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响曲震荡神州

2011-09-20 03:00东方
决策与信息 2011年7期
关键词:红歌红色旅游红色

文/东方

天翻地覆九十载,华夏处处展新颜。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年初以来,全国各地喜迎建党90周年的活动多姿多彩,以红色歌曲、红色教育、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等为标志的红色旋风席卷神州,奏响全国人民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的红色交响曲。

红色歌曲唱响中华

武汉市洪山区地税分局代表队铿锵有力地合唱《游击队之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从年轻人口中咏唱而出,更添一份豪迈和壮阔。北京怀柔区12支代表队1000多名青年走上舞台,唱响了《我的祖国》。在全国很多地方,《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红色歌曲被重新演绎。

“红歌进食堂,唱响你我他”的活动在河南师大等高校举行,几个月里,在食堂用餐的大学生一边吃饭一边听红歌,发挥了红歌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功能,高校成为了宣传红歌的主要阵地。

以单位和社区名义组织的“红歌大赛”、“红歌演唱会”等动辄“千人同唱红歌”的场景,正在各地纷纷上演。红歌不仅出现在陕西榆林的职工大会上,还走进了天津的法院等场所。各种“红歌达人”实践着“唱红歌走遍中国”的梦想。

电视和网络媒体也参与到红歌的活动当中。江西卫视首推的“中国红歌会”栏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武汉、昆明、南昌等城市开设唱区,同时启动网络唱区和海外唱区。多档歌曲类节目也都高歌红色主旋律。数千民间红歌手走上荧屏,收看节目的观众突破2亿。

红色教育别开生面

红色教育是一种以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及其文物场地等为背景题材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培育广大青少年忧国忧民、自强自立、拼搏进取、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

5月以来,许多大中小学纷纷举办“红色教育大讲堂”活动。湖南长沙县首场红色大讲堂在杨开慧纪念馆开讲。

不少学校的教室、食堂、校园的LED幕墙上,随处可见滚动播放的《信念》与《记忆》画面;“识党旗、认党徽”、“感党恩、跟党走”、“明党史、知党情”、“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等教育,以及“我喜欢的红色格言”征集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红色教育,确立人生格言,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还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圣地、阅读红色书籍、举行演讲比赛及主题班会等活动,使红色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们精神血液的暖流。这种教育被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重视与赞扬。

湖南省长沙县60余名妇女代表和女学生代表参加红色大讲堂活动

红色城市塑造经典

重庆市举行的一次活动中由千人方阵展开巨幅党旗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概括重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色”:红辣辣的火锅,火红的抗战文化,还有当下正如火如荼的“唱红歌”活动,重庆老百姓一向热衷的“坝坝舞”,在红歌的感染下也焕发了新的活力。重庆市委党校苏伟教授是“红色重庆”的理论支持者,他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合著的《重庆模式》一书描述道:现在,重庆的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工地,乃至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不但大会小会之前大家要唱红歌,而且各种各样的红歌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各种各样的红歌活动如春潮般此起彼伏。重庆的党政干部也成为红歌高手。

2011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见港澳主要媒体高层采访团时表示,重庆的唱红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是对青年一代教育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重庆的做法,引来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颇具权威性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推出的“全球城市指数排名2010”中重点推介了重庆,它给予这座城市的点评是:“中国的明日乐园,长江上的芝加哥,代表了世界的未来。”

红色书籍竞相出版

“红色图书”的展台摆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

曾伴随着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书籍,是一种精神力量。今年以来,“红书热潮”全面升温。在众多书店推出的“红色图书”展台上,摆放着各种红色书籍,从《大国崛起》、《共和国纪事》、《重生与辉煌》、《建国大业》、《大阅兵》、《60年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实录》等。同时,记录开国元勋辉煌事迹的人物传记、总结新中国60年巨变的历史丛书,应有尽有。

特别是很多红色经典书籍再次出版成为盛事。如《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伟大的中国革命》、《为了红色中华》、《红色丰碑》、《把一切献给党》、《星星之火》等,特别受到年轻读者群欢迎。

红色影视闪亮荧屏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当《白毛 女》、《红灯 记》、《苦菜 花》、《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系列红色经典电影重现荧屏并令中老年观众追忆峥嵘岁月的同时,新红色文化也在吸引着年轻观众的目光。

电影《建国大业》摆脱了传统历史电影一板一眼的模式,再加上众多港台一线明星加入,电影票房突破4亿。《建党伟业》同样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亮剑》、《潜伏》等电视剧的热播,更是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收视效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真实地记录了共产国际背景下共和国的历史命运和“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全方位展示共和国领袖迎战美苏核威胁、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使人心潮澎湃、大爱飞扬。电视剧《毛岸英》、《江姐》、《洪湖赤卫队》、《陈赓大将》、《双枪老太婆》等也受到好评。很多城市还推出了“百场红色革命电影进基层”的群众教育活动,口碑热烈。

红色回忆遍布媒体

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根据自身定位,纷纷推出《伟大历程》、《红旗飘飘》、《领航中国·圣地探访》、《寻根》等各具特色的纪念栏目、专题。

《人民日报》推出《伟大历程》专栏,围绕党史上的重要会议、事件,全面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成就。《红旗飘飘》专栏则集中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人民网开展网上作品大赛

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百集电视新闻专题《红色摇篮》,以在苏维埃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解放区建立的18所“红色学校”的成立、发展为脉络,通过学校遗迹、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全面展示“红色学校”的变迁史、发展史和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作用。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等100家网站以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历程为主题,设置专题网页,开展网上作品大赛、网上知识竞赛、“双百”人物和时代先锋网论坛等活动。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大型网络互动竞赛栏目“七一总动员”。从4月1日起,每天一期。每期都包括“读一本书”、“听一堂课”、“忆一段往事”、“学一位楷模”、“唱一首歌”、“答一道题”、“送一句祝福”七个项目供网友参与。

红色足迹重走红路

河北“90后”大学生组成的记者团进行寻访活动

踏访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足迹,重温90年光辉历程,感悟新一代历史责任,是许多地方喜迎活动的重要内容。5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名大学生相聚人民日报社,参加“追寻”活动出征仪式。他们沿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红色足迹,寻访若干在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由人民日报社发起的“追寻”活动中的湘鄂小分队从湖南赶到湖北,第一站来到位于洪湖市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面向贺龙元帅的雕像和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小分队一行向革命先烈致敬行礼,红色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响洪湖岸边。

在河北,“红色90后寻访90位共产党员”采风活动火热启帷,精选出的90余名“90后”大学生组成的记者团,遍访燕赵大地,重温历史,采写90位新老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红色旅游寻访红土

游客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目的是学习革命精神,接受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

我国第一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推出至今,全国红色旅游进入高潮,旅游总人数接近13亿人次。

今年春天,嘉兴、瑞金、遵义等十大红色旅游城市在南湖签订合作宣言,串联十大“红色之城”的“红色之旅”在南湖起航。跨区域、联城乡,正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

4月以来,横跨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两岸的泸定桥迎来了红色故地旅游热,每天慕名到此缅怀红军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革命历史的旅游者超过千人。

随着5~9月红色旅游高峰到来,预计今年“革命声传画舫中”的南湖接待游客将增加40%。国家旅游局信息显示,在建党90周年前后,红色旅游正呈现出点线连片、城乡一体、蓬勃发展的格局。

中国人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红色旅游就是这个优良传统在当代的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红歌红色旅游红色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