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指标,比男朋友更可靠?

2011-09-21 00:35李妍
博客天下 2011年13期
关键词:北京市教委小西户口

■文/李妍

进京指标,比男朋友更可靠?

■文/李妍

■http://www.ceweekly.cn/html/Article/20110606305824016.html

随着进京指标的愈加稀缺,无序的黑市便展开了双臂。在一些高校的 BBS上,一个指标已经卖到了30万元。

“我爸就非要让我找个北京户口的男孩,我没听,这下好,买不了房我爸就更不同意了。”

缠绕在心中的“留京情结”就像一颗无法拔除的龋齿,每个敏感的时刻都会隐隐作痛。

留京,是包括小西在内的无数外地学生的梦想。尤其是在2011年—当拥有保障房和私家车都需要户口作为后盾的时候,这种情节变得更为浓烈。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北京生活了9年的小西,看到这样一条消息:2011年北京市给外地毕业生进京指标名额只有6000个,比去年下降了1/3以上。

小西,新疆塔城市沙湾县人,2002年考进北京某重点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本科毕业后,因为拿不到“留京指标”、解决不了户口,在工作两年后又选择了考研。今年,她硕士研究生毕业。

为了得到“北京户口”,小西等人必须先要在政府设计的进京与留京指标的制度下,展开一场场残酷的竞争。

2011年,随着“进京指标”的愈加稀缺,地下交易开始越发猖獗和暴利,叫卖北京户口的帖子频繁出现在校园BBS上。“高新技术企业,可为应届毕业生办理北京户口,拿到接收函确认后付款,计算机、通信专业优先,违约金8万至15万。”

看到这一颇令人动心的帖子,小西立刻致电这位自称是“北京某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卖家。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做好物流业的保障。要推进制造业强国的战略,围绕乡村战略,构建农业农村物流体系,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围绕社会物流保障体系,构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物流保障网络,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对方介绍,很多公司每年都有多余指标,“闲着也是浪费,公司就卖了给职工做福利,大头都是上缴公司‘小金库’的,我只赚1万”。

卖家向小西再三强调,“专业不同价格就不同。理工类专业肯定能办成,一般一周就能办好,最多不超过半个月,可以拿到进京指标接收函后再给钱。每年我们都办六七个,从没有失手过”。

“很多单位都在卖指标,人社局的人也知道,可是查不出来也管不了。”小西说。她的几个师兄师姐靠“买指标”解决了北京户口,但今年价格翻了两番,同学们都很犹豫。“不过,还是‘买’划算,不影响自己的发展,不耽误青春。”小西算了笔账,“如果找个不错的工作,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两三年不就把‘成本’捞回来了?”

对于这种非法交易,北京市海淀区人社局工作人员提醒:“里面骗子非常多,还有一些黑客或非法交易者能够修改公安局户口登记,这种‘户口’是无效的,甚至会给购买者以后的工作协议和社保带来麻烦。”

但是,面对越发严峻的“落户形势”,愿意铤而走险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毕竟只有这一次机会,不是应届毕业生,再办就更难了。”小西记录下所有的“卖家”电话,“我必须解决户口问题,否则以后房子、车子、孩子、养老……后患无穷。”

29岁的小西本打算今年年初买房,年底完婚。可是,随着“限购政策”的出台,小西的婚房成了泡影。“我男友才工作两年,3年后才有资格买房,那时我都32岁了。当初我爸就非要让我找个北京户口的男孩,我没听,这下好,买不了房我爸就更不同意了。”

留京指标始于19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严格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于是,高考成为“农转非”和“合法进城”的重要途径,为此,北京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为非京籍生源的大学生解决户口问题的“留京指标”。

“当时的大学生被视作天之骄子,供不应求,‘留京指标’只是一道手续。”北京市教委的一位退休干部说。可是,到了1999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接近1100万,大大突破了“到2010年市区常住城市人口控制在650万人以内”的规划。

同时,北京第一次出现了大学生分配时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为此,北京市教委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的新政策,对外地生实行了“指标控制、择优留京”的办法。至此,“留京指标”终于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指标。而此时的小西,刚刚升入高中,在父母的教导下,还坚定地怀着成为“北京人”的梦想,俨然不知千里之外的惊人变化。

“留京指标”成为由北京市教委制定并下发到各个学校的“限量指标”,数额大概是各校非京籍生源人数的10%至25%,而且每年都会有数量波动,主要针对本科及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硕士和博士是“不限量”的,都可以获得留京指标。

我为户口忙又是一年毕业时,应届生纷纷为能留在北京想办法。北京国际展览馆研究生专场招聘会,招聘单位打出解决北京户口的招牌吸引了不少应聘者关注(大图);入学的新生忙着办理迁转北京户口的手续(小图)。

但是,“第一道关卡”从设立之初就引发了很多争议。“因为指标很少,所以各学校为分配资源都制定了不同的规则,普遍都是按学习成绩排名。”北京市教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就有很多人质疑‘规则’的公正性,甚至有人提出,与其在名牌学校做‘凤尾’拿不到指标,还不如去普通院校做‘鸡头’,赚个便宜。”

2002年,小西终于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的大学生”。而那一年,恰好是对“留京指标”争议最多的一年。当年,北京市教委制定了统一的“留京指标”要求:“北京市所紧缺的23类专业人才”;“毕业院校范围应在所规定的281所院校(北京49所)中”;“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其英语水平最低应通过国家四级水平考试”。

于是,高校学生为争夺“留京指标”,“对英语盲目崇拜”和“学生官僚主义”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还引发了一些“校园腐败”和“暗箱操作”。2003年6月,北京某著名高校就曾被曝“要价1万元卖留京指标”。随后,关于留京指标的非法买卖事件屡屡曝光。

2006年,小西的学校按照各班非京籍生源人数的15%分配留京指标。小西他们班是33个人中选5人。“我是第五名,但是第六名的班干‘优先’了。”小西至今仍难以释怀。

为了继续北京人的梦想,小西选择了考研,“研究生是不用留京指标的”。可也是在这一年,面对越来越多的争议,也面对“留京指标”逐渐多于“进京指标”,北京市教委决定逐渐放开“第一道关卡”,削弱学校的权限。如今,“留京指标”已经失去了“指标”的含义,仅仅算是一个手续而已。

虽然“留京指标”放开了,阻挡小西成为北京人的第二道关卡—“进京指标”的名额却在逐年缩减。

今年5月初,小西来到学校所在的海淀区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去年进京指标还有2000多个,今年不到1000个,海归、博士、硕士往下排,根本轮不到本科生了。”

小西无比庆幸自己的考研决定。不过很快,正沉浸在庆幸中的小西被一个坏消息惊呆了:2011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2.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万人,但“进京指标”将控制在6000人左右—将近1/40的进京几率。

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小西:“进京指标之所以缩减,一方面是控制在京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提高在京人员的‘含金量’。”为此,北京启动了分流工程,一边推进“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边缓解就业压力,缩紧留京政策。

“当年,我为了争取留京指标选择了考研。”小西说,“难道我现在要为了进京指标出国留学?”

小西所在的研究生毕业班中共有23人,其中18人为“非北京生源”。目前确定了工作单位的只有5人。“都是解决户口的。”小西感慨说,“悲喜交加啊!”

这5位同学中,其中一个当了大学生村官,月薪1200元,落户时间不定。还有一个进了某部委的官方网站,在丰台郊区工作,月薪2000元,至少工作5年才给落户。最后一个进了密云的一家高科技单位,做内刊,月薪1800元,工作5年落户。

以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计算,这三位同学的收入均未过平均线。“很多同学为了落户北京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喜欢的工作,也放弃了最珍贵的青春。”小西说。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写道,“优先解决好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落户需求”。

“那我们学文史类专业的就不符合首都发展需要,不是人才了吗?”小西感到困惑,“北京不是全国文化和政治中心吗?”

联系编辑:liuyangshuo@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北京市教委小西户口
从美育视角谈城宫计划舞蹈教育
2019年首都体育学院推广普及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情况总结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户口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
雨中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