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锁绣工艺应用探究

2011-11-14 13:49李友友
丝绸 2011年8期
关键词:肌理刺绣纹样

丰 蔚,李友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176)

贵州少数民族锁绣工艺应用探究

丰 蔚,李友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176)

通过收集和整理至今在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仍被广泛应用的苗绣、侗绣等手工刺绣品,将其归类为单针法和双针法锁绣两大类,分析其工艺技法,并阐述现代技术下的锁绣设计的变化,探究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锁绣;刺绣;现代设计

锁绣,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绣法,特点是用绣线一圈圈锁套而成,形如锁链,故名“锁绣”。由于锁绣的绣纹很像编结的辫子,故又称“辫子股”。一般多用单股或多股蚕丝线或棉线绣制,风格或细腻或粗犷,并根据绣片内容和功用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色彩处理。用于服饰或家居饰品的锁绣,多具有民间地域特色,五彩斑斓风格拙朴,寓意吉祥祈福。而用于祭祀或佛龛的绣品,则更为华美富贵,且多金银绣线装饰。

锁绣被认为是中国刺绣最早的针法。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商代妇好墓中一个铜觯上黏附着菱形纹简易辫子股刺绣残痕,其针迹匀齐清晰[1]。而据考证,锁绣的发展从西周到唐代历经一千多年,是刺绣的主要针法,常常满地施以锁绣,运针成熟自然,针足排列纤缜精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水平[2]。在贵州苗绣、侗绣等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至今仍可以见到多种多样的锁绣工艺技法,其风格或细腻或粗犷,线形或曲或直,或装饰勾边或作为纹样主体使用。一种看起来很简单的工艺技法却能产生如此众多的变化,

是极为有趣的,也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

1 贵州少数民族的锁绣工艺

根据工艺技法和外观的不同,大多民族研究者将贵州地区锁绣工艺普遍归类为单针法和双针法2种。其中,单针法锁绣是目前最常用的锁绣方法,在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均有广泛应用。

1.1 单针锁绣

单针锁绣的工艺特征为:只用一针一线运作,每插入一针做一个扣,针从扣中插入,形成一环紧扣一环的纹路,这也是最基本的锁绣技法,如图1所示。

从实用功能上讲,单针锁绣由于环环相扣而成,故比刺绣最常用的平绣针法更为结实耐用。由于轨迹呈现线性排列,因而十分擅于表现花卉、物象的边缘,多用于勾边或者线形纹样。

如果单针锁绣的入针位置或者针距及股线的粗细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那么从外观上看,就会呈现出多变的形式,从而以其工艺为变化主体产生不同的纹样效果。如施洞地区苗绣中破线绣施用的单针锁绣,其线形细密精致,辅以区别破线绣主体变化的黄、蓝、绿、白等鲜艳色彩,更突出了破线绣平镜一般的肌理效果和艳丽丰富的刺绣效果(图2a);黄平地区的苗绣则用较粗的股线进行施绣,纹样呈现几何特征,因此用于勾边的锁绣也较施洞地区粗实有力,匀直抽象,用色多与纹样主体相同,也更易集中体现锁绣勾边的肌理效果(图2b);而黎平地区侗绣中锁绣的孔眼变大,间距稀疏,色彩以素淡的白色为主,形成相对粗犷、拙朴的视觉效果(图2c)。

图1 单针锁绣结构图Fig.1 Construction of chain stitch with one needle

图2 不同线密度的锁绣勾边效果Fig.2 Different chain stitch quality with different thinness of thread

用单针锁绣作为纹样的主体,在现在的汉族传统刺绣中已不多见。但是在贵州的侗绣却仍然保留这种创作方式,利用锁绣的线性轨迹,大量使用螺旋形和圆形的锁绣轨迹表现所崇拜的卷草(图3)、榕树(图4)、太阳纹、铜鼓等图腾纹样,同时故意使线距加大,形成较大的锁绣孔眼。锁绣形成大面积的刺绣纹样主体,应用于服饰的前胸、后背、背扇及裙的主要位置,装饰十分大胆。相比孔眼紧密的锁绣,其线形边缘和孔眼所形成的点状形成绣面图与地的巧妙变化,效果更为丰富。锁绣的单位元素为曲线、圆形等,色彩上多用素淡的白色、淡粉、金等浅色,配色也较少,因而更易于衬托锁绣独特的孔眼效果,使绣面形成规律性的几何特征,达到简中有繁、乱中有序的抽象效果。

图3 卷草纹锁绣结构图及刺绣(结构图为笔者绘制,图片摄于贵州凯里地区)Fig.3 Construction and embroidery of chain stitch in curly grass pattern

贵州黎平的侗绣(图5a)使用单针锁绣的另外一种变化,是在施绣过程中巧妙控制线的松紧度,使线迹的一边较紧直,另一边较松弯,因而形成直与曲的对比变化效果,这也同样用于纹样主体的表现中。或运用单色或邻近色的渐变推移,或兼以五色,使得色彩浓郁颇具层次。无独有偶,青海互助土族也擅长用此法施绣(图5b),色彩浓郁却更为大胆,彩色的推移层次更为丰富强烈,对色彩理性美的展现使人恍惚误以为是现代社会的色彩构成作品。相较来说,黔东南侗绣锁绣显得朴实可爱。

图4 榕树纹锁绣结构图及刺绣(结构图为笔者绘制,图片摄于贵州黎平地区)Fig.4 Construction and embroidery of chain stitch in banyan pattern

图5 贵州黎平地区与青海互助地区锁绣工艺品Fig.5 Chain stitch in Liping in Guizhou and in Qinghai in Huzhu

1.2 双针锁绣

双针锁绣又称双线扣绣或扣绣,多用于贵州雷山、台江台拱一带,用于当地苗绣整幅图案的主体部分,线迹整体呈现层层的带状,略有凹凸起伏,粗犷不失动感,现已极为少见。因此双针锁绣绣片也成为苗绣收藏中的珍品,价格较为昂贵。其施针方法为:在刺绣时双针双线同运,所用绣线一粗一细,粗线做扣,细线穿扣扎紧,反复运针,形成图案[3]。这样,双针琐绣的外观呈现一侧为明显的线形,另一侧则为齿梳状排列,所构成的纹样起伏较明显,立体感较强,隐约相似于苗族辫绣中的平盘绣效果(图6)。

图6 双针锁绣结构图及刺绣(结构图为笔者绘制,图片摄于贵州凯里西江)Fig.6 Construction and embroidery of chain stitch with two needles

作为刺绣主体施用的双针锁绣,工艺风格粗犷,易于表现造型稚拙的花卉、动物等苗家喜爱的刺绣形象,用色大胆,对比强烈,细看之下锯齿形规律排列的线迹结构又造成丰富的细节效果,因而形成苗绣众多种类中极为有特色的一个品种(图7)。

如果说单针锁绣侧重于锁与扣之间的疏密变化和图地效果,那么双针锁绣则侧重于锁锁相扣的粗糙手感和凹凸起伏的肌理变化。双针锁绣运用锁针和绕针进行交替缠绕完成线形纹样,其线形肌理呈现层层的带状,或盘旋堆积易于表现块面的体量感,或舒展表现线的流畅感,工艺程序均繁复而外观均粗犷。但无论是单针锁绣还是双针锁绣,都是以单一的肌理元素的重复累积和排列造成其在面积及厚度、重量上的极致发展,具有典型的手工工艺艺术的装饰感和趣味性,是技术完美性的体现。

图7 双针锁绣——苗龙(摄于贵州凯里西江)Fig.7 Embroidery of chain stitch with two needles-Miao dragon

2 锁绣的现代应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刺绣生产的形式也逐步由手工刺绣过渡到机器刺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锁绣从设计到生产的形式进一步区别于手工锁绣:用图片输入或电脑绘图代替剪纸来获得稿样设计;用软件计算线密度和针距,并且编辑线迹形式,代替了一针一线的刺绣;绣花机以面线和底线的交叉运动模拟手针一上一下的锁绣动作。基于工艺形式的不同,电脑锁绣较手工锁绣更为工整,具有规律性,生产周期更短,使用也更便捷,因而拥有更为广泛的现代应用市场。

2.1 纹样变化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锁绣纹样往往有具象的形象,如:蝴蝶、鸟、龙、铜鼓、卷草、藤萝、卷云、枫树叶、几何形等,其中以动植物形象及其变形演化最为多见。尤其是苗绣中几乎万物皆可入绣,纹样取材相当广泛,这主要源于生产力的不发达而产生的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苗族万物平等皆可转化的原始而朴素的世界观。然而现代锁绣基于现代工业社会的设计理念,一方面遵循传统以自然的物象作为设计依据,另一方面却以自由的方式进行设计,纹样形式简略、夸张、意念化甚至松散不能称其为形,仅只是线形、色彩的规律性或非规律性的轨迹运行,其纹样所包含的曲直对应、点面分布、形态大小均依据视觉审美的直观体验而定(图8a[4])。

2.2 肌理变化

基于生产方式的不同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锁绣的肌理效果也呈现出新的状态。现代锁绣通过线迹的穿插、交叠、堆积,以及对线材空间的疏密、起伏错落的有效控制,形成具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纯粹的构成美感的现代锁绣设计(图8b[4])。现代锁绣较手工锁绣而言,更注重肌理效果的设计和展现,试图以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更为丰富的肌理空间效果和手感,线迹本身即为纹样,看似无序却有迹可循,色彩在肌理起伏的变化中也呈现出更为丰富和自然的过渡效果。

图8 锁绣现代设计——纹样变化、肌理变化、材料变化Fig.8 Style, texture and materials changes of modern design with chain stitch

2.3 材料变化

电脑刺绣与手工刺绣在线材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机器设备的零部件运转之下的牵拉作用力及连续作业所产生的热量作用,电脑锁绣往往使用人工合成的丝光线而非蚕丝线或棉线,同时也可根据设计需要,使用更为广泛的线材,如金属线、皮绳、毛线、麻线、合成纤维等(图8c)。这些耐拉伸性能更好、外观独特的线材进一步激发了新的设计灵感,往往带来更灵活的创作方式甚至更广泛的工艺方式来表达锁绣外观,如编织、缠绕或镶嵌等。因此,可以更为确切地说,现代锁绣是从传统锁绣中获得了设计的灵感,运用现代的织造手段加以改造,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生活的特点。

尽管数码技术带来很多益处,使刺绣的价格更低廉、生产得以批量化,加快了速度,节省了时间,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然而为现代生产所奉行的简洁的设计美学原则却导致了产品的千篇一律,原先手工刺绣所特有的个性化差异逐步消失在机械加工的单调与重复之中。相对于电脑刺绣来说,手工刺绣的飞针走线的漫长过程孕育着人的丰富思想和情感,手工的生动性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创作意识令手工刺绣的形式和方法变化自如,无拘无碍,也因而更为感人,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运作之下的设计产品来说,将是取之不竭的灵感与源泉,同时也是对现代创作形式的深刻的警醒与补充。

3 结 语

就此来看,锁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刺绣工艺,将一根简单的线经过针的穿插缠绕,变化出丰富而细腻的多种形式,承载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因而构成特有的民族符号象征,从而超越本身的工艺功能承载了更多的人文含义。时代的发展,使机械美以明显区别于手工美的形式发展起来,最古老也最简便的锁绣工艺在新的制造形式下非但没有消亡,反而以崭新的面貌带来新的艺术形式。这也许恰恰验证了手工美和机械美总在此消彼长中不断相互促进衍生的道理。因为人们总是从手工美中获得创作源泉,基于对手工的不满足,以及对精美的手工复制的不懈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械的进步;而机械美的千篇一律又反过来使人们的眼睛越发关注传统工艺技术之美,也许这也就是像锁绣这样的手工刺绣技法存在的价值。研究人员所要做的,正是研究和保护这些带有强烈民族意味的刺绣工艺,并将之与当代的设计和工艺制造方法结合起来,获得更新的运用和发扬。

[1]张世申,刘雍.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刺绣)[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3.

[2]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4-10.

[3]钟涛.苗绣苗锦[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4-12.

[4]TELLIER-LOUMAGNE F. The art of embroidery[M].London: Thames& Hudson, 2006.

Chain stitch applicability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y

FENG Wei, LI You-you

(Department of Fashion Desig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176, China)

Miao and Dong embroideries which were widely used in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y area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Chain stitch with one needle and two needles, and their producing crafts were analyzed. 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ore modern design method of Chain stitch and find its value in modern design.

Chain stitch; Embroidery; Modern design

TS935.1

B

1001-7003(2011)08-0038-03

2010-10-28;

2011-05-15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 201008105)

丰蔚(1974-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艺术的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肌理刺绣纹样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清新唯美的刺绣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