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林地土壤肥力调查

2011-11-15 13:15钟智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红壤土壤肥力办事处

钟智群, 晏 慧

(株洲市林业局, 湖南 株洲 412007)

株洲市芦淞区林地土壤肥力调查

钟智群, 晏 慧

(株洲市林业局, 湖南 株洲 412007)

通过对株洲市芦淞区林业用地土壤肥力因子和立地因子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辖区内林地土壤分布、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立地条件。为发展现代林业,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土壤肥力; 立地因子; 芦淞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粗放经营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比如在林木施肥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1]。而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适地适树,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科技兴林,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于2010年4—10月对株洲市芦淞区林地土壤肥力因子和立地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

1 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

株洲市芦淞区位于湖南省中部,株洲市南部,湘江中下游,东南与株洲县相邻,西与天元区隔江,北与石峰区、荷塘区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6′—113°14′,北纬27°45′—27°51′。国土总面积6050hm2,辖一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2.6万。芦淞区为典型的城市带郊区的经济模式,交通十分便利,商贸发达,机械、服装加工为重点产业。

1.2气候与土壤

芦淞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春湿多雨,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温度17.6℃,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左右,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8℃;地形主要为丘陵,土壤主要为紫色砂页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以及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

1.3植被

芦淞区境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木本植物400余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主要有银杏、樟树等。全区林地总面积2309.3hm2,林地小班435个。林地全部为国家级和市级生态公益林。

2 调查方法

2.1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全面收集资料,我们分别走访了芦淞区农村工作局、株洲市农业局、株洲县林业局和株洲县档案馆,主要收集了三类资料。一是最近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包括图、表、卡、调查报告等;二是近期各类工程造林设计与验收资料;三是辖区内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包括相关数据、图、表以及林地土壤剖面检测分析数据等。

另外,智慧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全程远程直播与录播课堂教学过程,一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二是使因为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可以通过PC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形成了辖区内按乡(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分布的母质母岩类型、土壤类型及肥力因子表。利用湖南省森林资源更新与管理系统,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输出辖区内带小班界和小班号的地形图、小班主要立地因子表、土壤肥力因子表,供野外现场调查使用。

2.2外业调查

2.2.1 立地因子调查 对辖区内2309.3hm2林地范围,435个林地小班的坡度级、海拔高度、坡位、坡向、母质母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因子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小班立地因子卡上进行记载。

2.2.2 肥力因子核查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整理的土壤肥力因子数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小班土壤肥力因子进行核查登记。对于肥力因子不准确或缺失的,按照《湖南省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核查操作方法与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布点采样。辖区内共挖取土壤剖面27个,分析检测土壤样品5个,同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进行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

2.3内业整理与数据入库

对外业核查的图、表、记录进行校对,确保无误,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自查。全部数据核查整理合格后,输入到湖南省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林木测土配方数据库。

3 结果与分析

3.1林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3.1.1 土壤类型 辖区内林地总面积2309.3hm2,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势平缓,坡度以缓坡和斜坡为主,海拔范围30~120m。主要土壤类型及面积为:板页岩发育的红壤1300.3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6.31%;砂岩发育的红壤413.1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7.89%;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290.8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2.59% ;砾岩发育的红壤149.9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49% ;花岗岩发育的红壤122.9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32% ;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32.3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4% 。

3.1.2 土壤分布 从分布范围来看,板页岩发育的红壤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五里墩乡、枫溪街道办事处和龙泉街道办事处,其中五里墩乡589.6hm2,朱田铺、关口、五里墩、新庄、百井和道田等村均有分布;枫溪街道办事处420.2hm2,主要分布在燎原、栗塘、坚固等村;龙泉街道办事处290.5hm2,主要分布在早禾坪、农兴桥、南华、古大桥和龙泉等村。

砂岩发育的红壤主要分布于董家塅街道办事处、龙泉街道办事处和五里墩乡的罗塘村。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主要分布在枫溪街道办事处的曲尺村和湘江村。砾岩发育的红壤主要分布在枫溪街道办事处的谭家塅村和龙泉街道办事处的早禾坪村。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仅分布在五里墩乡的道田村,这也是株洲市五个区唯一有花岗岩红壤分布的村。

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分布范围及面积都较小,仅建设街道办事处和龙泉街道办事处的黄田村有少量分布。

3.2土壤肥力

由于芦淞区行政区划变化较大,辖区内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残缺不全。因此,此次土壤肥力因子调查均采用新检测的土样资料。

3.2.1 土壤肥力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辖区内林地土层厚度中(41cm)到厚(80cm)以上,土壤酸碱度以酸性为主,土壤质地介于中壤土到粘土之间,比较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土壤肥力普遍中等偏下(表1)。

3.2.2 各种土壤类型肥力因子对比

(1) 有机质含量。花岗岩发育的红壤(27.12‰)>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26.15‰)>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25.31‰)>板页岩发育的红壤(25.20‰)>砾岩发育的红壤(20.65‰)>砂岩发育的红壤(19.57‰)。

(2) 有效氮含量。花岗岩发育的红壤(110.45ppm)>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101.2ppm)>砂岩发育的红壤(90.74ppm)>板页岩发育的红壤(86.06ppm)>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80.40ppm)>砾岩发育的红壤(76.34ppm)。

(3) 有效磷含量。板页岩发育的红壤(5.33ppm)>花岗岩发育的红壤(4.59ppm)>砾岩发育的红壤(3.84ppm)>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3.65ppm)>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3.47ppm)>砂岩发育的红壤(2.73ppm)。

(4) 有效钾含量。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77ppm)>花岗岩发育的红壤(74ppm)>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64ppm)>板页岩发育的红壤(61ppm)>砾岩发育的红壤(54ppm)>砂岩发育的红壤(53ppm)。

综合比较土层厚度和有效N、P、K含量,花岗岩、紫色砂页岩、板页岩发育的红壤以及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肥力相对较高,较适合林木生长,而砾岩和砂岩发育的红壤肥力较差。

表1 芦淞区土壤肥力因子数据表采样地点小班号母质母岩类型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有效氮(ppm)有效磷(ppm)有效钾(ppm)建宁农兴桥 2板页岩红壤厚粘土3.825.2086.065.3361建宁禾坪6砾岩红壤厚中壤土4.120.6576.343.8454建宁黄田4紫色砂页岩红壤厚中壤土4.326.15101.023.0964五里墩道田33花岗岩红壤厚中壤土4.127.12110.454.5974曲尺湘江3第四纪红粘土红壤厚粘土4.125.3180.403.6577董家塅办事处5砂岩红壤厚重壤土4.919.5790.742.7353 注:采样时间均为2010年10月08日。

4 讨论

鉴于辖区内林地全部为生态公益林,营林措施主要以管护为主,可根据林木生长情况适当进行间伐,替换优良珍贵阔叶树种或乡土树种,以提高林分质量。补植时可根据造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和财力情况适当进行土壤改良或配方施肥[3]。

营造油茶、水果、楠竹和花卉苗木等经济树种时,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财力情况适当进行土壤改良或配方施肥,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4-6]。营造其它林种时,可根据造林地立地因子和土壤肥力情况,通过林木测土配方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适宜栽培树种,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有条件的,可采用配方施肥,改良土壤,促进林木生长。

鉴于目前已建立全省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数据库,而且可通过网络查询各地林地到小班的土壤肥力和立地因子,建议完善网络系统,尽快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真正实现科技服务林业和林农。

这次我们只挖取林地土壤剖面27个,分析检测土壤样品5个,相对还比较粗放。建议今后根据财力和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逐步加大土壤分析检测数量,并充实到数据库中,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1] 刘辉强.林木施肥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39-141.

[2] 李山东,陈伟,何跃君,等.林木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04,31(3):79-82.

[3] 廖胜彪.几个南方主要造林树种的施肥管理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 2005(5):35-36.

[4] 朱先华.柑桔的测土配方施肥[J].安徽林业科技,2009(1):29-30.

[5] 洪顺山.毛竹配方施肥研究初报[J].竹子研究汇刊,1987,6(1):35-41.

[6] 陈隆升,陈永忠,马力.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1):6-10.

2011-03-30

2011-05-12

S 158

B

1003-5710(2011)03-0045-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3. 011

(文字编校:张 珉,龚玉子)

猜你喜欢
红壤土壤肥力办事处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纪事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安吉白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