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1-09-20 06:23赵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解决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赵云

摘 要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就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的培养,重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种种问题,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46-02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也更能接收新事物,但是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却很难把握人生的好恶,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因此,做好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所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狭隘的小农思想的长期影响,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而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呼声也随之而来。然而,纵观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虽纷至沓来,但所有的理念和思想却与农村的基础教育难以融合,尤其是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大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政治学科功能的发挥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现状堪忧。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有:

1.农村学校教育中智育和德育的位置摆放不正,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

在农村中学,常常把语数外三科看成是主要学科,是必须学的,而其他学科都作为副科,不是那么重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开不开政治课程是学校的事,是教师自己的事,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本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是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同时有的教师认为政治学科人人都可以教,政治课教学无外乎是把政治知识让学生勾画在书上,然后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记在脑海中,最后在各种考试中默写出来的简单灌输式教学。

2.农村中学缺少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在农村,大多数的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再加上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机制,无法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甚至连必要的教师业务素质培训都很少开展或无法开展,久而久之,教师自我学习观念就淡薄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教师的知识、观念得不到更新,知识的陈旧导致方法的陈旧,方法的陈旧将导致教育的落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足够的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

3.农村中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孩子思想形成和塑造的土壤,父母的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料。然而,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效率却非常低下,父辈们本身读过的书就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老师,交给学校。加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了能让自己的下一代生活的更好,农村中,有80%的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们从小就和父母分离,大多数孩子都是隔代抚养,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再加上大多数的老人都会溺爱孩子,认为只要不干什么违法的事情就任由其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任意妄为、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络等。这些孩子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思想出现偏差,他们叛逆,在学校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捣乱,逃学,打架斗殴,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探索新思路,在培养学生智育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德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采用以下对策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1.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长久以来,由于现实的和历史的各种原因,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达地区,交通信息闭塞,发展十分缓慢。学校经费不足是当前农村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各地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实行的“两免一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等问题。国家还需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农村教育,只有注重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受到重视。同时国家应监督农村地区的政府,让他们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确保农村教育有足够的教育经费,能进行必要的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培养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

2.切实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搞好自身建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必须更新观念。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的观念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年龄和知识老化的问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一批年轻的、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

(2)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东西教给学生,从而教好学生。并且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教育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3)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教育途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不断创新,敢于创新,寻找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在身心愉悦中学到知识。

(4)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引领他们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3.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中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

在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户口等条件的限制,大批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跟随着进城读书,他们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让自己年迈的父母或孩子的亲戚帮着看管,这便产生“留守学生”问题。其中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或多数农村中小学校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加之其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浓,行为习惯较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较为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协作,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要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要加强沟通,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从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对症下药,从他们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对他们进行监督、教育,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此,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教师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谢国基.现代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探索[M].科学出版社.1999.

[2]王宗敏.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解决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