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数学模型的实验求法*

2011-11-04 07:40何晓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21期
关键词:频率特性频率响应传递函数

何晓红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衢州 324000

系统数学模型的实验求法*

何晓红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衢州 324000

实验教学是控制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手段、仿真实验软件,但实验教学不可以完全脱离硬件实验,不能重“软”轻“硬”,而应“软”“硬”兼顾,这样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理论实验,并详细介绍其实现的全过程,对提高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进行有益的尝试。

控制理论实验;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法;创新能力

1 前言

在实际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多数都要知道其数学模型,比如它的微分方程、状态空间方程等。教科书中是利用物理定理来推导实际系统模型。例如,对一个机电系统而言,它的运行受机械定律(牛顿定律)和电子定律(基尔霍夫等定律)控制,可以根据物理定律来推导出其数学模型。但这些数学模型都是纯理论的推导,大多数学生对其物理意义没有认识,导致他们觉得控制理论抽象、难学、难懂,学了也没法用,而且目前全国各高校对此内容都没有实验来加深对其理解,因此有必要将此内容作为选作实验,以补充理论课的不足。

2 实验阐述

2.1 实验目的

掌握频率特性法的原理,结合一具体系统,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直接推导其数学模型。

2.2 实验原理及其过程

用实验的方法,求取系统传递函数,一般是对系统施加一定的输入信号(正弦信号、脉冲信号、方波信号等),测出系统的输出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获取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简单的频率响应实验,确定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能较准确地反映被测系统的动态特性,这是因为测试频率特性时,被测系统施加一种稳态正弦信号,系统处在稳态。因此,外来随机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比测试时域响应时小得多。此外,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在未知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情况下,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足够多的频率上测量出幅值比和相位移,就可以据此画出波德图。利用渐近线可以确定传递函数。作出的渐近对数幅值曲线由若干线段组成。通过对转角频率的一些试探处理,通常可以求出很满意的渐近曲线,即可求出具有一定精度的传递函数。

采用输入输出曲线直接记录法,其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正弦信号发生器每固定一个角频率ω,待输出稳定后,即可以在双线示波器上获得一组输入输出曲线。其中输出曲线常夹杂干扰,但是峰值比还是容易确定的。测量幅频特性时,一般为了读取方便,输入和输出的幅值均取其峰值。另外,幅值的精确测量比相移的精确测量容易。

实验系统是一模型汽车,其主要部件有机构、直流驱动电机、传感器、8098单片机、功率放大器等。

对实验系统(模型汽车)而言,具有线性和不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提出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形式的系统模型是合理的。等价地,它可用传递函数P(s)的形式给出:

图1 系统数学模型测试图

?

其中:a、b、k为待定的未知系数,x(t)是模型汽车相应的位置,v(t)是直流电机上的电压。

运用频率响应的方法,获得表1。

其中输入信号为幅值为5v、角频率为ωi(1≤i≤17)的正弦信号。根据表1实验数据作出波德图,如图2所示。据此可得传递函数模型的结构为:P(s)=kss+a。

图2 模型汽车实验数据的波德图

通过实验和误差校正,确定适合于实验数据的k和a的数值。选择k=50,a=3.8。

图3是包含所有频率下20log(∣P(jω)∣)相对ω的曲线(点划线),它和相应的实验数据(实线)相重合。

图3 实验数据和系统模型

上述构造系统模型的方法和教科书中看到的完全不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为获得模型而写下任何物理定律,当然,系统在运行时要遵循这些定律。显然,这个模型是近似的,但如果利用直接基于物理定律的方法时,同样也需要近似的。(注意:这里在获取模型汽车的传递函数时,为了突出频率响应的实验方法,未考虑直流电机有死区。)

模型汽车的线性传递函数:P(s)=50/s(s+3.8)。

相应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

2.3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被测系统具有某些非线性因素,必须适当选择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度。如果输入信号太大,会引出输出信号饱和;输入信号太小,也会由于死区而引入误差。这可通过检查输出信号是否接近正弦波形来考虑输入信号的大小。

2)用来测量系统输出的测量设备的频率响应,应当具有比较平坦的幅频曲线。

3)须提供适当的正弦信号发生器,对于大时间常数系统,实验时所需要的频率范围约为0.001~10 Hz;对于小时间常数系统,约为0.1~1 000 Hz。正弦信号必须没有谐波或波形畸变。

4)在画波德图时对所用的频率以周/秒而不是弧度/秒为单位,在计算时间常数之前,必须将转角频率的单位转化为弧度/秒。

3 结束语

控制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手段、仿真实验软件,但实验教学不可以完全脱离硬件实验,不能重“软”轻“硬”,而应“软”“硬”兼顾,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频率响应实验法获取实际系统传递函数,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良好实践,促使控制理论实验由单一型、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型转变,增加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1]曹锦芳.控制理论实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2]特费斯.自动控制反馈的力量:使用MATLAB[M].曹秉刚,白志峰,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Ogata.现代控制工程[M].3版.卢伯英,于海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528-531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is 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hich lays emphasis on theory.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joi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kind of experiment for control theory in detail.

control theory experiment; transfer function; frequency responses; innovation ability

G424.31

B

1671-489X(2011)21-0118-0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21.118

Experimental Solve about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He Xiaohong

Author’s address Quzhou TV University, Quzhou, Zhejiang, China 324000

*2009年度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号:20091112)。

作者:何晓红,中学高级,主要从事数控、机电及其自动控制专业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频率特性频率响应传递函数
基于LabVIEW的火焰传递函数测量系统
考虑频率特性的变频负荷模型研究
一种测量交流伺服系统扰动频率响应方法
大口径空间相机像质的微振动频率响应计算
红外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测试
DAM中波发射机电声指标频率特性初探
基于改进静止频率响应试验的同步电机参数辨识
基于AD9854的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
基于传递函数自我优化的BP网络算法改进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边界频率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