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研究

2011-10-18 10:32殷克东李平
统计与决策 2011年6期
关键词:陆海省市产业结构

殷克东,李平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研究

殷克东,李平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海洋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又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会有利于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在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带动内陆省市共同走向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在广义的“人海和谐”的目标下,文章对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沿海省市的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陆海经济;和谐度;灰色关联分析

1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定义

1.1 陆海经济和谐发展的内涵

陆海经济和谐发展是指海洋经济能够在沿海省市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拉动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就业水平;与社会经济中的其他产业领域共同实现和谐的效率水平、有序的产业结构水平;培养和注重可持续发展潜力、带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身的完善与提高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即为评价沿海地区陆海经济和谐发展水平的量化标准。

1.2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是指以我国各沿海省市为研究对象,在陆海经济和谐发展的概念框架下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相关指标数据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并结合模型结果和实际情况对各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作出定性评价。具体的评价过程将体现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1)陆海经济发展总量和谐

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实现沿海地区陆海经济的和谐发展,海洋经济应在社会经济水平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文章在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中所指的总量和谐。

(2)陆海经济发展结构和谐

按照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应从一、二、三的初级产业结构关系向三、二、一的高级产业结构关系发展转变。尽管我国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了三、二、一的标准,然而我国的海洋第二产业对GDP有较高的贡献度,从我国近两年来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对海洋第二产业的侧重。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水平是评价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的重要方面。

(3)陆海经济发展效率和谐

陆海经济发展效率和谐是指同时实现内部效率和谐与外部效率和谐,即在一地区中海洋经济发展自身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率、较低的能耗率等,而同时较高效率水平的海洋经济又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和产业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陆海经济发展效率和谐深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沿海省市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的重要方面。因此文章把陆海经济发展效率和谐作为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

(4)陆海经济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人与自然接触尤为紧密的一个经济发展领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其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这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的特征。

2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的内涵与特征,按照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考虑到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过程主要是以陆海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因此文章将结合前文中对陆海经济发展四个主要关系,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集中选择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并能够体现陆海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进行具体评价,所选择评价指标的性质与获得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

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分为四类指标:第一类为沿海省市陆海经济总量和谐指标:以各沿海省市海洋GDP占地区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值,海洋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对地区GDP贡献越大,从而拉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因此选择这一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第二类为沿海省市陆海经济结构和谐指标:以各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水平作为衡量值,并将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关系实证评价的方差分解模型所得到的海洋经济各产业对GDP的带动水平作为各海洋产业相应的权重值(相应权重分别为0.25,0.4和0.35),与各海洋产业产值相乘求和后作为陆海经济发展结构指数。

第三类为陆海经济效率水平和谐指标:以各沿海省市人均海洋GDP与人均GDP的对比情况作为衡量依据,人均海洋GDP越高海洋经济的发展效率越高,对GDP的带动越有利,越能体现沿海省市社会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的推动力。

第四类为陆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指标: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依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涵盖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监测、海洋文化的繁荣等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鼎力支持,特别是科技投入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以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数目/海洋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数)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衡量指标。

在对这四类指标具体释义之后可以看出,所选择的四类指标基本概括和体现了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的要求,同时又具备较好的数据基础,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做好了铺垫。

3 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实证研究

3.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文章测算所需的数据均从权威机构获得,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年鉴》中的公开资料和数据,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中国海洋环境公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统计公报。

原始数据通过收集计算获得后,还不能直接应用方法测评。因为原始数据的属性不同,单位不同或者大小差别较大。所以在测评之前,我们还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又称为数据预处理。

文章选用线性变换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设(或)是评价指标i所对应的最优值,Zij为规范化后的指标。若向量指标i为效益型指标,则:若向量指标i为成本型指标,则采用上述变换进行数据规范化后,所得的效益型数据最佳为1,最差为0;成本型数据最佳为1,最差为0。

3.2 实证分析

(1)聚类分析

我们应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天津和上海为一类,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广西省为一类,福建省和海南省为一类,江苏省为一类。

表2 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聚类分析结果

进一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针对聚类分析的结果,四个变量都显示出了较强的显著性。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结果描述

(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

由于实证评价所选择的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因此在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过程中将各个实测指标序列中的最优值作为参考序列,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评价排序。文章分别选取了ζ∈(0,1)=0.2,0.3和0.4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结果基本相似。因此,结合前文中聚类分析的结果,这里列出了当选取ζ∈(0,1)=0.2时,对样本进行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排序的结果;同时依据排序结果,这里将排名第一位的省市的和谐度水平设为90分,进而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得分,依次计算出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和谐度水平得分值。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灰色关联分析与排序结果

(3)实证结果分析

在实证分析部分,从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都可以看出,天津和上海在陆海经济发展方面有较高的和谐度水平。的确,上海和天津作为直辖市不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在我国显示出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与两市对陆海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视和要求密不可分。

聚类分析中当划分为四类时,山东、浙江、广东、河北、辽宁、广西被聚为一类,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这六大沿海省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的排名依次为第三、第四、第五、第八、第十、第十一,可见两部分实证结果颇有相似之处。山东、浙江和广东省属于较大的沿海大省,对海洋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依赖,同时海洋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展现出了较大的带动作用,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陆海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体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由于各自的地理位置特点河北和辽宁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经济发展没有像前面三省那样占有较大比重和依赖,但是有较好的海洋资源优势,这在陆海经济和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西省是我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虽然海洋经济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民族与地域的特点,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聚类分析中将福建省和海南省划分为一类,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福建和海南分列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排名第七位和第九位,这两省都属于我国南方的沿海大省,拥有丰富的各类海洋资源,并且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依赖,然而和其他相似沿海情况的省市相比其和谐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两省的共同特点是海洋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仍然对传统海洋产业有较大依赖,使得海洋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并没有发挥相应的带动作用,协调性不高。

江苏省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列第六位,而在聚类分析中被单独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其在各类评价指标中表现较为特殊,例如江苏省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在各沿海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海洋经济总量在社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却相对比较低,使得作为经济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在海洋经济方面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优势,特别是苏南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但其各项指标的表现仍较为和谐,尤其是在海洋科技投入方面,相信如果再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力度一定会有更为和谐的表现。

4 政策建议

在国家推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思想的指导下,选择了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这一比较新颖和具有时代性的视角,对我国各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陆海经济和谐发展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

(1)增强海洋意识,实现总量和谐

发展海洋经济在对推进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中有重大战略意义。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沿领域,实施海洋开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纵观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借助海洋尤其是大型海港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经济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增强全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全国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强化政府对发展全面合理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

(2)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和谐

沿海省市应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各个省市来说也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使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能够为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作用,而所带来的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又能更好的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二者的结构和谐。

(3)提高产业效率,实现效率和谐

应该说效率是世界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对海洋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都不例外。海洋经济内部效率换来的是能耗水平的降低,投入产出的提高,产业发展的升级;海洋经济外部效率换来的是对社会经济其他行业领域的带动与促进;这些都深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深刻的海洋意识,依赖于合理的产业结构,依赖于大力的科技投入。

(4)注重科技投入,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有科技就有动力,科技发展水平象征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产业效率提高,甚至是产业结构优化,无不以科技为其最本质的支撑力量。美国、日本、挪威等海洋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财政拨款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政府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税收、保险、银行信贷等金融支持措施,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栾维新等.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徐质斌,牛增福.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张德贤等.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5]殷克东,孙瑛,张燕歌.海洋产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

[6]李百齐.建设和谐海洋实现海洋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J].管理世界, 2007,(11).

[7]蒋佐斌等.制造企业和谐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11).

[8]姜晨光,姜忠平等.基于模糊理论的人与自然和谐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发展,2007,(3).

[9]宋巧娜,唐德善等.防洪体系与社会发展和谐度诊断研究[J].生态经济,2007,(9).

[10]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1]张国玲.构建和谐的海洋社会[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6)

[12]周洪军,何广顺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4).

(责任编辑/浩天)

F326.407

A

1002-6487(2011)06-0116-03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BJY006);国家海洋公益资助项目(200805030)

殷克东(1965-),男,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学。

李平(198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学。

猜你喜欢
陆海省市产业结构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