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2011-09-11 14:11周俊兰
上海护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红外线内服盆腔炎

颜 玲,周俊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程长,反复发作,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运用中西医结合加红外线对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40例,所有病例均参照《妇产科学》[1]、《中华妇产科学》[2]等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脑及造血系统等功能不全者或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1.7 ±12.1)岁,病程3 个月 ~3 年,平均病程(1.5±0.7)年。治疗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9±13.1)岁,病程2 个月 ~3 年,平均病程(1.5 ±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予以青霉素钠32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甲硝唑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加红外线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2.2.1 采用中药内服治疗 基础方:川芎、赤芍、红花、红藤各12 g,鹿角霜、杜仲、怀牛膝、当归、白术、路路通、薏苡仁各10 g,生蒲黄、乌药、皂角刺各9 g,筋骨草20 g,三棱、莪术各6 g。随症加味: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 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2 g;发热者加败酱草、连翘各15 g;白带增多者加黄柏、土茯苓、椿根皮各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150 mL。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2 中药保留灌肠 方剂:红藤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 30 g、薏仁 30 g、紫花地丁 15 g、桃仁 15 g、黄柏20 g、生大黄10 g。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3 红外线照射 每日 2次,每次约 20~30 min,使组织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的吸收,使盆腔迅速达到有效浓度。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3]①痊愈:症状体征和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提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和积液;②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B超提示子宫正常或增大,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或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局部病变如故,B超检查盆腔情况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少腹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由于经期、流产、分娩后,湿热乘虚客于子宫、胞络或急性盆腔炎后邪气将尽,寒热之邪与气血相搏,使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病[4]。

3.2 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内服治疗是以活血理气补虚并配以清热、温经、化湿等法辨证施治。方中川芎、赤芍、红花、红藤、怀牛膝、当归、路路通、乌药养血活血,通络止痛;鹿角霜、杜仲补脾肾,益精血,调冲任;生蒲黄化瘀止血;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消积止痛;皂角刺消肿拔毒排脓;白术、薏苡仁、筋骨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是通过直肠黏膜的吸收,改善盆腔血运,提高疼痛阈,缓解下腹部的疼痛,调节全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药物起效快、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小,体现中医特色等优点。

3.3 红外线照射原理及作用 辅以局部使用红外线照射是因为红外线具有电磁波的多种生物效应与辐射温热作用,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可激活多种生物学酶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温热刺激可减少药物的冷刺激使病人感觉温暖舒适,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加速,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促进炎性渗出物与病理性代谢产物吸收消散,组织软化,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代谢功能旺盛,有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从而提高疗效[5]。

3.3 护理

3.3.1 内服中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止服药,告诉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②中药煎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150 mL,早餐前半小时及晚餐后2 h温水口服,同时忌生冷、刺激性食物。③观察内服中药汤剂后是否出现副作用等。

3.2.2 灌肠护理 ①首次灌肠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灌肠目的、操作过程、优点、如何配合、注意事项及灌肠后的疗效,指导放松及收缩肛门的方法。消除紧张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灌肠治疗。②取灌肠液200 mL,温度38~40℃,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肠时令患者侧卧位,臀部贴近床沿,垫高臀部约10 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缓慢插入肛门10~15 cm,举高灌肠筒使液面距肛门30 cm左右,让药液缓慢而均匀地流入,灌肠完毕,用纱布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拔出肛管后,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摩,以利药物存留。每晚睡前灌肠1次,灌后侧卧15 min,保留2~4 h。③进行灌肠时如插管受阻,则应嘱患者深呼吸,稍等片刻再继续插,切忌暴力蛮插,避免损伤直肠黏膜。灌入药液速度宜慢而均匀,如患者有便意,嘱其作深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同时降低灌肠筒以减轻压力。操作时动作轻柔、细致,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及全身有无不适情况,如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面色苍白等。治疗后主动巡视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周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活动,以防加速排便,降低疗效。

3.3.3 红外线照射的护理 照射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照射距离以20~30 cm为宜,过低会引起烫伤,增加患者的痛苦,过高无热温会降低疗效。同时照射时应有人在旁边守护,防止意外事故导致烫伤,加重病情[6]。

3.3.4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每天做适量体育锻炼,除中药外敷时多予患者做适量的下腹部按摩,加速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多休息。嘱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及肛门,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清洁,禁盆浴和性生活。

3.3.5 心理护理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情绪低落。要多关心和开导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法,让患者有心理准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及不稳定情绪。采用中药灌肠初期,症状减轻可能不十分明显,部分患者产生抵抗及不信任的情绪。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并告知应坚持治疗。

3.3.6 饮食护理 饮食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饮食护理得当可以起到扶正祛邪、恢复健康的作用。因此在饮食护理中嘱患者忌食生冷、辛辣及寒凉性质食物,宜进食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排骨汤、瘦肉汤、鱼汤、新鲜蔬菜等。保证每天摄入所需的热量。保持大便通畅及胃肠道消化功能良好。

3.3.7 健康教育 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且营养丰富,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油腻、煎炸、生冷、酸辣、烟酒等刺激之品。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少穿紧身厚裤,勤换洗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尽量降低外阴湿度,不坐在阴凉潮湿或湿热的地方,避免久坐不动与受凉。性生活不可过于频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的性接触。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2-122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5-179.

[4]牟春芬,韩丽丽.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4):643.

[5]古彩茹,钟绍涛.中西医结合红外线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9,9(7):67-68.

[6]宋国华,方玉平,杨坤.中药内服及灌肠加频谱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616-617.

猜你喜欢
红外线内服盆腔炎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红外线控制自动水龙头的设计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