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广校工作职能 破解农民教育培训瓶颈

2011-11-14 04:45李红敏张金才冯艳芳王洪喜
吉林农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培训

李红敏 张金才 冯艳芳 王洪喜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在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不少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教育、农民培训的效果。所以,如何开展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不够明确 随着农民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先后推出了各种培训工程,如绿证工程、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百万中专生计划工程等。承担这些工程任务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为保证国家工程资金安全运行,必须对实施培训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培训完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运作,以完成工作任务,而对受训者处于何种状况,接受的程度如何,反馈效果怎样,几乎很少考虑。受训者由于处在被动和服从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他们有的为获取奖励物品而来,实际上并不打算参加学习;有的先来看看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决定是否入班学习;有的受一定因素影响,为凑人数勉强入班学习。这些问题反映在教学、培训过程中,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说明培训单位不负责任,也不能说明农民教育观念的落后,只能说明农民培训工作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适应。

1.2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从项目实施过程来看,与教学有关的不少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培训项目设置的范围、类型和依据问题。在不考虑农村生源状况和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一味地坚持去做某种项目,甚至追求规模效应,只能导致教学环节的严重弱化。到目前为止,真正适合农民学习的教学计划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而关于培训要求方面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教材,教师教学没有抓手,农民难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对培训内容及其要求标准模糊,甚至没有标准,教师教学多凭经验,教学效果难以评价。

1.3农民教育培训对象自身存在问题 我国农民因长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加之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的不利影响,难以主动参与培训。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学历班还是培训班,大多都是在组织者反复强调和多次督促下到课的。虽然有班主任一次次联系与沟通,有主管领导的行政命令,有办学部门的制度约束,可是到课率低的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能力参差不齐且随意性强。办学实践证明,一是客观因素,因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的年龄和曾接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二是行政干预为完成任务凑够人数。三是农民的组织观念落后,无视管理与规定,随心所欲,自作主张等。这些因素和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缺乏自学能力。成人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时间有限,系统性和规范性均很难实现,教师集中讲授的内容往往是贯穿起来的重点内容,需要学员课下拿出大量时间,通过自动研习予以掌握。

1.4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面向农村成人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会对学员产生一定的吸引、感染、导向和效仿作用。其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探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成为改进提高农村成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尤其对农民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适宜的教学途径研究较少。对学习对象的把握凭主观意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凭直接经验,对教学效果的把握习惯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农民实用实惠的学习需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适应农民的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适宜性教学手段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等;成教队伍的师资力量,难以适应农村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一是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多年来得不到补充。二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三是教师的知识更新程度不能适应农村教学的需求。四是跨学科知识严重缺乏。

2.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提升新型农民的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和能力 突出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教育,贯穿新型农民教育的始终。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专栏、专题、组织征文讨论等活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积极性。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工程”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纸及科技知识光盘等,为村民借阅书籍,学习科技知识和掌握致富信息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和发展文化志愿者,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文化扶贫,掀起“农家书屋”村民学习科技热潮,大力倡导“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的群众性读书活动,以及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村民间的感情交流,为村民生活增添色彩和文明;三是在提高农民的先进思想、文化同时,更要让他们能系统掌握多项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取得一技之长,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都能体现出新型农民的特色——有思想、有目标、有技能、有专长,同时还具有活动一地、带动一方的能力。

2.2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在全面实施农村文化教育的今天,农村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农村文化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主阵地。在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培训教师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农广校教师必须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更新一线教师知识结构,系统掌握多项农业生产高新技术,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促进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二是打造一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双师型”师资群体和学科中坚力量,建立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名师工程制度等,进一步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创新求索,乐于奉献的优良教风,营造教风带学风,打造主动学习、刻苦钻研、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充分利用体系网络资源,更新管理软件,构建教学管理的网络平台,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发农村培训市场,涉农专业向农村延伸,为基层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四是逐步建立、完善一系列适合农村农民学历教育、农民短期培训制度等。如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环节的落实,短期农民实用知识培训如何结合学历教育,使之相辅相成开展工作等;五是加强对青年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突出市场经济知识教育,重点讲授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和生产者的职能、农业生产经营微观决策方法、市场调查基本方法、市场营销策略等基本知识,让农村群众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六是突出实用科学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定期开展“三进村”活动,举办致富能人致富技术讲习班,通过致富能人现身说法,带动周边群众学习科学致富技术等。

2.3突出农广校办学特色与成效 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是开展好农民教育的关键。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既要结合农广校工作职能,又要进一步开拓进取,在加强乡培训站、村培训点、科技书屋和夜校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开展试点,依托村培训点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这样不仅本村农民受益,且对周边村屯亦起到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二是突出菜单式培训,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确定培训内容,在选择上加以引导,实行因人施教、因情施教,明确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内容的前瞻性;三是要体现出农广校办学特点,突出农广校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运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网络培训和进村入户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典型引导和释疑解惑相结合,科学选择适合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四是健全体制、明确职能,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系统制定农民培训的长期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对农民进行指导,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真正成为农民培训的主渠道。

总之,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解决农村教育、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农村改革发展、助推“三进村”活动、助推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强化农民教育培训职能、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提升,开拓就业市场,培养出更多的新型农民,带动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是农广人履职尽责、义不容辞的使命。

猜你喜欢
农广校农民培训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