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2011-10-10 07:22湖南王安群尹艳凤蒋利华
职业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业检验

湖南 王安群 尹艳凤 蒋利华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湖南 王安群 尹艳凤 蒋利华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分析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目前我院实际,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设有所借鉴。

工业分析与检验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体系的创建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只有构建与企业人才要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本身的特点:需要一定的系统的化学理论和仪器分析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被测对象进行分析检验,需要该专业的学识、技术、能力和辅助知识。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该专业人才的科学、有效的培养;有利于该专业本身的发展;有利于学院的发展。

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即高技能人才。工业分析与检验发展到今天,如目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由单一的分析岗位向全方位分析领域的方向发展;而高职高专的学生是要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灰领阶层”,因此,要求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既要有从事分析与检验的所必备的技能,又要具有为后续发展的必备的学识。把职业工作过程引入学校教学过程,实现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两者的统一,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积累经验,掌握真正适应一线岗位要求的工作技能。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

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因此,首先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岗位群以及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从而决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中是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完成教学单元,最终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结构(见图1)。

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三、课程开发的思路

根据就业岗位群,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检测的“流程”确定“岗位能力”,针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市场对分析检验人才的需求及岗位的要求,构建以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化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依据一个完整的分析任务,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将每个工作过程分为基本的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最终完成课程体系的设置(见图2)。

图2 课程的构成图

使每门课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课程排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而是使“分析与检验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成为可能。分析职业能力,确定培养框架,构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从初学者的入门概念性的专业基础课,到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课程也就从专业核心课,完成相关联的知识学习,以及详细的功能性知识的学习,能面对比较复杂的专业疑难问题,加以解决。

图3 课程体系的结构图

建立在具有一定经验基础上,通过拓展和补充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完成专业更高的分析与检验任务(见图3)。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的实施

(一)构建“专业+检验室+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借鉴CBE教育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构建“专业+检验室+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身临工作一线工作的情景进行学习,做到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形成校、企、研共同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建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操作规程。作为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执行规范,在描述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实施建议的过程中,强调其可操作性。能力测评标准作为对每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规范,要求侧重对课程标准提出的技能目标,同时兼顾对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等三方面的描述,形成便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的,特别是要适应与规范文件,以便教师对学生应学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达到要求与否等做出客观的评价时,能做到有据可依。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要体现校企联合的特色,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保证了顶岗实习安全。

建立了实训项目的仪器设备图片库、仪器设备使用视频库、实训项目资料库、虚拟实训单元库、实训项目试题库等模块,强调网上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开发虚拟或仿真实验、设计系列教学软件。

以认证项目为单元,对项目简介、名师介绍、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历次试题、模拟考场等模块进行建设。结合网上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可实现在线的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和鉴定。

[1]姚和芳,首衡,周虹.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赵飞,曾宪均,侯江丽,尹万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06)(120~122).

[3]孔德萍.浅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2010,(22)(97).

[4]丰崇友,赵永华,张金美,唐普洪.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3,)(208~208+208).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工业检验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工业人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