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家的诗情:姚奠中先生《论诗绝句十二首》品读(下)

2011-10-13 02:42辽宁梁归智
名作欣赏 2011年25期
关键词:杜牧李商隐韩愈

/[辽宁]梁归智

其七

二句三年志气消,

惟将五字苦推敲。

人间虽广胸怀窄,

皇为斯民歌且谣!

与恩师姚奠中先生在一起

第七首是说孟郊、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孟郊与韩愈同调,功名心颇强,但由于性格孤傲狷介,为人处世不善变通,一生沉抑下僚,生活困苦,郁郁寡欢。他写过名作《游子吟》,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一首。贾岛和姚合时间更晚一些,已近晚唐,也属于一生不得志的诗人,如贾岛早年为僧,终身未中第。这些诗人生活面狭窄,境遇不佳,思想格局小,诗艺方面追求在字句上雕琢“炼字”以出奇,往往有句无篇。苏轼用“郊寒岛瘦”评介孟郊和贾岛,又有人称他们为“诗囚”。

如贾岛与韩愈之间发生过有名的“推敲”故事,贾岛吟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把“推”字改成“敲”,一边走一边斟酌,拿不定主意,以致无意中冲撞了韩愈的车驾,问明原因后,韩愈说“敲”字好,二人遂成知契。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中记载:“贾岛云:‘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其自注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一派诗人“苦吟”的夫子自道还有不少,比如姚合:“欲识为诗苦,秋霜苦在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这样的诗人当然对社会生活、国家政治等不太关心,胸襟思想也不广阔,更不可能有什么经国安民的宏大志愿。这与姚老立身处世的原则有很大距离,所以说他们“志气消”、“胸怀窄”、“皇为斯民歌且谣”。“皇”是语气虚词,“哪里还能”的意思,“斯民”即人民。

其八

不见天才见鬼才,

诗思驴背锦囊来。

镂金琢玉多瑰异,

谁会王孙乐与哀!

第八首咏李贺。李贺字长吉,是中唐元和诗坛的怪才,因父亲名李晋肃,“晋”与“进”音同,“肃”与“士”音近,就以有讳父名遭人议论攻击,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二十七岁便夭折去世。这个短命的天才身体羸弱,却以“壮士”自称,胸怀大志而遭遇挤压,心情极度压抑苦闷。怀才不遇的痛苦,病态的身体,敏感的心灵,全部寄托于诗歌创作。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中说李贺经常带一个书童,背着古锦囊,骑驴游走苦吟,有了奇思妙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晚上回家,他母亲见锦囊中诗句很多,感叹说这孩子真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罢休。《小传》又说李贺临死时有绯衣天使驾着赤龙而降,对他说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召李贺去作白玉楼记。

李贺的诗确实想象丰富而偏于怪诞,遣词造句追求奇特陌生化,诗歌的境界则幽奇冷艳,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甚至有些狰狞的物象,“鬼魅”、“坟墓”等字眼经常出现,传达出一种另类的情怀,成为唐诗中一道别样的风景,被称为“鬼才”。如“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老兔寒蟾泣天色”,“老鱼跳波瘦蛟舞”,“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样的句子,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主观化的幻想突出体现了真正的诗人气质。

姚老诗作的前三句,即咏叹其“鬼才”特点,骑驴觅句,呕心古锦囊,绝笔白玉楼,赞赏其奇丽“瑰异”。但画龙点睛却在最后一句“谁会王孙乐与哀”。李贺是没落的李唐宗室后裔,在诗中经常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自称,表明他其实极有抱负,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谁知现实却那么严酷地扼杀了他的雄心壮志,使他只能成为一个“鬼才”诗人。

姚老的言外之意是,读者更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李贺内心真实的“乐”与“哀”,这才是李贺那词采纷纭、“瑰异”炫目如“镂金琢玉”表象后面的本质。为使这种意思更明确,后来“多瑰异”改为“隐微旨”。

其九

山石罢歌歌石鼓,

雄浑恣肆未曾有。

怪辞惊众亦何为?

马异卢仝牛马走。

第九首咏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作为诗人,韩愈和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孟郊形成“韩孟诗派”,从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苦吟”诗人们是其后劲。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不平之鸣当然更倾向于表现生命经受磨难困苦的状态,风格奇崛,崇尚雄奇怪异,追求“笔补造化”,因此常以散文化词汇和句法入诗,赋、比、兴三义中多用赋法,创造险怪意象,有时显得幽僻蹇涩。

韩愈的代表作是《山石》和《石鼓歌》,二者都是长篇古风。“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虽然后面也有一些生僻的字眼和拗散的句法,但总体来说磅礴雄健,古朴瘦硬,是难得的杰作,被选入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故而姚老赞以“雄浑恣肆未曾有”。不过韩愈追求险怪也产生了不少弊病,有的作品让人不能卒读。特别是这一派诗人的末流,如马异和卢仝,没有韩愈的大才,一味求险逐怪,其作品就更滞涩难读了。“牛马走”一词来源于太史公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本是自谦语,在这里则是后学之辈等而下之的意思。

姚老的这首诗前两句肯定韩愈对诗歌的贡献,后两句指出其缺点。本诗是十二首论诗绝句中唯一用仄韵的作品,暗合了韩孟诗派滞重的风格特点。

其十

千古诗谜不可疏,

绮罗粉黛神仙居。

西郊信有忧时念,

何以解嘲獭祭鱼。

第十首咏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父亲早逝、家世多艰使他性格感伤,而又“悬头苦学”,企图通过科举一振家声。他受到大官僚令狐楚的赏识,聘入幕府,并受助得中进士,但后来又入泾元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成了王茂元的女婿。当时朝中党争激烈,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属于牛(僧孺)党,王茂元则属于李(德裕)党,令狐綯认为李商隐“背恩”。李商隐为党争所害,终生沉沦下僚,辗转于各处幕府,加以妻子病故,子女寄居长安,使他内向型的性格和敏感的心灵更具有了悲剧性。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也写了不少优秀的政治诗、咏史诗,但在文学史上,他最具个性特色并获得不朽声名的,则是情感复杂、意象幽渺、朦胧多义、优美绮丽的“无题”七言律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他写诗作文都喜欢用典故,并善于对典故内涵加以增殖改造充实,传达其纠结葛藤的内心世界。由于这种写作特点,对李商隐的作品特别是“无题”诗,就有多种不同的理解阐释,有说爱情的,有说政治的,众说纷纭,几乎成了“诗谜”。

“千古诗谜不可疏,绮罗粉黛神仙居”,就是指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这种特点,其诗作的遣词造句、意象经营,满目“绮罗粉黛”的香泽之态和“神仙”一类典故神话,造成后世聚讼不已、难以疏解的猜“谜”公案。作为推崇“政教中心和现实主义”的姚老,对李商隐凝聚着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迷茫等消极情绪和象征错综跳跃、隐喻若隐若现等表现方式的“无题”诗一类作品,兴趣不大,因而措辞之间实有微词。

这在后两句中就表现得更显豁了:“西郊信有忧时念,何以解嘲獭祭鱼。”李商隐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长诗,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社会历史变迁,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忧虑,如第一段就有“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的句子。姚老似乎在问李商隐,你不是写过“西郊”那样关注政治和关心百姓的诗吗?为什么又去摘类似于《解嘲》一类堆砌典故的文字游戏呢?“信有忧时念”后改“纵有忧时念”,就使下句的转语之批评语气更强了。

《解嘲》是西汉扬雄写的一篇赋体文章,全文用主客问答形式,共一千二百三十三字,客问二百字,扬子答一千零三十三字,共用典故四十三次。《解嘲》因此成为滥用典故的一个代语。宋代词人辛弃疾《卜算子·漫兴》中就有:“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宋代吴炯《五总志》中说:“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中则有云:“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隐事难。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獭祭鱼是堆积罗列典故的意思。《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孟春》:“鱼上冰,獭祭鱼。”高诱注:“獭,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据现代汉语研究专家考察,獭生性凶残,吃鱼只吃一两口就抛弃,而捕鱼能力又强,所以每次吃食时都会抛掉许多吃剩的鱼在周围。人们因此把写文章用典过多叫獭祭鱼,取堆积残余之意。

其十一

绮罗丛里一骅骝,

论战论兵谁与俦?

不作西平及定远,

却回春梦恋扬州。

第十一首咏杜牧。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号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并著有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杜牧受家风影响,颇有大志,忧国忧民,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写有《原十六卫》《战论》等军事政治论文,并多次上书当政者论政论兵。但他仕途并不得意,长期做幕僚,后来担任过刺史等地方官,后迁中书舍人,卒于任,活了五十岁。

杜牧存诗四百余首,不少诗抒发理想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慨叹壮志难酬。而其咏史诗数量多,质量高,即景抒情中往往凝聚着深沉的历史感慨,有时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有不少传诵人口的佳作,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写景记游也颇多佳作,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作为官宦世家子弟,才气纵横,原不仅是文艺之才,故姚老咏叹其“绮罗丛里一骅骝,论战论兵谁与俦”,他本来是一匹可以经邦济世的骏马啊。谁知命运不济,却以诗才留名,也写有轻狂放荡的作品,如名作《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三十三四岁时,在扬州为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纵情声色,经常流连于妓馆中。这首诗是晚年回顾之作。姚老诗后两句“不作西平及定远,却回春梦恋扬州”就此感叹杜牧未能做出“经国之大业”,却回忆风流韵事的“扬州梦”聊以自慰,惋惜中也有求全责备之意。

西汉于定国在汉昭帝时任御史中丞,到宣帝时做到御史大夫、丞相,封西平侯。东汉班超早年家贫,为人佣书,曾投笔长叹,渴望建立功名,后来果然奉使西域,封定远侯。“不作西平及定远”,即感叹杜牧未能在政治上建功立业。

其十二

嘲月弄花何所施?

不关民命不成词。

古来咏菊知多少,

争比黄王八句诗。

第十二首咏黄巢。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盐商,科举落第,积财聚众,待机而动。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次年黄巢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唐僖宗逃往成都,黄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后兵败被杀。黄巢有两首菊花诗流传,一首据说是八岁时所作:“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姚老的论诗绝句以赞叹黄巢的菊花诗作结,固然有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主要出于姚老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不关民命不成词”,把政治关怀放在第一位,突出激励人奋发的精神,而对“嘲月弄花”之类专注个人情趣的作品评价不高。

从情调上说,姚老喜欢昂扬雄放,不喜欢纤柔婉约,向往英雄气而非文人气,而黄巢的两首菊花诗,豪气干云,意气风发,很符合姚老的审美趣味。正如唐末诗人林宽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来,历代咏菊花诗很多,在姚老看来,皆不如黄巢的这两首气味相投,豪健啊,让人精神振奋啊!

姚老亲书的这一组论诗绝句,堪称难得的文化瑰宝,足以和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并传。而无论诗词书法,还是篆刻绘画,尽管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姚老却常说是平生余事,也就是真正的抱负并不在此,而是秉承发扬老师章太炎学术的精髓,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万世开太平”。

1993年,姚老的书艺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我曾赋三绝句恭贺,转录于此,或可表达一个弟子的微意:“书印画诗留代华,无心插柳绿天涯。石门风骨真山笔,遗教河汾又一家。”(“石门”指《石门铭》,“真山”指傅青主傅山)“不解呻吟不语私,柳州风调几人知?论书咏史传佳句,儒者襟怀学者诗。”(姚老有咏柳宗元遭贬诗)“独许庄生最有情,人间着意育精英。明时肯假十年早,政教宁空纸上成?”

猜你喜欢
杜牧李商隐韩愈
石榴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山行
遣怀
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