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结构

2011-10-13 07:39代小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4期
关键词:手段多媒体物理

代小强

巧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结构

代小强

1 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对所学知识是否有浓厚兴趣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特别是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有些内容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声音的产生”等,很难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听起来也感到非常的枯燥,以至于降低了听课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教师感到很累,学生也感到很累,收效甚微。如果教师应用多媒体把视频、音频、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突破时间、空间以及环境的限制,进行逼真的模拟,把一些比较枯燥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或课堂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一些不易演示的实验(如光学、声学、原子物理学)可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完成。这样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将课题引入,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课堂学习,也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比较形象而具体,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2 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教师通过鲜明的图像、形象的动画、精练的文字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多样化地呈现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多种感官有机组合起来。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现象可以进行回放,不仅引导学生观察,而且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中,就可以在学生探究实验完成后,教师在总结时通过多媒体重复播放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重放”“定格”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整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借助多媒体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轻轻松松地解决,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

2.1 创设物理情境,以静化动,突破难点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而物理课堂教学更应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物理知识的学习应以创设物理情境,增强感性认识为前提。利用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黑板”+“粉笔”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物理情境的展现,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投影仪、电视、电脑等,就可以展示“摩擦起电的实质”“电磁感应中的电流流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等物理模型。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物理情景的创造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将物理习题情景化,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如输送带传送物品、刹车滑行时的受力、小孩玩滑梯、亮度可调的台灯、海市蜃楼、原子弹爆炸等。将一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光的折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达到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借助电脑模拟让物体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很容易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很好地突破难点。

2.2 巧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过程,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精华部分,要将其突出出来,应用多媒体手段就能够创造物理情境,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结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现在投影银幕上,特别是一些物理情境式的习题、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介绍一些著名实验,如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托利拆利实验等。目前一般中学限于设备,不能演示或由于有毒等其他原因不能做,但在课本里还是写上了。课本这样做,除了考虑到它们是重要规律、理论基础,并且有助于发展思维,还考虑到可以使学生从这些具体实例中领会物理实验的一般方法。可将设置的物理情境在投影银幕上缓缓的展示一遍,再加上精练的语言及动态的分析就会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感知和思索形成概念,发现规律,使课堂效果得到优化。

2.3 巧用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容量

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尽可能地多掌握知识,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学生要想熟练掌握知识,必须配备适当的练习题,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靠传统的在黑板上抄写的方式,所练题目无论是数量还是知识的覆盖面都有其局限性,都很难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本节课的重点题目迅速展示给学生,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同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增加课堂容量。

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浸没入水中的石块会下沉?为什么浸没入水中的木块会上浮?学社很快想到:前者是浮力小于重力;后者是浮力大于重力。接着又问:你能分析一下液体的密度与物体的密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液体的密度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运用电教辅助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总结出易于记忆的规律(图1)。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图1

3 巧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实验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技能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演示、分组探究实验的指导都有其局限性。在学生完成实验进行总结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可控性把实验进行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演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细节,然后与自己的实验进行对照,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不当之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以便于用实验原理来解释和分析新的实验情境。可见,巧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实验能力,增强实验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现代的物理实验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作用,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中巧用、活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使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203

猜你喜欢
手段多媒体物理
只因是物理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不是教物理的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