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安装器件SMD贴装工艺研究

2011-10-26 09:13李永清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6期
关键词:引线元器件数目

李永清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学院, 辽宁 铁岭112000

表面安装器件SMD贴装工艺研究

李永清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学院, 辽宁 铁岭112000

针对目前电子产品元器件贴装工艺高度普及、表面安装器件SMD大量被使用的现状,通过对表面安装器件SMD的介绍,分别研究了SMD分立器件、SMD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贴装方式,对各种贴装方式加以比较,提出最佳贴装工艺方案。

表面安装器件;SMD器件;贴装工艺

Surface Mount Devices; SMD devices; Placement process

随着电子科学理论和电子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系统微型化、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元器件由传统的插装元器件发展为小、轻、薄的表面安装元器件[1]。表面安装元器件又称为贴片元器件,它包括表面安装元件S M C和表面安装器件SMD,也称无源元件SMC和有源器件SMD。电子产品中贴片元器件SMC和SMD的使用率快速上升,目前已接近90%,集成度也大大提高[2]。本文就应用广泛的表面安装器件SMD贴装工艺加以研究。

1 表面安装器件SMD

表面安装器件SMD(Surface Mount Device),又称为有源器件SMD。有源器件的特点是:必须有电源才能支持其工作,且输出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变化。SMD器件包括SMD分立器件和SMD集成电路。SMD分立器件包括各种分立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还包括由多只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简单复合电路。SMD集成电路包括各种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集成器件。

2 SMD分立器件的贴装

典型SMD分立器件的外形尺寸如图1所示,电极引脚数为2~6个,图中(a)、(b)、(c)、(d)、(e)所示分别为2、3、4、5、6个电极引脚。二极管类器件一般采用二端或三端SMD贴装,小功率三极管类器件一般采用三端或四端SMD贴装,四端~六端SMD器件内大多贴装了两只三极管或场效应管。SMD分立器件的包装方式要便于自动化安装设备拾取,电极引脚数目较少的SMD分立器件一般采用盘状纸编带包装[3]。

图1 SMD分立器件的外形

3 SMD集成电路的贴装

SMD集成电路包括各种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SSI-ULSI集成器件。常见SMD集成电路贴装的外形如图2所示。SMD集成电路按照它们的贴装方式可以分成SO贴装、QFP贴装、L C C C贴装和P L C C贴装四类。

4.1 SO贴装

引线比较少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大多采用SO贴装。SO贴装又分为几种,芯片宽度小于0.15in、电极引脚数目少于18脚的,叫做SOP贴装,如图2(a)所示; 0.25in宽、电极引脚数目在20-44以上的,叫做SOL贴装,如图2(b)所示。SO贴装采用翼形的电极引脚形状,引脚间距有1.27mm、1.0mm、0.8mm、0.65mm和0.5mm。

4.2 QFP贴装

矩形四边都有电极引脚的SMD集成电路的贴装叫做QFP贴装,其中PQFP贴装的芯片四角有突出,薄形TQFP贴装的厚度已经降到1.0mm或0.5mm。QFP封装也采用翼形的电极引脚形状。QFP封装的芯片一般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极引脚数目为20~400个,引脚间距最小的是0.4mm,最大的是1.27mm,其外形如图2(c)所示。

4.3 LCCC贴装

LCCC贴装是SMD集成电路中没有引脚的一种贴装,芯片被贴装在陶瓷载体上,无引线的电极焊端排列在贴装底面上的四边,电极引脚数目为18~156个,间距1.27mm,其外形如图2(d)所示。

4.4 PLCC贴装

PLCC贴装是集成电路的矩形贴装,它的引脚向内钩回,叫做钩形电极,电极引脚数目为16~84个,间距为1.27mm,其外形如图2 (e)所示。PLCC贴装的集成电路大多是可编程的存储器,芯片可以安装在专用的插座上,容易取下来对它改写其中的数据。

图2 SMD集成电路的贴装形式

由图2可以看出SMD集成电路和传统的DIP集成电路在内部引线结构上的差别。显然,S M D内部的引线结构比较均匀,引线总长度更短,更加有利于器件的小型化和提高集成度。

4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贴装

由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提高,芯片的贴装尺寸必须缩小。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贴装,20世纪90年代前期主要采用QFP方式,而目前BGA贴装方式已经大量应用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贴装工艺中。BGA贴装I/O电极引脚间距大,典型间距为1.0 mm、1.27 mm和1.5mm,贴装公差为0.3mm。用普通多功能贴装机和再流焊设备就能基本满足BGA的组装要求。BGA的尺寸比相同功能的QFP要小得多,有利于PCB组装密度的提高。采用BGA贴装能使产品的平均线路长度缩短,改善了组件的电气性能和热性能。BGA贴装方式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I/O端子数量、提高装配密度、改善电气性能的最佳选择[4]。

比较QFP和BGA贴装的集成电路,如图4所示。(a)图所示的QFP贴装芯片,从器件本体四周“单线性”顺序引出翼形电极,因此导致其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I/O电极引脚数目受到限制。若要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必然使电路的I/O电极增加,而电极引脚间距的限制导致芯片的贴装面积变大。BGA方式贴装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如图4(b)所示。BGA贴装是将原来器件PLCC/QFP贴装的J形或翼形电极引脚,改变成球形引脚,把从器件本体四周“单线性”顺列引出的电极,改变成本体底面之下“全平面”式的格栅阵排列。这样既可以疏散引脚间距,又能够增加引脚数目,相同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BGA贴装的尺寸比QFP的贴装要小得多,提高了在PCB电路板上的装配密度。正是由于上述优势,目前200个以上I/O端子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多采用BGA贴装方式,这种集成电路已经被大量使用在现代电子整机产品中。

图4 QFP和BGA贴装的集成电路比较

综上所述,SMD器件各种贴装方式的正确选择与否,决定了组件的电气性能和热性能是否良好、平均线路长度能否缩短、大规模集成电路I/O端子数量能否提高、装配密度能否提高。SMD器件贴装方式对于电路组件集成度的提高、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高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廖芳.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4—135

[2]张沛泓,王松林.SMT 车间MES 中飞针测试仪的数据分析和采集[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0):113

[3]郑冰.关于电子装配表面安装技术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9):52-53

[4]王玉龙,孙守红.密脚间距 QFP集成电路引线成形工艺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2010(6): 341-343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Placement Process

LI Y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ieling Teachers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0,China

For the current electronic component placement process a high degree of popularity,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is used a lot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s, discrete devices were investigated SMD, SMD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VLSI placement method , to compare a variety of mounting methods, with the best placement process plan.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048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号:J G 0 8 D B 2 2 5),课题主持人:李永清

李永清(1966-),女,辽宁铁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引线元器件数目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基于超导磁体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传热优化
移火柴
带引线的固体酒精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鞭炮迷宫
分析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