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波密县犏奶牛养殖状况与发展思路

2011-11-14 01:08辛盛鹏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饲草料农牧民奶牛

文┃辛盛鹏(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 )

犏(pian)牛为牦牛与黄牛一代种间杂交所生产的后代。以黄牛作为父本、牦牛作为母本繁殖的犏牛,称为真犏牛(或称正交犏牛);以牦牛作为父本、黄牛作为母本繁殖的犏牛,称为假犏牛(或称反交犏牛)。西藏犏牛是适应于高山峡谷地区的特有牲畜,具有较好的产奶产肉性能,善走山路,攀爬能力强,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抗逆性能,深受西藏林芝、昌都等高山峡谷地区农牧民的欢迎。

一、波密县犏奶牛养殖的基本情况

1.饲草料供应潜力。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人工饲草料以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饲料玉米为主。国家在此投资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4000亩,农牧民群众年复种箭舌豌豆和园根1200亩,饲料玉米2700亩。年产草料650万千克,饲料180万千克,粮食作物秸秆8500万千克,青冈叶和林间、田间杂草补饲拥有量2700万千克。波密县养殖业冬季补饲的主要来源为农作物秸秆、干青草料(紫花苜蓿和田间杂草等)、饲料(青稞、园根等)和青冈叶。用于补饲的作物秸秆,营养价值和利用率均不高;干青草料营养价值较高,但供应量不足。若秸秆处理和饲料青贮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将大大减轻饲草料压力。

2.犏奶牛养殖的现状与特点。就该县总体水平而言,犏奶牛养殖的特点可总结为“总量较多,管理水平低,良种化程度低”。

目前,全县的犏奶牛养殖主要采取“放牧散养”模式,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小、管理粗放。养殖规模大都在2~5头。近两年也出现了农牧民经济合作社,实行分户养殖犏奶牛,合作社组织收购销售;另外,也有少量集中养殖、加工销售的“养殖-加工”模式,但产业发展水平很低,与产业化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且良种比例依然较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

二、波密县发展犏奶牛养殖的优势

1.波密犏奶牛的性状优势。波密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发展犏奶牛养殖的大县和重点县。犏奶牛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表现出:适应性强,役力持久,适于粗饲喂养,生存能力强,饲养方便,产奶量和乳脂率高的特点,能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奶、酥油、牛肉等产品,深受农牧民群众喜爱。且养殖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犏奶牛所产产品占该县同类家畜(牛)产品总量的60%以上。

2.草场资源相对丰富。波密县实际可利用草场面积325万亩。理论载畜量12万个牛单位,实际养殖规模为8.28万个牛单位,牲畜总体保持较为合理的水平。目前波密县草场仍拥有3.72万个牛单位载畜量的发展空间,波密县天然草场资源对发展犏奶牛十分有利。

3.有发展人工草场的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波密县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许多大型灌溉工程相继完工,如县内的玉倾灌渠、多吉灌渠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耕地保管率提高到70%以上。按照灌溉条件,全县拥有可开发利用的潜在饲草料基地2.5万亩,其中开发条件优越的荒地、荒坡等1.4万亩。

4.具有发展犏奶牛养殖的技术保障体系。从2007年开始,波密县开始培训基层兽防员,使全县的基层兽防技术队伍得到了充实。畜禽繁育、饲养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推广力量得到了较大提升。另外,还有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和林芝地区畜牧站,以及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作为技术后盾,保证今后犏奶牛扩大养殖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

三、犏奶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1.犏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状况。“十一五”以来,波密县优质犏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真犏奶牛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全县真犏奶牛已经发展到7556头,其中青壮年犏奶牛畜群达到4000头以上,大大提高了犏奶牛种群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波密县犏奶牛畜产品初级加工业也开始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主要畜产品市场状况。林芝地区总人口16万人,年鲜奶需求量约1460万千克,新鲜酥油需求量55万千克以上;仅波密城镇市场年鲜奶需求量就有11万千克,新鲜酥油需求量2.7万千克以上。另外,波密县周边市场、拉萨等市场对鲜奶新鲜酥油的需求量较大。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波密县畜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犏奶牛养殖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冬季饲料短缺是制约犏奶牛养殖发展的重要原因。波密县饲草料总体供应基本平衡,但季节性分布不均,冬季饲草料短缺。而冬季补饲的主要来源为农作物秸秆,营养价值低,因此冬季全县畜产品产量会大幅下滑,不能满足的畜产品需求。而波密县的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农作物秸秆处理等工作从2009年才开始实施,目前规模依然较小,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2.传统的管理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目前,波密县犏奶牛养殖以放牧为主,繁育、饲养、管理均属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例如,犏奶牛的繁育大部分为自然本交,缺少人工繁育;对泌乳期的牛群也没有根据个体的产奶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群管理。

3.资金缺乏是制约发展的又一因素。波密县通过整合有限的财政资金,争取地区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支持犏奶牛养殖重点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并在酸奶、鲜奶和酥油初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资金缺乏,无法启动和实施犏奶牛规模化养殖,无法进行较大规模的畜产品加工和深开发。

五、下一步的发展设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犏奶牛养殖将实施适度规模和小规模农户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当地农牧民组建犏奶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实现基地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波密县的犏奶牛养殖业培育成带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具体做法如下:

1.优化犏奶牛畜群结构。提高效益,首先要从优化畜群结构入手。今后要逐年加大对老弱犏奶牛的出栏淘汰力度,力争通过3~4年时间,将犏奶牛的青壮年比重提高到80%以上,全面提高犏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

2.建立犏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在“十二五”期间,波密县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大力发展犏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在示范基地开展优质犏奶牛规模化养殖,通过在示范基地开展犏奶牛良种推广、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入户工作,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研究探索适应当地自然、生产条件的养殖模式,推广半牧半饲相结合的养殖方式。

3.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发可利用的荒坡地,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同时,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高饲草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实施草料青贮和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多途径解决犏奶牛养殖的饲草料来源,实现农牧结合,走出一条“以农养牛、以牛富农”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4.引进与自行繁育相结合,提高群体生产性能。“十二五”期间,波密县要扩大犏奶牛良种养殖规模,前期以引进犏奶牛为主,在玉许乡、多吉乡建立两个犏奶牛养殖基地。待养殖基地发展功能健全后,逐步引进内地秦川黄牛等优质黄牛品种,并选用当地一批良种黄牛作为繁育父本,遴选当地良种牦牛作为母本,进行自然本交,繁育犏牛;另外,还可以探索引进娟姗牛、西门达尔牛冷冻精液,给牦牛进行人工授精,繁育犏牛,提高犏奶牛的产奶量。

5.推行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技术。要在项目的支持下,逐步推行科学的饲养模式,结合波密县半农半牧的实际,推行科学的“牧养和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实施夏秋牧养、冬春舍饲的管理办法,通过建立饲草料基地、推行青贮、微贮等技术,丰富冬季饲料,解决冬春季节饲料短缺的现状。

6.提高犏奶牛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引导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特别要加强对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犏奶牛养殖的发展。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和“养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波密犏奶牛养殖产业区,逐步形成养殖、繁育、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养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推进全县及周边地区犏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饲草料农牧民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奶牛吃草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