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对交换输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2011-11-08 06:45张美玲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动静脉黄疸胆红素

张美玲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严重可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死亡。存活者可导致后遗症,引起儿童致残[1]。高胆红素血症的及时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其治疗主要有换血和非换血疗法,换血可快速、有效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及代谢产物等。本实验研究旨在研究在交换输血前应用白蛋白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男21例,女23例;平均出生体重为2 000 g~2 200 g,均为足月儿。换血时间为出生后24 h~7 d。患儿随机分为单纯交换输血组和交换输血+白蛋白组,每组22例。单纯交换输血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交换输血+白蛋白组22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方法 单纯交换输血组仅用单纯的交换输血治疗。交换输血+白蛋白组在交换输血之前按每千克体重输注含有1 g白蛋白的低盐溶液,白蛋白由红十字会提供。输注白蛋白与开始换血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1 h。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取仰卧位,监测心率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外周静脉输血,一条外周动脉放置留置针头,外接三通管,三通管其他两端中的一端接肝素氯化钠等渗盐水,另一端抽血用。输入血液在恒温水箱水浴至37℃ 左右,并在整个换血过程中保持30℃左右。换血速度为150 ml/h,静脉输入,同步动脉抽血,速度控制在12.5 ml/5 min。换血前、换血100 ml/kg时测胆红素以及血常规。换出率的计算公式=(换血前的胆红素-换血后的胆红素) ×100%/换血前的胆红素[2]。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换血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直接胆红素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 单纯交换输血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与交换输血+白蛋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2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n=22,mol/L,¯x±s

3 讨论

白蛋白可与胆红素结合,促进胆红素从血管外组织到血浆的运动[3],揭示供血者的血浆蛋白在交换输血中起重要作用,用婴儿负载胆红素的白蛋白代替供血者游离白蛋白能更有效地去除胆红素。有研究发现简单的静脉注射白蛋白治疗患有黄疸的婴儿,可引起胆红素的波动[4]。这一发现提示在交换输血之前先静脉注射白蛋白比单纯的交换输血更能有效的去除胆红素,同时也证明治疗婴儿黄疸时,在常规交换输血前静脉注射大量白蛋白同样有效。我们认为,白蛋白使体内胆红素分布达到平衡,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清除效率。在交换输血过程中人为的扩大白蛋白的空间,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清除胆红素。含有大量白蛋白的供血在交换输血的过程中也能迅速的平衡体内胆红素的分布。在本研究中婴儿应用白蛋白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没有引起肺部啰音,心动过速,肝脏肿大。也没有引起静脉压升高。

表22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n=22,¯x±s

综上所述,利用交换输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可在输血前输注白蛋白以增强对胆红素的清除力。

1 吴明赴,陈玉瑛,符明凤,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63-2365.

2 李锐钦,邓皓辉,邝玉子,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660-662.

3 刘颖,朴梅花.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336-339.

4 王兆康,钟斌,伍菊英,等.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243-245.

猜你喜欢
动静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29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