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的对外贸易策略研究

2011-10-17 05:50王盛刚
中国商论 2011年31期
关键词:进口人民币出口

王盛刚/文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中级经济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人民币升值是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和参数,人民币对包括美元在内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在这种背景下对外贸易企业如何在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各种利弊和影响之中做出权衡分析和综合考虑,成为了影响其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学含义,据此提出了对进出口贸易企业的要求,接着从进口和出口贸易两个反面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原理,为接下来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外贸易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在策略方面的提出和规划中参考了目前对外贸易中存在的关键短点和制约因素,并结合了相关国际贸易结算和货币选择理论。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内涵及其对于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和要求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对外贸易中巨大贸易顺差的持续存在,人民币的升值具备了客观的经济基础和来自国际贸易中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升值压力。2005年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机会窗口,截至2010年年底,该期间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了20%的水平,由2005年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提升到2010年年底的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外汇汇率不断降低,即其他国际结算货币对人民币的兑换比率不断降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民币更值钱了。

人民币汇率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参数和指标,它的变化会给国际贸易双方和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利益带来重大影响。人民币汇率会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商品价格又会影响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影响相关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市场机制相关主体总是力图寻求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益和弊端的最佳均衡,这就要求对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来探求其操作层面上更加具体详细的表现和参数取值范围,从而来指导进出口贸易的策略制定。

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出口贸易的两重性影响状况及相关数据分析

如上所述,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特定阶段的具有客观基础的一个经济现象,其产生和变化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反过来,人民币升值对既定国际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又有着复杂的一分为二的两重影响。人民币升值会通过汇率变化来调整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各国之间的转移和流通,从而引起国际分工和价值创造流程的重新调整和整合。通过对2005~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宏观结构和微观数据的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对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环节的影响及其相关数据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该期间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传统对外贸易结构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冲击,建立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出口型战略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统计计算数据显示,在传统出口导向的产品结构中,大宗商品的种类和名目减少了9.7%,这些产品所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1.8%,这种受到严重挤压的利润空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在国际市场中根本无法再取得来自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优势。数据还显示,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在维持原来利润水平的基础上必须将价格提升13.4个百分点,而这对于本来以廉价为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而言是不能负担的。

第二,传统的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出口战略在人民币升值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市场需求相对萎缩的背景下,越来越表现出难以为继的趋势,另一方面国内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激起了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据一项对2005~2010年期间我国传统出口加工贸易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该期间我国出口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贡献率虽然每年得到了5.4%的增加幅度,但其投入产出比以及对于资源利用的效率等指标却一直尚未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出口加工贸易的平均利润率维持在2.1%左右。这个脆弱的利润空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劳动力自然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而正在丧失着其可持续发展的预期,这种情况一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已经有所洞察和感知,并且在依靠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来提升附加值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第三,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持续增加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许多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开始了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和挖掘历程,并且这一转变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和利好消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和企业在选择该策略和导向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基于当时国内外的需求对比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能力及其规模都相对较弱和较小,难以支撑其外贸产业整个产能的有效释放和资源最大效率的发挥。但据调查统计显示,2005~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市场商品零售总额每年以13.5%的速度增加,市场需求能力和水平层次明显得到了提高。

第四,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刺激了进口贸易的发展和扩大,随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不断提高,使得进口环节的成本和各项费用也相应地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于国内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和改造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人民币升值对于对外贸易进口环节的最大好消息就是降低了其进口环节的成本,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人民币价格每上升1%,以人民币表示的国际大宗货物和设备原材料的价格就相对要下降3.4%。据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对于2008~2010年期间机械设备进口统计数据显示,该期间由于人民币升值近1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机械设备进口成本节约了24.3%左右,该行业进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提高了近17.3%左右,使得该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及有效产能形成的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对于相关产业的支撑力度也得到了加强。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外贸易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对外贸易策略首当其冲的是对传统对外贸易结构和模式的转变,优化和调整传统贸易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服务结构,将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对原材料大量消耗和较低使用效率基础上的贸易模式向集约型贸易模式转变。传统贸易结构和发展模式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预期趋势下基本上走到了尽头,传统贸易结构的特点是产品结构上主要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进口上主要着眼于企业的短期生产需求而非对于生产技术的升级和可持续改造,在区域结构上主要面向几个主要贸易大国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较为松散,服务结构上主要以提供实体产品为主而对于无形的服务则关注较少。

第二,对于目前对外贸易出口环节中占主导的加工贸易尤其应该特别加以关注和重视。出口加工贸易创造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80%以上的比重,其发展新模式和新思路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以“三来一补”为雏形发展起来的出口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和类型,也是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这种传统出口加工贸易所具备的条件正在一步步丧失而难以再循规蹈矩地发展下去。

第三,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伴随出现的出口成本增加和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增长而导致的竞争能力受到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国内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都为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机遇。人民币升值对本来就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价值低端的我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其本来就不怎么可观的利润区间受到了进一步的挤压,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且就其总趋势来看具有更加动荡和波动的可能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和结构转型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十分客观的,而且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外向型出口企业先天的本土优势也有利于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和转型战略的成功实施。

第四,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国际购买能力的提升为进口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条件,进口环节及相关主体应该充分利用进口成本节约的有利形势对进口贸易特别是进口产品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做出规划设计和布局,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做好国内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降低进口产品的进口成本,这对于节约资源有效率地促进国内具有相对弱势的产业技术升级和关键原材料设备的引进有着特别有利的条件。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就能为相关进口环节的成本节约3.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进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亟待优化,日常消费品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领域所急需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占比较小,使得进口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支持和辅助升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结构特别是加工贸易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具有两面性,其带来的相对提升的购买能力能够为进口环节提供发展的机遇。本文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外贸易的对策和策略,即调整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依靠产品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提高来增加附加值、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做出战略的调整实现靠内部需求和内部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及大力调整和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和进口策略。希望此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外贸易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猜你喜欢
进口人民币出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