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1-09-20 06:23丁小平张德学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小男孩生命目标

丁小平 张德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三点:

一、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其中。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要求

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课堂提问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应通过梳理逐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我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就设计了一组这方面的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可以读懂,哪些地方弄不明白,请分别做上记号,并说一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分钟过后:

生1:我读懂的地方是:看见人行道上有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

师:你读懂了这个小男孩的年龄。

生1:我不懂的是:“列宁格勒”是什么意思?

生2:我读懂了“打量”这个词的意思是“仔细看”,不懂的是“摆弄”“吩咐”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要见小男孩?(直切中心)

生4:高尔基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

生5: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6:小男孩还会回来吗?

师:这个学生很善动脑筋,涉及到课文外的问题。(及时鼓励)

生7:小男孩为什么会哭着走了?

生8:小男孩“摆弄”的是高尔基还是照相机?(学生笑,老师则给以肯定,很好!)

师:以上这些问题,有谁能帮助解决的吗?

生9:“列宁格勒”是地名。

生10:“哭着走了”是小男孩为自己的粗心后悔。

师:还剩下5个问题,你们认为应先解决哪个问题,后解决哪个问题?请大家把它编上序号,我们就按序号授课……(尊重学生的意见,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在新课的导入上设计的一组问题,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争先恐后地质疑解难,而老师则抓住学生最费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梳理成序,并以此为授课线索进行教学,改变了那种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案过程的错误观念,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结构,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不让学生质疑,如何引导学生质疑,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问题,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应重新确立自己的课堂地位和工作角度,教师应开始退出课堂主角,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2.课堂上还要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课堂上既要有动,还要有静,要动静结合,放收适度,动的时候动而不乱,静的时候不显得沉闷,做到动而有序,不躁不乱。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时,我把课文中的物品名称打印后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购物”,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并记住这个物品名称的,带领大家识字。随后,我扮演购物者,请学生根据我的需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给我“送货上门”,了解物品的分类。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收集的包装盒、包装袋等材料,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展示,扩大识字源。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自由“购物”的活动,请学生走出座位去“选购”自己认识的“物品”。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活动中,不仅学习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还交流认识了自己在生活中自主习得的字,在展示自我,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实施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不要仅限于对朗读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只是提高朗读水平。评价时不仅是评优劣,还应该评对事物是非观念的认识。仅停留在“你真棒”“你不错”“你真聪明”的层次上是不行的,应分层次、重引导,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生评生、生评师、师评生、竞赛评等。

三、适时:抓住合适的时机,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动态的,备课时不仅要关注预设,还要关注生成,抓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东西作为课程资源。如教《生命 生命》一文时,我先组织学生通过自读、朗读、默读、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经历了由初步感知到整体感悟的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引导品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在研读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存在,并结合作者杏林子的资料(照片、背景资料)出示了她生命阶段的一组数字:12岁生病、16岁开始写作、29岁时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然后又把握时机,出示了作家冰心的散文《谈生命》:“生命是一张张笑脸……因为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冰心的感悟再次掀起高潮。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和升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总之,要明确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求真、求实、求高效。要创建一个“绿色课堂”“动感语文”,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树立上一堂有意思的课比上一堂有意义的课更有意义的观念。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追求教育的“更好”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小男孩生命目标
“聪明”的小男孩
小男孩
萌萌哒的小男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