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分析与评价

2011-10-09 03:05崔旺来周达军刘国军
中国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支撑力浙江省浙江

崔旺来,周达军,汪 立,刘国军,朱 婧

(1.浙江海洋学院 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316000;2.浙江海洋学院 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3.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316004)

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分析与评价

崔旺来1,周达军1,汪 立2,刘国军3,朱 婧3

(1.浙江海洋学院 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316000;2.浙江海洋学院 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3.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316004)

海洋世纪需要科技支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海洋科技支撑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界定“科技支撑力”的方式,运用公共管理的逻辑和视角科学界定了“海洋科技支撑力”理念;在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与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科技支撑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的海洋科技支撑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为准确认识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运用回归方法对今后20年全国、长三角和浙江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海洋科技;支撑力;评价;浙江省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海洋经济第一次提到战略高度,“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何时从海洋大国变海洋强国”[1]。海洋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对现有的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应地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支撑战略,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水平的支撑力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式,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及支撑策略进行研究,提出较为科学的海洋科技支撑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引起浙江省相关管理部门对海洋科技支撑力的重视,打造海洋科技领域的支撑优势,提升浙江的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人才培养之间找到对接点,既体现发展的一面,又重视互补性,实现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与海洋人才的共生联动,为浙江省制定有效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和对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二、海洋科技支撑力的理论界定

竞争力(competency)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科技支撑力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支撑力是指支柱性和基础性的存在。科技支撑力是指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技所能提供的起支柱和促进作用的抗压力和拉动力。科技支撑力反映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能力,是科技资源与科技活动过程的统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总量、科技水平及发展潜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关键性要素。从科技支撑力整体及其成长关系看,它包含着科技导向力、科技动员力、科技凝聚力、科技规范力、科技协调力、科技控制力等部分的支撑力综合。经济学家已经证实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因素,它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并促进其递增,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发展经济学认为科技进步已成为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因素[2]。

蓝色经济将掀起全球海洋新竞争。海洋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本垒”,成为沿海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体现[3]。海洋科技支撑力对实现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发挥关键性作用,海洋科技支撑力已成为衡量沿海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自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B)讨论国际竞争力问题开始,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支撑力研究层出不穷,但海洋科技支撑力研究却鲜有人涉及,同时也未就海洋科技支撑力给予明确的定义。

蓝色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点。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也集中在了以海洋科学技术为先导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根据海洋科技自身专业性强,涵盖面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大的特点,我们提出海洋科技支撑力概念如下:从广义上说,海洋科技支撑力是指用来测度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的总合。从一个竞争实体(国家、地区、城市、产业或科研单位)的角度看,其概念更加侧重于阐述此竞争实体在相应的竞争环境中,海洋科技与其他相应的专业领域相比而言所具有的吸纳科技资源和促进该实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海洋科技支撑力自身考虑,是指海洋科学技术各分支学科(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中取得的成就,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及保持支撑优势的能力。我们认为,海洋科技支撑力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指利用海洋科技成果,实现海洋科技进步的基础,即指人力资本(如海洋家和工程师)和物质资本(如消化吸收的海洋技术和海洋设施)方面拥有先进的生产要素的情况。海洋人力资本是主动性资本,复杂先进生产设备的运转需要海洋技术人员和有较高技能的工人,海洋核心技术科技含量的提高要依靠海洋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此外,作为利用海洋科技成果,实现海洋科技进步的基础,一定的物质资本也不可或缺。因此,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科技进步的基础,除要考虑人力资本情况外,还必须考虑物质资本情况,两者共同奠定了海洋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参与竞争的潜力。二是指开展海洋技术创新、实现海洋科技进步,提高海洋科技支撑力的情况,亦即海洋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参与竞争的行为表现;三是指海洋科技支撑力的最终标志是海洋领域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也就是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海洋科技既要体现海洋发展目标,又要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是我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海洋科技支撑力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评价一个国家的海洋科技支撑力,最主要的指标有四组:一是海洋科技综合支撑力的指标;二是海洋高技术产品的支撑力,反映了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支撑力;三是海洋专利水平,反映的是一国的海洋技术支撑力;四是海洋论文的水平,反映的是一国海洋基础研究的水平。当然,海洋科技支撑力能否持续和提高,依赖于制度和环境的因素,包括海洋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海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海洋技术合作的态度、海洋教育水平等。

三、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海洋科技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产业增产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工作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对海洋产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浙江海洋科研工作与海洋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本文采用了投入产出的评价方法,并利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进行具体评价和分析。所设置的具体评价指标为:科技投入指数、科技产出指数和科技效率指数。海洋科技投入指数反映的是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发展中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它由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和科研机构三项分指标构成。海洋科技产出指数和海洋科技效率指数反映的是浙江省海洋科技投入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

(一)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

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表征了沿海地区研究、开发和孵化能力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包括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等等)、科技机构的设立等等,实质上是可能提供海洋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的基础力量。目前,我国沿海各地区海洋科技经费尚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而科技人力投入和科技机构相关数据则可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得到。

海洋科技投入分为三个子要素:一是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主要将低、中、高三级职称的人才数量的得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到,对初级职称赋权0.2,中级职称赋予权重0.3,高级职称赋予权重0.5;二是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主要利用科研机构平均专业技术人员数和科研机构平均从业人员数两个指标来测度,二者给予相等权重;三是海洋科技投入总体规模,主要利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科研从业人员数量以及科研机构数量三个指标来测度,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最能体现海洋科技投入总体规模的支撑力,因此赋予权重0.5,其余两个指标分别赋予权重0.25。最后,将三个子要素得分进行算术平均,即得到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得分。

表1是2008年中国沿海各地的海洋科技投入数据。从表2中可以看出,浙江省海洋科研机构数得分达到85分,排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的第三位。但是,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得分(65.11分)排在第6位,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数得分(66.12分)排在第7位;海洋科技投入总体规模支撑力分仅为63.98分,排在全国11个沿海地区的第5位,与排在前三位的山东(88.13分)、广东(80.50分)和上海(79.18分)相比较,明显处于科技规模支撑力相对较弱的地位,有待大力提高。

从表3可以看出,浙江省海洋科技机构平均规模支撑力得分为59.01分,排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支撑力的后三位,反映出浙江省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相对过小,有待加强和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浙江省海洋科技人员结构支撑力得分为66.86分,排在全国各沿海省市的第六位,与排在前四位的山东(99.65分)、上海(92分)、广东(86.95分) 和天津(86.74分)相比较,分值差距相当大,属于海洋科技人员结构支撑力较弱的地区,有待大力加强。

将上述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和海洋科技投入总体规模三个子要素支撑力得分加权综合,就得到了各地区的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得分((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浙江省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得分为63.28分,排在全国各沿海省市的第六位;与排在前三位的山东(89.90分)、上海(88.58 分)和天津(87.46 分)进行比较,分值相差达到25分以上,反映出浙江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相当弱,同“海上浙江”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存在一定差距。

表1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投入评价数据

表2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投入总体规模支撑力得分

表3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机构平均规模支撑力得分

续表3

表4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人员结构支撑力得分

表5 浙江省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对比状况

(二)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

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表征了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资源的转化水平或利用程度。基于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我们用海洋科技机构所承担的课题来代替海洋科技产出。此外,海洋科技进步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属于海洋科技产出范畴,但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准确测算,所以未纳入评价体系。

海洋科技产出主要看各地所承担的各类海洋科研课题的数量。其中基础研究最能体现出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在综合时赋予最高权重0.35。以后依次是应用研究(0.2)、实验发展(0.15)和成果应用(0.1),生产性活动、科技服务与成果应用属于同一个层次,均给予0.1的权重。

我们通过承担的海洋科研课题数量来考察浙江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表6是沿海各地承担课题原始数据,表7是对应的支撑力得分计算表。我们从表5可以发现,我国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格局与海洋科技投入支撑格局略微不同:广东以87.39分遥遥领先,山东以81.29分排到了第二,但江苏则以74.63分排到了第三。浙江以62.10分继续排在第六位,基本发挥出与其海洋科技投入相称的水平,但属于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较弱的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洋科技投入支撑力弱而造成的。

(三)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

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是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或效益。效率指标在支撑力的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科技产出相对海洋科技投入具有或长或短的时滞效应,大多数科技投入并不会立即显现直接效果,特别是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仅从年度来看,海洋科技效率指标极易失真,年度波动较大,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赋予较小权重。此外,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限制,我们以人均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替代海洋科技效率。

海洋科技效率主要考察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人均课题数量和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人均承担课题数量。我们认为,人均承担课题数量越多,海洋科技效率越高。海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效率支撑力得分的汇总权重分配与上述关于不同课题的性质所给权重保持一致。在汇总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综合得分时,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支撑力赋予权重0.6,而对全部海洋科研从业人员科技效率支撑力赋予权重 0.4。

表6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课题承担情况 单位(项)

表7 浙江省海洋科技产出支撑力对比状况

我们用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人均承担的科研课题来评价浙江省海洋科技效率,表8是相应的原始数据,表9是海洋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效率支撑力得分计算表。我们发现,专业人员科技效率以广东(83.13分)、福建(80.36分)和江苏(79.70分)表现最好;浙江以69.46分名列第五位,属于海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效率较低的地区。

如果把从业人员平均效率也考虑在内,将得到各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效率综合得分(见表10),我们可以发现浙江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以68.9分排在第四位,但与排在前三位的江苏(83.76分)、广东(82.27 分)和上海(81.34 分)的差距接近15分,反映出浙江省的海洋科技效率还是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也发现,海洋科技投入三雄山东、上海和天津的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得分竟然以 68.27分、61.68分和 55.52分沦为第五、第六和第八,可见这是山东、上海和天津需要大力改善的环节。

(四)海洋科技综合支撑力对比

将以上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技产出和海洋科技效率三个要素支撑力得分等权汇总得到各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综合支撑力得分(见表11),我们可以发现,浙江省的海洋科技支撑力以64.4分排在了倒数第四位,与排在第一位的山东(82.34分)之差位达到18分。其强项只是排在第四位的海洋科技效率,但与排在前三位的得分差位在12分以上;而其海洋科技投入和海洋科技产出均处于中下水平,反映出浙江省在海洋科技支撑力的塑造方面需要全面加强、奋起直追。

表8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效率数据 单位(项/人)

表9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学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效率得分计算表

(五)浙江海洋科技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海洋人才遍及全国20多个涉海行业部门以及260多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初具规模、涉及领域广、受教育程度高、年轻化程度高的人才队伍。海洋人才资源达到160多万,占海洋就业总量的22%,海洋管理人才、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和海洋技能人才的比例为4∶63∶33[3]。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资料,2008年浙江省从事海洋研究的专业人员仅859人,而山东有2406人,上海有2128人,天津有1849人,分别为浙江省的2.8倍、2.5倍和2.2倍。浙江海洋科技人才短缺表现突出,远远落后于我国其它沿海地区和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保证实施“海上浙江”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到2015年,海洋科技人才比例要达到15%;到2030年要达到30%。据此比例,我们运用回归方法预测求出全国、长三角和浙江省海洋从业人员数量预测值和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的预测值(见表12)。可以看到,为加快发展浙江海洋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力实施海洋高等教育开发战略已经成为浙江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力争使海洋科技人才资源的总量、素质、结构与浙江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合理开发现有海洋科技人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

表10 浙江省海洋科技效率支撑力对比状况

表11 浙江省海洋科技支撑力对比状况

表12 未来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预测表

四、海洋科技支撑力的提升路径

要实现“海上浙江”战略,提升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势在必行。其中,首要工作是进行科技政策调整。海洋科技政策在促进科技进入海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海洋科技中的软技术,属于一种短期制度,同投入、技术一起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5];同时,它又对投入、技术提供保证、激励、外部利益内部化等功能,从而成为投入与技术的外生变量,对海洋科技进步与海洋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一)创新机制要有新成效

大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物质利益手段激励海洋科技创新。要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科技需求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一方面将海洋科技需求有效传递给海洋科技创新者,并对创新活动产生激励;另一方面将创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以保持并提高海洋科技支撑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二)创新政策要有新作为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力资源供给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先顺序结构,让有限的海洋科技创新资金充分发挥效用[6]。首先,财政支持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来源结构,应建立以项目制为主、单位制为辅的财政支持公共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混合制度。其次,实行分散的公共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保证浙江海洋科技创新经费能满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最后,按照财政投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比较利益及外部收益的大小,科学合理有序地分配财政用于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

(三)创新环境要有新举措

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海洋科技更好地渗透到海洋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着力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撑力。拓宽海科教在研究领域的科研合作,提高海洋科技推广适用对象的劳动素质水平;拓宽海科教在海洋领域的经营合作,把科技成果通过商品化转让或合作经营的形式与各涉海龙头企业合作;拓宽海科教在科技市场领域的供需合作,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四)创新模式要有新进展

海洋科研人员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系到技术进步的成败[7]。要从根本上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在整体上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发挥;通过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利用技术入股、技术参与分配等政策,让更多的有贡献的专家不仅在经济上有实惠,而且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真正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格局。

总之,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水平与我国其它沿海地区和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处于较弱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对浙江海洋科技支撑力的研究,能够有针对性地比较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水平,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浙江海洋科技发展资源,构筑建设“海上浙江”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浙江海洋科技的全方位发展,提升科技对浙江海洋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1]孙志辉.海洋局局长:中国海洋开发和生态矛盾越来越复杂[DB/OL].新华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1-14/2654225.shtml.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61.68.

[3]崔旺来.海洋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角色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55-57.

[4]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报告[R].2008.12.

[5]崔旺来.政府在海洋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108-113.

[6]罗伟忠.论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支撑力[J].湖湘论坛,2001,(1):39-40.

[7]苏景军.河北沿海强省建设中的人才支撑力研究[J].河北学刊,2008,28(3):215-218.

(本文责编:润 泽)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Ocean Sci-tech Support Ability in Zhejiang

CUI Wang-lai1,ZHOU Da-jun1,WANG Li2,LIU Guo-jun3,ZHU Jing3
(1.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2.School of Mathematics,Phys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3.School of Marine Fisheri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The century of Ocean needs technical support.The Sci-tech Support Ability of ocean must be continuously enhanced in Zhejiang oce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mode of“The Sci-tech Support Ability”defin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cientifically defines ideas of“ocean Sci-tech Support Ability”in the logic and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uilds th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ocean Sci-tech Support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application of methods and theories including statistic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omprehensively assesses and comparatively analyses the ocean Sci-tech Support Ability of Zhejiang,providing an effective perspective for knowing the situation of Zhejiang ocean Sci-tech Support Ability;forecasts the demand for ocea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Zhejiang,Yangtse Delta and whole China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b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raises relevant political suggestions.

ocean technology;Support Ability;evaluation;Zhejiang province

F207

A

1002-9753(2011)02-0091-10

2010-07-12

2010-12-07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海洋产业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09C25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崔旺来(1964-),男,甘肃通渭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海洋管理。

猜你喜欢
支撑力浙江省浙江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围绕“主问题” 感悟数学本质
输电铁塔辅助材承载能力分析及设计研究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跳高的力量训练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钢琴教学中手指支撑力的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