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记忆

2011-11-13 11:24刘清松
江河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大江中华民族

■刘清松

1997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夕,我被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因此,我对这一年中发生的几件大事都记忆深刻。

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当人们正在忙着筹划庆祝元宵节时,噩耗传来。那一天,新闻发布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逝世。在那些悼念他老的日子里,我通过电视、报纸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这位伟大而平凡的共产党人。他历经三起三落,却始终意志坚定;他的大智大勇,“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创新精神,让世界为之倾倒。而他发自肺腑的感叹--“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更是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他,就是每一名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这一年,香港回归了,一个脱离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再次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从此成为了外国列强的殖民地,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华民族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些备受侵略、战乱、压迫、凌辱的历史关口,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迫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中国,面貌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大幅提高。香港的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国两制”伟大决策的胜利。这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收到的最好生日礼物就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那是二十世纪党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是党站在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十字路口上,对在世纪之交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作出的回答。“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行动纲领,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了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这一年,三峡工程大江成功截流了。当全世界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聚焦到宜昌三峡时,我为自己是一名三峡工程的参建者,是一名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见证者,是一段光辉历史的亲历者,而备感荣耀。

记忆中的1997年,让我看到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画卷,看到了中国和谐美好的发展蓝图,也更加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大江中华民族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题〈大江弦歌〉①》
搞笑秀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吃货女友的套路
大江和堤岸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