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薄一波:亲历中顾委筹建撤销始末

2011-09-21 00:35若溪
博客天下 2011年13期
关键词:中组部小平委员

■文/若溪

宋任穷薄一波:亲历中顾委筹建撤销始末

■文/若溪

原中顾委副主任、开国上将宋任穷于2005年1月8日离世,而原国务院副总理、连任两届中顾委副主任的薄一波在2007年1月15日离世。他们在中顾委的建立与撤销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披露了成立“中顾委”的思路。“十年‘文革’让中国的大部分开国元勋走向老龄化,但让刚刚恢复工作的他们马上退下去又不符合情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所以,中国共产党需要建立一个过渡性组织,妥善安置对革命有功的老同志,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并尽快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这就是当时成立中顾委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中组部部长,宋任穷对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成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中顾委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身为中组部部长不能不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智慧。”石仲泉说。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时,拥有172名委员、24名常委的中顾委宣布成立。那次党代会上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顾委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根据小平同志的推荐,由薄一波任副主任,主持中顾委的日常工作。

中顾委成立一年后,即1983年10月16日,薄一波在中顾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老同志在退居二线、三线以后,生活要求要适可而止,说话做事要慎思而行。不要过于计较生活、政治待遇,不要干预过去领导过的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使新上来的同志为难。”

为加快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工作的步伐,中央决定1985年9月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作一次比较大的调整,退出一批年龄较大的同志,增补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

对哪些同志要退出中顾委,薄一波提出:一、85岁(含)以上的同志;二、80岁(含)以上身体不大好的同志;三、身体多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同志;四、在人大、政协有职务的中顾委委员,只能在一头任职,职务不交叉。

此次会议上,76岁的宋任穷被增选为中顾委副主任。在中组部部长的职位上工作到1983年后,他还一直担任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任穷的回忆录中收录了一封信,1985年6月25日,他与王震将此信联名上书中央。他们写道:我们是七十六七岁的人了,虽然雄心犹在,毕竟精力不如从前了……党章第37条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者是由领导机构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我们恳请中央,在今年9月召开的党代会上批准我们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以腾出位子……

此次会议上,王震也被选为中顾委副主任。另外54位老同志从一线退下,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同时,还有36位年高体弱的老人联名请求并经同意,不再担任中顾委委员。

十四大前夕,关于中顾委的工作报告,薄一波指示写了这样一段话:“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为此我们建议,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可以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多数委员要求将中顾委再保留一段时间。

为此,薄一波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讲话:“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考虑这件事不是现在,而是两年前。当时,他从北戴河回来,请尚昆同志通知我:一波,你要考虑十四大取消中顾委,有什么意见?我表示,我没有意见。中央和小平同志怎样考虑决定,我就怎样执行。……直到十四大前,小平同志又严肃地讲:中顾委必须撤销。小平同志讲了话,陈云同志讲了话,他们两位先后是十二届、十三届的中顾委主任,中央又作了决定。面对这个严肃的问题,我和任穷同志只有执行,不可能有别的想法。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一些,体面一些,我们还是主动提出撤销中顾委为好。”

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联系编辑:luanhui@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中组部小平委员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欢迎关注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中组部、人社部调研组到福建省开展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中组部领导到海兴看望五老帮教团代表
委员风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