马、维也纳等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就如何结合我国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产业优势,研究城市文化,树立城市品牌,促进城市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名牌城市的一种新的理念[1]。付宝华先生人生阅历极为丰富,做过政府公务人员,做过企业老总,做过地产运营商,做过城市战略研究机构的专家[2]。付宝华先生认为,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需要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城市主题文化做引领,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对内可以凝聚城市精神,对外可以展现城市品牌。

1.2 城市主题文化的概念

付宝华先生认为:城市主题文化是具有城市核心价值和灵魂价值的文化形态,是引导城市发展的主流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凝聚和激励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核心是以城市特质为主题,以主题文化空间分布为特征,形成以城市主题文化为形态和载体的系统工程发展模式,解决城市发展的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创新性等重大问题。从文化内涵上讲:城市主题文化凝聚着城市的品质、气质,为城市提供具有导向性、方向性的主题文化资源、策略、功能价值,促进城市始终如一地沿着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坐标前进,确保城市生命的独立性、主动性、自觉性,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品格和灵魂。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讲:建设和管理城市,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变成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活化资本来经营,把城市经济作为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最大的城市文化主题产业来开发,最终实现以城市主题文化的理念来规划城市、以城市主题文化的方法来建设城市、以城市主题文化的机制来管理城市、以城市主题文化的谋略来营销城市的目的,形成以城市优质资源为特征的城市功能,以此来拓展城市最大的发展空间[3]。

1.3 国内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付宝华先生提出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之后,国内许多城市结合各自产业、地域和文化特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齐齐哈尔依托鹤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互融共促共发展的局面。濮阳以“中华第一龙”为依托,着力打造龙文化品牌[4]。

总之,我国主题文化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相关实践和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今天的正确决策,可以奠定今后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城市荣耀和基础。哪个城市能抓住时机,率先开展相关规划和建设,就能在下一轮的城市发展竞争中取得先机,就能率先实现城市快速崛起的战略目标。

2 鹤壁应积极探索城市主题文化,规划建设淇河文化名城

2.1 鹤壁概况

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 km2,相传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鹤壁已由当初的单一矿业城市发展成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机械、电子、建材、化工、轻纺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区、卫生城市,正在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投资和居住的现代化城市[5]。

2.2 淇河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担当城市主题文化的潜质

2.2.1 淇河文化的概念

淇河文化是淇河自然景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集合体,具有生态性、文化性、景观性、稀缺性四个方面的特点。所谓生态性,是指淇河基本保持着自然原始风貌,这在整个中原地区是非常难得的;所谓文化性,是指淇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所谓景观性,是指淇河具有比一般河流更丰富的景观因素,在景观建设、旅游开发上占据了一般河流难以抗衡的优势地位;所谓稀缺性,是指淇河清澈的水体、深厚的人文积淀在中原地区是极为少见的。

2.2.2 确立淇河文化为鹤壁城市主题文化,有其历史必然性

建市以来,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探索一直就没有停止过。1992年以前,反映鹤壁文化讨论的重点多集中在“山城煤市”这一命题上,对文化的挖掘和塑造关注不多,且这一形象定位易形成脏、乱、差的印象,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1992年后,淇滨新区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成为中原大地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对城市文化的讨论多集中在城市的外观形象——“钻石般晶莹、田园般美丽、火焰般活力”这一论断,要把鹤壁建成“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城市;新一届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以宏大的气魄,提出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的宏伟蓝图,引发新一轮的对城市主题文化的讨论。新修编的《淇河生态保护利用开发总体规划》确定了把淇河打造成鹤壁的城市名片的规划定位;由市旅游局编制完成的《鹤壁市旅游重点项目三年规划》确立了做大叫响“淇水鹤壁”旅游业发展品牌的战略目标;淇河经过近几年的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已初步恢复草长莺飞,长林遍野的原始生态风貌,形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淇河生态游、文化游为主的休闲游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一河五园工程,尤其是淇水诗园工程的建设,使淇河文化正逐步深入人心。

2.2.3 确立淇河文化为鹤壁的城市主题文化,是理性的最佳选择

一种文化只有同时具备原创性、特质性和系统性的特质,才能被确立为城市主题文化,这是由城市主题文化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原创性,就是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是原有的、首创的、排在世界城市特质文化谱表中第一的;特质性,就是这个城市的主题文化是唯一的、排他的、权威的;系统性,就是这个城市的主题文化是综合的、整体的、具有系统工程意义的。

淇河文化具备原创性、特质性和系统性的特质,被确立为城市主题文化是当之无愧的。

淇河文化原创性表现在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多姿的自然生态文化两个方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里有灿烂的史前文化,如大赉店文化遗址、刘庄文化遗址等,填补了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的空白历史,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从中国诗歌文化的发展轨迹看,淇河是我国少有的史河、诗河、文化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39篇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六首直接歌咏了淇河,“淇”字出现了18次,仅次于黄河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司马光等都有咏诵淇河的诗词。正是《诗经》和这些著名诗人的巨大影响,让这些秀丽悠久的动人诗篇传承数千年,使淇河成为一条充满亲和力和想象力的诗河,淇河也因此具有了中国诗河的独特魅力。淇河诗文化是淇河文化之魂[6]。从自然生态文化方面看,淇河流域是现今自然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为数不多的河流之一。沿河还有许多罕见的地质奇观。如上峪地幔现象在中国罕见,在世界也为数不多;在淇河白龙庙冰臼群,在中国首次发现,是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具有较强的原创性的特征。淇河文化的特质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现今工业进程加速,环境污染的今天,像淇河这样的原始生态状况保存完好的河流已经很少;2)在江南地区,有部分像淇河这样原始生态状况保存完好的河流,但它没有淇河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3)北方部分河流文化底蕴深厚,但受气候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已完全干涸断流,只有淇河较好的保存了原有的自然历史风貌,又有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原大地,在整个中国都是不可多得的。淇河的系统性表现在它不仅是一条风光秀丽的文化河,而且是一条潜力巨大的经济河。淇河多样的地貌,形成了许多地方特产,如淇河三珍(淇河鲫鱼、冬凌草、缠丝鸭蛋)、磨盘柿、大红袍花椒等,连同沿河的绿色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以淇河生态休闲度假游为代表的淇河观光旅游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正在建设的一河五园工程,正在被打造成鹤壁市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确立淇河文化为鹤壁城市主题文化,是由淇河文化的内涵所决定的,是当之无愧的;确立淇河文化为鹤壁城市主题文化,就能更好的确立淇河在鹤壁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就能以淇河文化为灵魂,统筹全局,对鹤壁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进行四位一体的定位,通过错位发展、强势发展、优势发展的原则,变潜在优势为显性优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促使鹤壁市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如何围绕淇河主题文化这一灵魂,规划建设淇河文化名城

3.1 指导思想

围绕淇河主题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新鹤壁,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淇河文化名城这一中心来谋划,围绕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又快又好发展这条主线来展开,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生态旅游之乡这个城市发展定位来推进,围绕培育和塑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精神来提升,把淇河文化核心理念融入到市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中,并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供深厚而强大的文化支撑,把鹤壁市建设成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淇河文化研究中心、传播中心及产业中心。

3.2 工作思路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四化”的路子。1)运作市场化。就是要立足于靠市场配置淇河文化资源,侧重用经济手段挖掘文化价值,激发内在活力,提高运营效率。2)经营品牌化。就是要把淇河文化做成精品。3)产业集群化。4)企业文化化。将淇河文化的象征意义及深邃内涵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借助企业这个平台,把文化力直接转化为经济力、发展力。

3.2.1 要用新理念推动淇河文化建设

我们要树立三种新理念:

1)经营城市之要在于经营文化。经营城市的目的在于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以淇河文化提升建设层次,引领城市进步。2)抓淇河文化要有经济头脑。在淇河文化开发上,我们不仅要搞人文表达层面的淇河文化,而且还要搞经济层面的淇河文化,促进淇河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3)“软”文化也需要“硬”投入。淇河文化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个产业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自身收益能够支撑自身的发展,这种自我发展机制只能靠市场化来生成。但在发展初期,各级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

3.2.2 深入挖掘、提炼、整合淇河文化资源,形成研发和辐射优势

1)挖掘要深,体现特异性。必须在挖掘淇河文化特定内涵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使鹤壁市逐步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级的诗经文化、周易文化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形成研发和辐射强势。2)视野要宽,体现包容性。经营淇河文化应该把眼界放得宽一些,注意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兼收并蓄,形成以淇河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文化体系。3)交流要广,体现共享性。一方面要搞好学术交流与合作,共享文化资源和研究成果,不断加强与国际性组织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共同开发淇河文化及产业项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加快鹤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

3.2.3 深度开发淇河文化产业

1)深度开发淇河文化核心产业。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淇河文化主题艺术作品,树立中国淇河文化形象。2)深度开发淇河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关键是要在丰富淇河文化内涵上做文章,搞好淇河文化人文软硬环境建设。3)深度开发淇河文化会展经济产业。4)深度开发淇河文化城市建筑产业。首先在城市规划上要形成以淇河文化为主题的主体景观结构布局,其次在建筑风格上要融合淇河文化艺术元素。

3.2.4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建设淇河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1)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淇河文化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尤其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为建设淇河文化名城创造有利条件。2)要搞好商 业化运作。尽快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资金规模化、全社会共同开发的新格局。3)加强基层淇河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淇河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让淇河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1] 付宝华.二十一世纪已进入城市主题文化时代[EB/OL].http://www.citysuc.com/wzny.asp.2011-08-08.

[2] 付宝华.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创始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840565.htm.2011-08-08.

[3] 付宝华.文化·城市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EB/OL].http://www.citysuc.com/wzny.asp.2011-08-08.

[4] 濮阳“千年龙韵”城市主题文化概念设计[EB/OL].http://www.cityup.org/topic/citytheme/cities/20070709/34356.shtml.

[5] 鹤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鹤壁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6] 罗俊玲.淇河古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2.

猜你喜欢
淇河鹤壁建设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游览淇河诗苑感受淇河文化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