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热情的有效策略

2011-09-20 06:23杨海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驱动效率班级

杨海平

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渐渐发展成熟,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正常开设了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老师努力按教材上课。但信息技术学科的师资成为严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现实情况是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整个年级甚至全校的教学任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同一位教师需要对同一教学内容授课四五遍乃至十几遍,这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枯燥而乏味的,难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打破以周为单位的传统教学规律

通常,我们的教学任务预设是以周为单位的,学年教学计划都是以周为单位进行设计编排的。但这样的方式很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为难,因为我们要上十多个班级的课,同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在一周内上十几遍。尽管我们面对的不是同一教学对象,但作为老师来讲,前面几个班的授课精神还是振奋的,效率也是高的,但越到后面的班级却是相当的枯燥乏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衰减。因此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打破以往的以周为单位的教学计划设计。例如我所任课是七年级整个年段14个班级的课程,从周一到周四每天下午都是三节课,周五两节课,如此按周为单位上课的话我在同一周内必须要上14节相同内容的课,我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无法忍受这样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任务。于是,我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特意将周三作为我的星期起讫日,即周一至周三上第一课时的内容,周四到周五在后面的班级上第二课时的内容,经过双休日,在下个周一至周三给前面的班级上第二课时的内容。打破教学常规,这样我在同一周内就可以上两个不同内容的课了,也不至于像以前那样乏味了,给自己一个兴趣点,使自己在课堂上重新点燃激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替换课堂的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觉能力。更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任务驱动法驱动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作为授课教师来讲,同样一个任务,一个星期驱动下来,自己已经被驱动垮了,到后来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还谈什么课堂效率。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会经常将其中的任务进行更换。例如在《网上诺贝尔》一课中,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技能目标是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前面几个班级采用有关“诺贝尔”的驱动任务,后面几个班级换成“地震”“经济危机”等相关事件的驱动任务,经过这样的处理,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变,任务发生了变化,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驱动任务,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也不尽相同,这时,作为教师还可以仔细观察,加以记录,以寻求学生的关键兴趣点。当然,这方面信息教师就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备课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寻求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作为驱动任务,也使自己在后面班级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枯燥,更有激情,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单元为单位打破教材次序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是先贤为我们提出的教学指导方针。尽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行教材的编排已经非常的科学合理,但如果我们一味地对每个班级都按照教材次序授课,教师往往缺乏激情的,一个缺乏激情的课堂无疑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就尝试了打破教材次序的做法,当然也不是随意地打破,而是作一个整体迁移,我们要尊重教材编排,但我们更有自己的思考,实际上这样的思考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在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其中第二单元《遨游因特网》和第三单元《构建资源库》这两个单元之间内容彼此有很强的联系,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班级就按教材次序上课,有些班级就穿插进行授课,当然在备课的时候需要作充分的考虑。这样一来,还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作个比较,结果发现还是穿插着授课效果好一些,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网知识后马上就能应用了,边学习上网边构建自己的资源库。这样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有了变化,上课不再枯燥,学生的反应也不同了,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激发学生互评兴趣,体验课堂不同趣味

我们知道,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更是教师对自身实施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如果让教师体会到了同一教学内容在课堂评价环节的不同趣味,那他同样会精神振奋的。那么如何让教师体会到这一不同趣味呢?我想应该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1.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中教师更可以体会到学生互评时不同的趣味性,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享受快乐学习的权利,感受教育的幸福,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易 凡)

猜你喜欢
驱动效率班级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班级“四小怪”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不称心的新班级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班级被扣分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