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2011-10-19 12:19刘永辉,张湛彬
支部建设 2011年23期
关键词:华龙敌机灵芝

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

尹灵芝:刘胡兰式的传奇英雄

■胡 健

尹灵芝,在她短暂的16年生命里,见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在与敌人顽强战斗了15天后,英勇就义。

尹灵芝出生在英烈之家,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很小就开始帮父亲和亲戚做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

1931年3月12日,尹灵芝出生在寿阳县赵家垴村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尹尔恭自幼给地主放羊、扛长工,成家后又常年走乡串户,靠打铁、弹棉花养活家人。尹灵芝和妹妹、弟弟相继出生后,他们的母亲便为生计所迫,扔下自己吃奶的孩子,前往省城给人当奶妈。年幼的尹灵芝早早挑起了照看弟妹、操持家务的重担。

1940年,抗日工作开展到寿阳县,赵家垴村成立了抗日组织。尹灵芝的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抗联主任,领导本村进步青年开展割电线、埋地雷、抓汉奸及抗粮减租等活动。尹灵芝经常帮助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派、收军鞋,给抗日干部烧水、带路等。

杜二凤是尹灵芝的亲二姨,1912年生于寿阳太平乡界石村,1929年嫁到太平村一个潘姓贫农家庭。抗日活动开展到太平村时,她积极参加抗日工作,于1943年担任太平村妇救会主任,是太平村第一批中共党员之一。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此时年仅14岁的尹灵芝,已经担任了赵家垴村妇救会副主任,她积极组织群众挖地道、发动妇女做军鞋,还带人火线送饭、运送伤员。1946年9月,阎军“水漫”太平沟,区、村干部暂时撤离寿阳,退到盂县境内。

之前被清算的地主汉奸公开组织起复仇队,疯狂杀害共产党员和村干部,留村工作的尹尔恭和另外5名共产党员壮烈牺牲。怀着巨大的悲痛和仇恨,尹灵芝更加忘我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她曾独自一人前往太平村,在阎军乡公所门外贴上“打倒阎锡山”的标语;也曾乔装打扮,深入芹泉车站散发传单,显露出非同寻常的机智和勇敢。

1947年5月,寿阳县解放,尹灵芝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反奸清算训练班”。回村后,她发动群众清算本村和野雀坡等地的地主和汉奸,其中包括她的伯父尹尔温和堂兄尹政。这年7月,16岁的尹灵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尹灵芝为了保护公粮和群众的安全,带人回村“抢秋”。本来已经逃脱,但发现有人还在村里,便不顾自身安危,二次进村,带领群众再次突围。被捕后,受尽折磨,最后被敌人用铡刀铡成三段。

1947年10月,为保护9000公斤公粮和护粮群众的安全,尹灵芝又开始一次次带人回村“抢秋”。10月19日,尹灵芝再一次带人回村抢收秋粮时,反动分子发现了她们的行踪,并向阎伪太平乡公所告密。

当地叛徒李风翥率反动武装“自卫队”和阎军四十九师一个营共计400多人,即刻扑向赵家垴。危急时刻,尹灵芝沉着冷静地带领群众向山上撤退,途中发现村粮秣员罗世宽等仍在村里,便不顾自身安危,二次进村,带领数名群众再次突围。

此时的赵家垴,已经被阎军包围。尹灵芝率罗世宽等人躲进一处窑洞,阎军发现后,在窑洞口鸣枪威胁,并喊话要求尹灵芝出来,否则就要扔手榴弹。为了掩护粮秣员和其他群众,保证9000公斤粮的安全,尹灵芝毅然走出窑洞。

尹灵芝被捕后还曾逃出过一回。和她一起被关在南湮村一间空房里的青年姜之荣说,门外的杏树把屋顶都盖住了,下面有条小路,只要跳进沟里,敌人就逮不住了。

但逃出去的尹灵芝又累又饿,加之天黑,对地形不熟悉,天亮后很快又被敌人抓了回来。随后,尹灵芝就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李凤翥先将尹灵芝毒打一顿,后为请功,又将尹灵芝带到了阎军在寿阳的据点宗艾镇。

当得知尹灵芝是赵家垴的主要干部之一后,阎军四十九师所属的支队副队长王某决定亲自出马审问。

在尹灵芝被关押的十五个昼夜里,敌人先后对她进行了七八次刑讯,一次比一次狠毒,一次比一次残忍。但每次都毫无结果。

“我们用火柱烫,她不说;用皮鞭抽,她不说;用尽各种手段她还是不肯说。”当时参与审讯的人员事后在证词中这样交代。

十五天的折磨过后,尹灵芝脸上血肉模糊、遍体鳞伤、右眼失明、浑身多处骨折。眼看不能从尹灵芝身上得到任何情报,气急败坏的敌人只能选择公开杀害尹灵芝以示众了。最终,她被敌人铡成三段,抛尸野外,壮烈牺牲。

解放后,出卖尹灵芝的叛徒李风翥和尹灵芝的堂兄尹政被人民政府枪毙,尹灵芝的二娘黄银婵畏罪自杀,审问尹灵芝的王某因在解放太原时打开城门而戴罪立功,被判七年徒刑。

就在尹灵芝牺牲的前一年,也就是1946年,尹灵芝的母亲杜凤妮在太原奶孩子因劳累过度得了肺痨病,在临终前,特意给女儿尹灵芝做了梳妆盒作为嫁妆,谁想却没用上,时年,杜凤妮38岁。

尹灵芝用她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一曲壮歌,她被称为刘胡兰式的英雄,她的事迹在我省大地上广为传颂。

1966年,山西省民政厅追认尹灵芝为“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同年7月修建了尹灵芝烈士陵园和尹灵芝烈士纪念馆。1987年,尹灵芝烈士纪念馆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赵家垴村更名为尹灵芝村,芹泉镇更名为尹灵芝镇;更多的人了解了尹灵芝,先烈的名字和革命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

龙华毅:朝鲜战场上的孤胆英雄

■南 航

华龙毅,1925年生于定襄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共第一批飞行员之一。他在朝鲜战场上曾单机与敌军14架飞机浴血奋战,共击落击伤敌机4架,是我军空战史上第一个特等功获得者。1951年,毛泽东在《空军战报》上看到华龙毅的事迹后,当即在报告上写下“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并称赞华龙毅为“孤胆英雄”。

华龙毅14岁走上抗日前线,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下,忻口、太原和整个华北相继失守。当时,华龙毅在定襄高小读书,还是一个名叫阎童生的12岁少年。

一天下午,校长将全校师生召集到一起,说日本人打进山西了,学校办不成了,大家各回各家吧,但是,千万不能当亡国奴!“说着说着,校长就哭了”。

不久,日军铁蹄踏进定襄。炮火连天中华龙毅考入了该县新成立的联合高小。实际上,该校是中共定襄县委举办的抗日干部培训班,校长就是县委书记。从此之后,华龙毅正式脱离家庭,参加了革命。当时华龙毅一边上学,一边进行抗日宣传。

华龙毅真正走上抗日前线是一件小事刺激的结果。一次,山西青年决死队一名伤员从火线上下来。很多人赶去慰问,华龙毅也在其中。在大家争相夸赞其乃抗日勇士之际,没想到,这名伤痕累累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说这些有啥用,有本事你们都真刀真枪地上去杀鬼子去啊!”

那一幕对华龙毅刺激很大。1939年3月,华龙毅到晋绥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同年10月加入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

华龙毅1940年奔赴延安,曾被诬蔑为特务,被关押。1946年参加空军,改名华龙毅,意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

1940年,在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南汉宸(曾任杨虎城秘书)的带领下,华龙毅一行告别家乡,步行半月,从山西赶到延安。在延安,华龙毅被分配到交际处工作。先后做炊事员、通讯员等工作。

那时,延安物质条件极差,几乎每天都吃不饱,华龙毅常常走着走着就栽倒。栽倒了,在地上趴会儿再起来。由于没鞋子,在延安几年,华龙毅基本是一年四季光着脚板。

除了物质条件艰苦之外,政治运动也在考验着华龙毅。1943年,在延安“抢救”运动中,华龙毅被诬蔑为特务,并被关押。受尽委屈的华龙毅曾逃出来跑到林伯渠处,扑在老人怀里大哭。林伯渠还专门为华龙毅写了条子。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龙毅响应中央号召,奔赴东北。任东北局刑侦处处长,后改任东北日报政治教员。

由于转战需要,原名阎童生的华龙毅为自己取了一个化名:华龙毅。意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

1946年,组织找华龙毅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参加空军。同年3月,他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始驻通化,称航空教导队;同年6月转至牡丹江,改称航校)学习,成为中共最早的飞行员之一。

当时华龙毅他们学习用的飞机全是日军遗留下来的,主任教官也是一个名叫林敏一郎的投降日军少佐。当时能用的飞机很少,而且每架飞机上都打着七八十个补丁。东北天冷,每天飞行前都要先用木炭将润滑油烤开,再使劲摇着摇把将飞机发动,像发动拖拉机一样。由于时间紧,条件差,他们跨越了初中级教练机,直接从高级教练机开始。

一年后,华龙毅留校开始担任飞行教官和飞行队长,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1949年,华龙毅赴上海担任新组建的空军混成旅第10团飞行大队副大队长,首飞喷气式飞机。

1950年,华龙毅赴朝鲜参战。孤胆雄鹰,血染战场,以一当十,力克敌机,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为中国空战史上第一个特等功获得者。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原空军混成旅第10团扩编为空军第4师,华龙毅被任命为该师第12团2大队大队长,飞赴鸭绿江边的丹东浪头机场参战。当时驾驶的是苏联人提供的米格15战斗机。

1951年10月10日下午,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华龙毅和战友知道这是参战信号,立即驾机起飞。在飞至清川江上空8000米处时,看见8架敌机正贴着海面低低飞来。他立即急降,迎面冲上。在相距七八百米时,对方分开。华龙毅紧跟其中一架,在距五六百米时射出一炮,未中。他稳稳神,再次瞄准,这次一炮击中,敌机燃起浓烟,一头栽落。他随即又盯上另一架敌机,紧追不放。对方紧张,开始一路躲闪“蛇行”。华龙毅加速贴近,急射,对方中弹,但是还拖着白烟在山沟里拐来拐去。待闪过一个村庄后,华龙毅再出几炮,敌机终于在海边着火坠毁。

10月16日,三颗信号弹再次升起。华龙毅和战友们马上腾空出发。又是在清川江上空遭遇敌机。敌机有多少架,华龙毅也不清楚。只见黑压压一大片,正前方一群,右边一群,左上方还有一群。其中两架敌机开始迫近我一架飞机。华龙毅立即命令:扔掉副油箱,准备战斗。此时,敌机已经包围一架我机。华龙毅猛开几炮,救出该机,而自己却陷入包围之中,上下左右全是敌机。当时华龙毅也顾不上多想,立马一通扫射,同时也感觉自己机身后面震得厉害,知道自己被击中了。敌机太多,华龙毅干脆钻到敌机肚皮底下。

敌机立即散开,并再次向华龙毅围追。当时双方都在高速飞行,华龙毅突然放开空中刹车,一架敌机立即从头上飞过。华龙毅立即三炮齐开,击中该机。同时也发现自己手臂受伤,只能单手操作。再次侧转机头,对准一架敌机射出几炮,该机亦被击中。而此时,更多的敌机向他包抄过来。

华龙毅机身多处中弹,他索性在机群中直接冲撞,敌机纷纷躲避,同时还在向他炮击,他的机尾已经断掉。华龙毅这才打开舱门,跳了下去。此时,他已经从3000米打到10000米,又从10000米打到1000米,单机与14架敌机进行了近20分钟的战斗。

跳伞之后,华龙毅发现自己左臂已经血肉模糊,右腿也鲜血直流。华龙毅把帽子摘下来想缠住伤口,发现根本没用。他索性不再理会。不过,敌机还是死盯着华龙毅不放,居然又有4架冲过来冲华龙毅开炮。好在当时有我军8架飞机飞来掩护,敌机逃走。

华龙毅降落在平壤以东的白云山上,立即被志愿军和朝鲜军民送到医疗所。由于和血肉粘连在一起,医护人员不得不剪下他的衣服。1954年,这套上衣被军事博物馆收藏,裤子被航空兵一师收藏。经过抢救后,华龙毅被送回祖国。

1951年11月,华龙毅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为中国空战史上第一个特等功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特等功奖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先后授予他军功章、国旗勋章和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毛泽东在《空军战报》上看到华龙毅的事迹后,当即在报告上写下“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并称赞华龙毅为“孤胆英雄”。

猜你喜欢
华龙敌机灵芝
好好去爱
春天来了
冲着敌机,开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智慧漳核 华龙腾飞
“华龙一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单兵扛导弹
灵芝霜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