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越简单越好

2011-09-21 00:36木卫二
博客天下 2011年13期
关键词:张猛钢琴

■文/木卫二

《钢的琴》:越简单越好

■文/木卫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67313/

有人怀疑剧本的合理性,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父亲去钻牛角尖,还有一群人愿意无偿帮助,可这就是《钢的琴》。它的简单造就了它的不平凡。

>>新闻提示

6月18日,上海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选结果揭晓,由张猛导演的《钢的琴》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四项重量级大奖。而在去年的东京电影节上,该片让主演王千源摘得影帝桂冠。

20 10年底,在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我看了《钢的琴》。这第一遍,虽然放映画质糟糕,但是喜欢不减。其实,原本我对这部电影期待不高,无非刚好看过影片跟《观音山》在东京获奖的消息。中国演员一举包揽了影帝影后,相当罕见。

半年过去,当《观音山》寻觅到了合适档期,创下文艺片发行奇迹,《钢的琴》还陷于后期制作的麻烦。总之,就像片中那架需要众多零件、千锤百炼的钢琴,好事多磨。现在,它慢慢积攒着口碑,露出了刚硬却又柔软的一角,准备奏响被这个时代遗忘的声音。

与此同时,围绕电影的改名风波终于暂告段落。《钢的琴》原计划于今年6月底上映,但出品方要求更改片名,导演张猛坚持不改,首映时,该片依然无影片片名,取而代之的则是片方通过网络征集的一些小字体的片名,诸如《钢琴的诱惑》《谁动了我的钢琴》《都是钢琴惹的祸》《司马琴砸钢》。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改,伤筋动骨不说,此举无异于损害作者和作品的完整性。最致命的则是,《钢的琴》本是异常简单的词组结构。多一个“的”,多了想象空间。另外,片名恰好对应了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女儿问父亲,想听什么?父亲答,越简单越好。所以,急功近利的改动显然会导致曲解,沾带商业气的名字更会变得乌龙,背离故事本意。

《钢的琴》

导演: 张猛

主演: 秦海璐 张新英 王千源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11年7月23日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

影片讲钢琴,一架钢结构制造出来的钢琴。原因是父亲为了挽留女儿,他需要搞到一架钢琴。正如有人怀疑剧本的合理性,原因正是因为事情太简单了。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父亲去钻牛角尖,怎么会有一群人还愿意无偿帮助挑战不可能,可这就是《钢的琴》。它的简单造就了它的不平凡,它的不可能成就了它的奇迹。它在人人能知的父爱当中,浸泡上了更为深沉的东西。当然了,简单不等于偷懒,《钢的琴》看似简单,又能经久回味。

跟简单相对应的,导演张猛将一个简单故事给复杂化表现了。他把从小到大所了解到的艺术形式运用到了电影之中,在文工团的父亲、俄罗斯的手风琴音乐、中戏时代的舞台剧场乃至走在街头小巷听到的歌曲,统统安放到了电影当中。于是乎,以音乐为例,很多人会觉得,《钢的琴》音乐太满,这在华语片里也是不大见着的。当然,几乎也有同样多的人会觉得,电影很好地利用了音乐,控制和调动了节奏。看完电影,就好似听过一场奔放热烈的音乐会。

立足于亲情、爱情以及友情,《钢的琴》以喜代悲、苦中作乐。电影的焦点物体是钢琴,然而钢琴还有一个生产制造以及放置的背景,那也是片中反复出现的视觉母题:工厂。

《钢的琴》里东北小城的风貌相当真实,并没有因为虑及影像风格的需要,进行美化修剪。电影里有衰败的工业区,空旷的厂房,也有不知何去何从的人们。

从地域背景上,它连接了王兵的《铁西区》,在广袤的时间字幅里,随便画下了一笔。在个体情感上,它又跟姚宏易的《金城小子》不谋而合,造一架琴,画一组画。

张猛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设计,没有一上来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各要素。他怀念那个时代的人,怀念工厂,怀念人与人的情感,但是他不明着说,只是让一群人去合力造一架钢琴。这架“乐器之王”的背后指向了组合在一起的工人和集体,同时还暗藏了更深的情结与信仰。

从个人到群像,从个体到时代,《钢的琴》的简单背后蕴藏了惊人的能量。一边是写实,一边是浪漫;一边是生活,一边是歌舞;一边是压抑,一边是轻盈;一边是刚硬,一边却是柔软。在欢快气氛中,你却能感受到小人物的悲苦。在酸楚的父亲背后,你又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无所不能。

有载歌载舞,有黑色幽默,你能用心感受到人物的命运和情义的涌动。

当工厂的巨大烟囱倒下,那就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远去。主人公陈桂林,还有无数消失在背景里的下岗工人,他们终究要迎来另一种生活。而《钢的琴》,它不偏不正,刚好落在了渐进和渐变的过程中。电影会让观众意识到,不是某个时刻、哪个瞬间,我们以为牢固的生活就一下子坍塌了,那是一个明暗不定的时间段。

开头的葬礼、中间的婚礼,中国人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把红白之事颠倒着来,形成一种相似但又错位的荒诞感。

人活一条命,有理还说不清。这种荒诞就像《耳朵大有福》里的范伟,当他退休离开岗位,做什么事情都不顺。一个能修火车的人,面对一辆自行车却无能为力,整个生活仿佛乱了套。

《钢的琴》也在不断制造错位,下岗的工人自个组乐队,有的杀猪,有的开锁,有的出老千当小偷。偏偏是这么一群人,高亢嘹亮的歌声、曼妙激昂的舞步,他们到底在为谁歌唱,这是生活的镜像还是棱镜的折射?

自制木板钢琴、偷搬正常钢琴到打造纯钢铁组成的琴,在与困难的较量中,人的想象力实现了自我超越。《钢的琴》也用简单无比的自发行动,完成了父亲对女儿的情感寄托,在完成复杂的情感怀旧同时,影片也实现了电影自身的超越。

片中还出现了有趣一幕,一帮中年人围堵小混混。他们进入桌球厅,里头还有个破败的电影院,挂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海报,无人观赏的胶片在银幕上跳动。可能在那里,在另一本电影的斑驳画面前,《钢的琴》不小心惊动了时间的尘埃。这就像陈桂林一群人,他们在四处寻找钢琴原材料时,一样惊扰了时代和建筑的记忆。

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东西,它们的美与好,真好像被许多人给遗忘了。

联系编辑:wangqian@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张猛钢琴
少年张猛
救命恩人
分手挡箭牌:那个冤死的闺蜜在哭泣
纸钢琴
请勿乱拉分手“挡箭牌”:那个冤死的闺蜜在哭泣涛涛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Simulation studies on two-frequency RF 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