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波动周期及其应用探讨

2011-11-14 01:08皮晓波孔维帮廖祥虎云南省曲靖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肉猪波动母猪

文┃皮晓波 孔维帮 廖祥虎(云南省曲靖市畜牧兽医局)

朱应开(曲靖市麒麟区畜牧兽医局)

影响生猪市场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是生猪生产周期仍然是决定生猪市场波动周期的主要因素。

针对频繁、异常波动的生猪市场,有关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研究,对我国生猪市场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形成了共识。但由于所处行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大多是对历次波动的一般性总结概括,缺少支持依据,使生产者难以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生猪市场波动周期从理论上再做一些探讨。

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原理及波动周期形成机制分析

供求机制是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的规律性。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认为,在市场供求机制调节下,即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农产品市场会产生周期性的波动。生猪作为一种商品,客观上要接受市场供求机制的调节,以形成合理的供求关系,根据蛛网理论,其市场也必然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在其供求关系中,同样存在着供过于求、供求平衡和供不应求三种状态。显然最为理想的是供求平衡状态,但由于供求机制的作用和我国养猪业特点的影响,供求平衡只是暂时的,供求关系总是处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动态变化中,表现为“供过于求→供求平衡→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供求平衡→供不应求”的循环交替。生猪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着生猪生产的规模,其对生猪生产的调节具有即时性,而调整后的生猪生产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其滞后的时间受到生猪生产周期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同供求状态之间的转化有一个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生猪供求三种状态依次转化一轮所需要的时间,就形成了生猪市场波动的周期。

不同供求状态对生猪生产的影响

生猪市场的波动是生猪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各种供求状态对生猪生产的影响不同,其中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状态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最大。

供过于求时期是对生猪生产打击最为严重的时期。此时,由于生猪价格严重下跌,养殖亏损,导致肉猪育肥户压缩饲养规模或停产转产、母猪养殖户淘汰母猪或停止仔猪繁殖,这样就动摇了生猪生产的基础,使生猪再生产发生变化,供给能力逐渐减弱。显然,供过于求时期,生猪生产基础受到破坏,为供不应求时期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供不应求时期是刺激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肥猪价格上涨,养殖效益较高,刺激肉猪育肥户积极补栏,扩大肉猪养殖规模,带动仔猪价格随之上涨,刺激母猪养殖户扩大母猪养殖规模,加速配种繁殖,生产基础迅速恢复壮大,积蓄起旺盛的产能。显然,供不应求时期壮大的生产基础,为供过于求时期的到来播下了种子。

供求平衡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此时,生猪价格合理,养猪效益一般,养殖户反应平淡,处于观望心态,整个时期生猪生产基础保持稳定状态。若前期是供过于求状态,则此时不易再压缩生产规模,随着前期过剩产能的消耗逐步进入供不应求状态;若前期是供不应求状态,则此时不再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前期积蓄产能的释放,逐步进入供过于求状态。

生猪市场波动周期计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生猪市场的波动,实质上就是生猪三种不同供求状态之间的转化。供求关系对生猪生产的调节具有即时性,即刻就在生产领域发生作用,使生产规模迅速调整。而生猪生产规模调整后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并未即刻就对当时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作用,必须要到生猪出栏上市时才产生效果,其间隔时间受到生猪生产周期的限制。因此,可以从生猪生产的周期着手来推算生猪市场的波动周期。

生猪生产周期包括两个方面,即繁殖周期和出栏周期。母猪繁殖周期由妊娠时间和母猪繁殖年龄两个因素决定。妊娠时间是114天,繁殖年龄平均8月龄。肉猪出栏周期,指肥猪达到可出栏屠宰的时间,一般是100千克左右出栏,需要时间大约200天。因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若繁殖母猪存栏稳定,那么生产一头肉猪所需时间为:妊娠期+出栏周期,即114+200=314天;二是若缺少繁殖母猪,必须从饲养仔母猪开始,则生产一头肉猪所需时间为:母猪繁殖年龄+妊娠期+出栏周期,即240+114+200=554天。

由于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状态对生猪生产影响的效果不同,显然两个过程对应的生猪生产周期也就不同。

供过于求时期,对生猪生产的作用是迫使养殖户压缩母猪饲养规模、减弱仔猪供给能力。母猪饲养规模压缩后,待这一轮生产周期结束时则进入供不应求状态,其持续时间为:妊娠期+出栏时间,即114+200=314天。

供不应求时期,对生猪生产的作用是刺激养殖户扩大母猪饲养规模,积蓄仔猪供给产能。母猪饲养规模扩大后,待这一轮生产周期结束时则进入供过于求状态,其持续时间为:母猪繁殖年龄+妊娠期+出栏时间,即240+114+200=554天。

至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生猪市场波动周期为:母猪繁殖年龄+2倍妊娠期+2倍出栏周期=240+2×114+2×200=868天≈28.93月≈2.38年。

生猪市场波动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推算出的生猪市场波动周期约为29个月,包括两个时段。从供过于求状态过渡到供不应求状态,持续时间为10.5个月;从供不应求状态过渡到供过于求状态,持续时间为18.5个月。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可根据各个时段持续的时间,合理调整养殖时间和养殖规模,使肥猪、仔猪的上市时间与市场合拍,获得最大养猪效益。具体应用时,以国家《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中采用的预警区域即猪粮比价1:5和1:9为界限,进行推算。在供过于求状态下,以猪粮比价低于1:5时作为起点推算进入供不应求状态的时间,安排组织生猪生产;在供不应求状态下,以猪粮比价高于1:9时作为起点推算进入供过于求状态的时间,安排组织生猪生产。

本文探讨的只是生猪市场波动的理论周期,而影响生猪市场变化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由于疫病、自然灾害等一些特殊因素和节假日的影响,会使生猪生产和猪肉产品消费发生变化,干扰波动规律,影响波动周期,使理论周期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但是生猪生产周期仍然是决定生猪市场波动周期的主要因素。在养猪生产实践中,要将这些特殊因素综合起来,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未来市场走势,科学安排生猪生产。

猜你喜欢
肉猪波动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中兽医治疗肉猪便秘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关键技术应用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