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2011-11-15 13:15吴会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半干旱抗旱整地

吴会平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吴会平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本文结合多年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总结,采取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壮苗、定植、覆膜、遮阳、集水、补水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干旱半干旱地区; 抗旱; 造林技术; 进展

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和黄壤适于多种林木生长,但由于侵蚀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底土裸露,沟壑纵横,急需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保持水土[1]。近几年来,中南地区部分省份和西南地区经常发生旱灾,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造林效果。

气候干旱和土壤严重缺水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2]。通过多年的造林营林实践,围绕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发展和应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极大地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3]。因此,在缺水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恢复森林植被的关键是,要认真执行植被区划的原则、量水种植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灵活运用“适地适树,适树适地”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吸收和借鉴各地区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4]。

1 抗旱树种选择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选择苗木规格和质量对造林成效关系很大[5]。在选用造林种苗上,首先选用适用性强的乡土耐旱树种[6],要充分认识树种的适生规律和造林地区的立地条件,尽量做到适地适树。树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原则:一是该树种要最能适应造林地缺水干旱的立地条件;二是该树种要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三是该树种要有多年的干旱栽培技术经验[7]。植物抗旱特性是决定水分利用的重要因素,树种的变化会引起生态环境中水分消耗的改变。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根据植物的蒸腾耗水特性选择耗水性少、水分利用效率高、抗旱性强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以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8]。

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地区就要选择抗逆性好、耐干旱瘠薄、生长快、郁闭早、树冠浓密、根系发达、根蘖性强、蒸发量小、能天然下种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选择造林树种时,既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旱性强的乡土树种,同时也要引进一些能适应生态条件的外来树种,以达到改变小气候环境,使树木更易生长的目的[9]。

2 抗旱造林的整地技术

造林整地是保证造林成活率和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一环[10]。整地的目的是提高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及其蓄水、增肥能力[11]。干旱地区通过整地,可以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树木根部土壤含水量,降低树木的受旱死亡率[12]。在整地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整地时间,整地时间宜前不宜后;二是整地模式,整地模式要以既不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拦截蓄水为目的,进行合理筛选。三是整地规格,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13]。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样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与生长所需水分,所以集水整地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值得推广,该技术分为4个类型:山地造林集水整地技术[14],平坦地形集水整地,“地埂栽椒”与旱源道路植树整地法。山地造林集水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隔坡水平阶集水整地法,二是鱼鳞坑集水整地法,荒山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同时整地要保证一定深度,栽植时要适当深栽,采用机械深挖技术可以保证整地深度,可有效地增加树盘吸水、蓄水能力。

3 抗旱造林的苗木处理技术

许多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表明,保护好苗木根须湿润和完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15]。一般苗木从起苗到栽植,经历了伤根、晾晒、运输等过程,必然造成树体的失水,所以苗木浸泡是充分补充树体水分的有效措施,所有苗木都适宜进行浸泡。

为了保证苗木根系与水、土的充分接触,提高根系的吸水条件,使用保水剂可以使林木根系能直接吸收储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不会出现根系水分倒流的现象。在雨季之前整地时将保水剂与栽植穴内的土壤混匀,使保水剂具有吸足水分的机会,在极端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应将保水剂放到水中待充分吸水后再与土壤混匀[16]。另外将苗木根系蘸入泥浆中也可以有效提高根系吸水效果,在泥浆中掺入化学肥料有助于对养分的吸收,在近年来研究中出现了磷肥泥浆法,尿液泥浆法和肥料分浆法[17]。

由于苗木起苗使其根系大部分受到损伤,为了促进根部根系的生长,采用生长素刺激处理,ABT生根粉应用是较多的[18]。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19]。

为减少树木蒸腾及水分流失,对造林的树木进行短截,按照一定高度打头、截干,并修剪侧枝[20]。截干造林是干旱石质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截干造林的最核心作用就是人为减小了地上部分通过皮孔、伤口、叶片的水分蒸腾量,同时也有利于防冻、防抽干。不同树种、不同造林目的,截干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采用重截干措施,截干时从根基部向上留5~10cm,将干剪除或锯除,用漆涂抹伤口[21]。

4 其他抗旱技术

4.1覆膜

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区最有效的技术之一,能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22]。覆盖地膜具有保水及增加植物体内水分循环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温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快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强自身的抗逆性。

通过覆盖地膜或杂草,与对照相比土壤含水率维持在较高的的水平,同时也印证了地膜或杂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起到抗旱的作用(见表1)。

4.2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苗木。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延长造林时间,躲过春季干旱期、提高苗木成活率、有利于缺苗的补植、提高树木生长量,抗逆性强等优点,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开辟了新途经[24]。其主要原因是容器苗造林能保持苗木根系的完整、不伤根,使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但其又存在缺点如苗木成本较高等。

表1 不同地表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水量[23](%)月份地膜杂草石块对照56.16.65.13.466.26.16.4474.84.95.62.5第一年84.93.45.14.994.842.33.610127.88.96.5114.95.14.42.5124.36.53.81.714.85.54.52.4第二年24.63.54.13.135.85.12.92.349.77.36.94.4

4.3灌溉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取水灌溉技术,为了节约用水,目前采用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和喷灌技术[25]。渠道防渗技术仍然是目前大中型灌区较理想的输水灌溉技术,有着极大的节水潜力。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它是通过水泵提供的较低压力,把水用管道送到田间口,再接末级输水软管来灌溉作物的一种灌水技术。喷灌技术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

5 讨论

抗旱造林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采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有助于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进展,在苗木精心栽植和抚育管理前提下,为做到有效的抗旱效果,最大程度利用水分,因地制宜,采取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壮苗、定植、覆膜、遮阳、集水、补水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能起到明显的抗旱作用。

[1] 张伏全,李宏伟.实用抗旱保苗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2010(7):52.

[2] 韩刚,韩恩贤.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 53(8):11-13.

[3] 徐保国,马姝红,马彦琳,等.安阳西部山区综合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2):73-74.

[4] 李超.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0(11):26-29.

[5] 张文才,黄玉芹.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试验[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32(1):81.

[6] 王华田,张光灿,刘霞,等.论黄土丘陵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5):74-78.

[7] 康伟伟.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 2010,38(5):85-86.

[8] 巨换梅.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太原科技,2010(2):78-79.

[9] 李根柱.提高浅山丘陵区造林成活率的几种方法[J].林业科技,2002 ,31(1):15.

[10] 刘子忠.五台山中亚高山区抗旱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4):38-39,50.

[11] 刘光平.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 2010 (4):21.

[12] 刘宏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科普长廊, 2010 (1):17.

[13] 姜贵勇.泡核桃抗旱造林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 2010,35(6):137-139,144.

[14] 郑洪韬,焦宪辉.浅谈抗旱造林技术[J].北方经贸, 2010 (5):26-27.

[15] 孙颖.建平县春季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5):236.

[16] 张鸿雁,王百田,邹丽玲.半干旱黄土区保水剂使用浓度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5(2):14-17.

[17] 管秀娟,武继承.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 2007(7): 13-17.

[18] 张晓珊,于曙明,龙秀琴,等.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2008, 22(1): 30-32.

[19] 吴仲秋.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 2010(1):77-78.

[20] 刘晓霞,董胜君,刘伯超,等.大连开发区春季抗旱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5,23(1):91-92.

[21] 王九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的造林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4):7-10.

[22] 赫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关键性技术[J].内蒙古林业, 2009(4): 14-15.

[23] 徐开富,刘勇,何建设,等.半干旱河谷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阿坝科技,2006(1):39-42.

[24] 李滢,张志林,吕秀珍.乌盟干旱半干旱区抗旱造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2004(1):15-16.

[25] 韩翠萍.造林新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02(11):29-30.

2011-04-07

2011-06-06

S 728.2

B

1003-5710(2011)03-0042-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3. 010

(文字编校:杨 骏,张 珉)

猜你喜欢
半干旱抗旱整地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防汛抗旱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