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用工需求

2011-09-21 00:52周英菊张磊
决策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用工人才企业

周英菊 张磊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一、企业用工趋势分析

(一)企业用工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用工人数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增强了人们的投资信心和消费欲望,大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外来企业也逐渐增多,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用工人数不断攀升。二是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用工层次提高。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率先踏上转型升级之路,在引入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后,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部分生产线劳动力用工量减少到2至3成,逐步吸纳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和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就业群,员工层次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服务业用工快速增长

一是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由于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门类广、种类多、就业弹性系数大,已成为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2009年,荥阳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24万人,比2005年增长13.7%,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1.7%。二是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十二五”末,荥阳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3%上升到32%,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到15%,服务业从业人员将达到4万人,比“十一五”末净增1.5万人,是“十一五”末的1.6倍,是“十五”末的2.6倍。

(三)企业用工成本进入增长期

一是劳动力无限供应不复存在。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向全国蔓延的趋势。“用工荒”现象的加深和蔓延,日益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无限供应状况正在消失。二是物价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不断攀升的油价等等,都增加了人的生存成本,人们对涨工资的要求愈加强烈。

(四)企业用工将继续保持适度流动

一是部分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在调查的荥阳长城建机、海世鸿阀门、博大面业等企业中,平均每年流动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率为10%~15%。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性增强。目前国家给予农村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农民增收明显,农村环境改善,不再为温饱发愁。80、90后进城务工人员对工作的选择性更强,更多的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求实现有尊严和体面的劳动,工资报酬相对较高。三是经济体制转型期人才流动将保持一定比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用工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下降、中低端产业规模宏大、节能减排等复杂形势下,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倒逼着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企业面临重新洗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趋于经常化。

(五)企业用工范围更加广阔

一是企业用工不再局限于本地。二是企业用工不再过度依赖年轻人。据调查,由于用工成本提高,特别是20~35岁青壮年用工成本提高,许多企业公告的招工年龄已经开始由35岁左右向后松动。三是企业用工中从东部“回归”的劳动者增多。

二、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实施目标管理,强化政府责任。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考核各乡镇办工作的约束性要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引导支持企业轉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革新生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和稳定发展的后劲。引导企业进一步改善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抓住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有利机遇,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引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4.加强职业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强化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在学生毕业时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双证”率。建立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经发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互动信息,使联合办学、用工培训效果落实到位,为企业多渠道引进技术员工。

5.进一步完善平台,保障人才资源供应。加强有形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整合各类民办职介机构,规范其业务运作方式,让用人单位和务工者顺利接洽,提高工作效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用人需求特点和集中求职的需要适时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搭建起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选择就业的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6.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激发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的内在动力,推动工资协商制度的全面开展及建立,确保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协调增长,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7.规范企业用工,优化就业环境。坚决执行各项劳动立法,组织经常性用工执法检查,大幅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约率,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督,进一步落实企业欠薪保障金、欠薪预警、劳动保障监察等一系列规范用工的长效机制。建立劳动者就业援助机制,为求职者提供更高效率服务,优化就业环境。

(二)企业方面

1.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切实转变观念。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建筑机械、阀门等传统优势企业要坚定走兼并、重组的道路,加大整合、重组、改造、升级力度,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类人才的创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合力。

2.适应市场变化趋势,转变用人思路。在用人上采取一系列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增强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合理提高工资待遇,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保险手续,逐步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务工人员正常生活所需。加强职业病防治,保护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逐渐放宽用工年龄限制,视具体岗位具体应聘者调整招工要求。建立企业文化生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3.顺应人才发展需要,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体系。组建合理、顺畅的管理架构,让人才参与到企业中来,调动人才的最大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使企业成为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重视人才的学习、教育和培训,积极帮助员工自我成长、提升素质。

(三)劳动者方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变就业观念。改变就业地点偏好,将目光投向自己家乡及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改变频繁选择职业的行为,加强职业的稳定性,不要盲目地更换职业。放弃一味拼体力的短期想法,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积极主动地进入劳动力市场。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话语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职业意识与职业操守的培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严格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更新自己的职业知识,掌握新的操作方法,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3.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懂法用法意识,一旦发生争议纠纷,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签订入职合同,维护合法权益。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会维权。注意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钱。

(作者单位:荥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用工人才企业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