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运会看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2011-10-16 07:07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全运会后备套路

宋 梁

(三明学院 体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从全运会看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宋 梁

(三明学院 体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通过对第十、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福建省代表队取得的比赛成绩和项目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整体实力不强,夺金面窄等问题.提出加大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进一步开展“科技兴武”的科学化训练等建议,保障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全运会;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武术作为全运会中唯一的非奥运会项目,地位特殊,并设有19枚金牌,受到了各省市的重视.福建省竞技武术历史悠久,曾经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尤其是南拳和太极拳项目,创造了福建省竞技武术的辉煌.把福建省在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福建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促进福建武术竞技水平的发展,提高福建省武术在全运会上的竞争力,为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在第10、11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取得的武术奖牌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福建省体育局武术管理中心网站、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进行资料查询和搜集;通过中国期刊网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分类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福建省武术奖牌情况分析

在第11届全运会上,福建省共派出349名运动员参加20大项170个小项的比赛,其中武术套路运动员11名,散打运动员3名.

由表1可以看出,与第10届全运会相比,第11届全运会获得的奖牌中金牌均为2枚,银牌减少了1枚,铜牌增加了2枚.在第10届全运会中,奖牌均来自套路运动项目;第11届全运会中,套路运动员获得金牌1枚,铜牌2枚,散打运动员获得金牌1枚.相对于第10届全运会,散打有了金牌的突破.

由表2可以看出,在第10届和第11届全运会中,福建省武术均获得两枚金牌.统计资料显示:第十届全运会中有9人次进入前8名,获得积分78分,套路积分为72分,散打积分为6分;第11届全运会中有8人次进入前8名,获得积分79分,套路积分为60分,散打积分为19分.两届全运会武术积分虽相差无几,第11届全运会武术成绩积分相对于十运会有所变动,套路积分下降12分,散打积分增加了13分,福建省散打运动也在逐渐的崛起.

由表3得出,福建省在与第11届全运会综合奖牌榜前三位的代表队相比较,武术套路参赛人数基本持平,武术散打参赛人数较少,福建省11位套路运动员参加了武术套路项目12项中的6项,3位散打运动员参加了武术散打项目7项中的3项.武术散打项目在参赛级别和具有参赛资格的人数方面,与山东等代表队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3 第11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福建省与前3名(综合奖牌)代表队

2.2 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2.1 武术后备人才的整体实力不强,夺金面较窄第11届全运会武术项目共设2个大项19个小项,福建省参加19个小项中的9项.由表4可以看出,在两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南拳类和太极拳、剑项目是福建省在全运会武术项目上获得奖牌最多的项目,这两项也是福建省竞技武术中的传统优势项目.在第11届全运会武术项目中,除了南拳、太极拳,长拳类项目中只有女子刀术、棍术全能项目取得了第7名,男子和女子对练项目均没运动员参加.散打运动虽在男子散打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取得了1枚金牌和第7名的成绩,但与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市水平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基础薄弱,整体实力不够强,造成了武术运动的夺金点少、竞争面窄.据统计:福建省2009年评定的等级运动员(一级、二级)数量为1149人,远远落后于山东省(4547人)、江苏省(2880人),后备人才数量上的不足,也是造成后备人才整体实力较弱的原因之一.加强武术后备人才的整体实力,扩大武术的夺金面,是提高福建省竞技武术运动水平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任务.

表4 第10届、11届全运会福建省武术奖牌分布比较统计

2.2.2 部分原有优势项目没有显出优势,传统优势项目受到挑战

在第11届全运会中,福建省代表队只在男子太极全能项目中取得了1金1铜的成绩;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项目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解放军代表队在此项目中取得了金牌和第7名的成绩;女子南拳、南刀全能项目取得了第3名和第7名的成绩;第10届全运会夺取了金牌和第4名成绩的传统优势项目男子南拳、南棍全能项目,在第11届全运会中没有任何的斩获,广东省在此项目中取得了金牌和第4名的成绩,福建省竞技武术传统优势项目正在受到挑战.对于夺金面不广的福建省竞技武术来说,后备优秀人才的培养正面临着断层的局面,后备人才的缺乏大大限制了优势项目的发展.

2.2.3 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不宽

竞技体育一直是各省市体育运动的代表,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多的省、市会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比较容易出成绩和优势运动项目中.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使各级体委加大了对奥运项目的资金投入,而对于非奥运项目的投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量减少.一线与二线、三线运动队投资比例失调.一线队伍资金投入较为充足,但属于后备力量的二线、三线队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三线后备人才队伍减少[1].目前,竞技武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随着奥运金牌的带入全运会政策的执行,作为非奥运项目的武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另一方面,2010年2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征求第12届全国运动会竞赛项目小项设置方案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了武术项目在第12届全国运动会中共设置12个小项[2].全运会武术项目的缩减及其方案的制定,对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材、训练、竞赛和技术结构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福建省武术后备人才大多来自各地区的体育运动学校和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他们在培养武术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是武术后备人才的基础.随着义务教育政策在中小学的推广,很多优秀的武术后备人才在未出成绩之前就进入教育系统(普通中小学或高等学校),武术馆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然而,教育系统还未能具备培养武术优秀后备人才的条件,致使后备人才流失现状较为严重.拓宽福建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减少优秀后备人才的流失势在必行.

3 福建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加大竞技武术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为了改变业余训练的现状,适应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落实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促进全国基层体校的发展,从200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以奥运会四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国各级各类体校中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3].福建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应拓展思路,扩大后备人才建设视野,完善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形成以优秀运动队带动福建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和各市、县、区业余体校、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相衔接的训练体系.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建立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队,发挥高校体育院系后备人才培养的作用.强化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完善青少年竞赛制度,加大省运会武术比赛及全省青少年武术赛事的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淡化金牌意识,树立“输送第一”观念,促进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拓宽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3.2 加强竞技武术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竞技武术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其对竞技武术训练规律的认识;完善武术教练员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尽量减少武术教练员的“近亲繁殖”现象,重视教练员专业水平的学习和提高,为教练员提供良好的深造机会和学习环境,实现教练员队伍结构合理化;积极的组织武术裁判员培训,加强管理,提高裁判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竞技武术科研人员培训和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水平.

3.3 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

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鼓励武术退役运动员走入学校,对优秀运动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促进其职业转型,鼓励运动员进行自主创业,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之路,积极配合退役运动员做好二次就业.

3.4 加强“科技兴武”,科学化训练

改变训练观念,树立体育科学研究是竞技体育发展重要保证的理念.改善武术科研条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各级队伍服务,增加武术训练科技含量.在秉承传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的开展对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竞赛工作,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兴武”,科学化选材,科学化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进一步提高武术运动员培养的效益.

4 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武术,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也是民族传统文化推广的一个窗口.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作为一个平台,检验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进程与水平.福建省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促进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使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接受社会检验;做好运动员的培养和输送,才能使后备人才的培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汪焱,周晓东.福建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及对策 [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1-5.

〔2〕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关于征求第12届全国运动会竞赛项目小项设置方案意见的通知[S].2010-02-24.

〔3〕张亮,郭振,等.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46-48.

〔4〕张晓聪,张晓会,等.“十一运”后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

〔5〕曹运华,李文忠.第12届全运会武术设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54-56.

G852

A

1673-260X(2011)11-0204-03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A0916/Q)

猜你喜欢
全运会后备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Airbnb上的套路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