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景观特征

2011-11-15 13:15喻勋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广州起义蒲桃陵园

林 怡,喻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景观特征

林 怡,喻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广州市园林植物造景对提高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园林植物造景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种类配置特点和造景方式的调查,总结出陵园植物造景具有主体性、地带性、多样性及观赏性四大特点。综合可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作为综合性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是相对成功的,但同时该陵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植物配置; 植物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1],城市公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功能于一身[2]。在园林设计成为热门的今天,植物配置和造景作为一门综合植物分类学、生态学、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专业性学科日益受到重视[3]。

在植物造景中,作为主体的园林植物有很强的地域性[4],温带与北亚热带地区对园林植物配置做过较多的系统研究,但是在位处南亚热带的广州则相对较少。作为我国园林植物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广州园林设计处于我国领先水平。研究广州市园林植物造景,对提高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园林植物造景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作为一座综合式园林,传承了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方式,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自然美;在植物配置模式上,则朝着生态化、群落化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笔者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调查该园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与造景方式,研究该园植物造景特点,为其景观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 研究地概况

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该地区气候宜人,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对植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四季花团锦簇,是著名的“花城”。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二路东较场的北面,占地18.6万m2,是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修建的综合性园林,由陵和园两大部分组成,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陵区包括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和英雄广场等。园区则有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人工湖等。

陵园以建设生态公园为目标,园内植物种类和数量比例均衡,植物配植密度适中,人工群落层次分明,由于应用了很多耐荫种类,群落内种间关系获得良好的平衡,各层均显得饱满。

2 陵园现有植物种类

作为纪念性陵园,陵区为突出该区庄严肃穆的格调,绿化以苍松翠柏和红花为基调,主要乔木以马尾松、罗汉松和龙柏(Sabinachinensis‘Kaizuca’)为主。其中由于陵园早期建设阶段大量使用马尾松,致使其在园中分布十分广泛,成为主要优势种。而作为陵区点缀的灌木层多采用琴叶珊瑚、杜鹃(Rhododendronspp.)等等,与吉祥草、花叶良姜(Alpiniasanderae)、龟背竹(Monsteradeliciosa)等相互衬托,在不同的季节通过不同植物的姿态、色彩和季相来展现陵区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并由此构建出层次分明高低错落的生物群落。

园区有乔木接近80种,大部分为常绿阔叶树种,如高山榕(Ficusaltissima)、蒲桃、石栗等。灌木层物种主要由鸭脚木、阴香、红背桂、棕竹等约90种常绿树种组成;草本层物种主要由细叶结缕草、艳山姜、白蝴蝶花、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等约64种草本组成,当中包括有常见藤本植物约4种。现陵园各层植物主要优势种详见表1。

表1 各层植物主要优势种植物名称拉丁文产地主要乔木优势种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我国南部蒲桃Syzygiumjambos东南亚,我国东南部等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南亚粉丹竹Lingnaniachung南亚石栗Aleuritesmoluccana东南亚木棉Bombaxmalabaricum原产南亚至澳大利亚白千层Melaleucaleucadendron澳大利亚凤凰木Delonixregia非洲马达加斯加白兰Micheliaalba喜马拉雅地区主要灌木优势种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南洋群岛,亚热带雨林等琴叶珊瑚Jatrophapandurifolia西印度群岛龙船花Ixorachinensis中国南部地区,马来西亚假连翘Durantarepens墨西哥,巴西,印度洋群岛凤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ens非洲马达加斯加棕竹Rhapisexcelsa中国南部,各地常见栽培龙牙花Erythrinacorallodendron美洲热带阴香Cinnamomumburmann亚洲东南部,中国南部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中国南部夹竹桃Neriumoleander原产印度、伊朗、阿富汗主要藤本、草本优势种炮仗花Pyrostegiavenusta中美洲竹芋Marantaarundinacea美洲热带吉祥草Reineckiacarnea墨西哥及中美洲白蝴蝶花Irisjaponica浙江,湖北等细叶结缕草Zoysiatenuifoli日本,朝鲜南部肾蕨Nephrolepiscordifolia热带、亚热带艳山姜Alpiniazerumbet印度,我国南部沿阶草Ophiopogonbodinieri亚洲东部麒麟尾Epipremnumpinnatum印度至马来西亚

3 陵园植物造景概况

作为综合型园林,其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内容丰富、景观优美的特点[5]。

景观本身由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构成。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主体,须将花草树木经艺术手法结合,运用植物季相、姿态和色彩展示其自然美。由于园林植物对土壤、水分、气候等具备不同的需要,故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力求科学合理[6]。

对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造景,可概括为以下两点:植物配置合理,造景方式众多。

3.1植物种类配置特点

3.1.1 善于使用传统绿化树种 公园建园早,中期经过数次美化,在修缮中刻意保留了众多广州市传统绿化树种。典型行道树包括马尾松、白兰、蒲桃、人心果(Manilkarazapota)、石栗、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青皮竹(Bambusatextilis)、木棉、细叶榕(Ficusmicrocarpa)等。园区在幽静处大面积集中种植粉丹竹,在满足粉丹竹丛生特性的同时,开辟了精巧幽静的通幽竹径。

3.1.2 善于保留大树和古木 早期在公园内孤植、散植或者丛植的部分树木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养护,今已成为公园内引人注目的景观。如孤植的高山榕,行人道上列植的成排白千层,以及入口景区中夹杂可见的凤凰木等。为满足游人对公园模拟自然景观的要求,园区内老木,如血荐轩辕亭背面的银桦(Grebillearobusta)等,高耸交叠的景观随处可见。

3.1.3 善于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引进外来物种 园区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大量引入外来物种,总体情况看来,是比较成功的,如湖边行人道上列植的白千层,原产澳大利亚,适应性极强,在园内栽种后,经过十数年的生长,树高已达十数米,远远看去十分大气美观;湖边种植的串钱柳(Callistemonviminalis),同产自澳大利亚,干型曲折,小枝密集,对气候适应良好,自移植以来,三至五月每逢花期,枝条摇曳,花色夺目,美丽非常。

3.2造景方式

3.2.1 乔、灌、草多层式以及乔、草两层式造景相结合 乔、灌、草多层式造景和乔、草两层式造景为公园主要造景方式,主要结构形式有:

(1) 行道:

① 沿湖行道:红花羊蹄甲-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艳山姜/斑叶竹芋(Calathealeopardina)/白蝴蝶花-两耳草(Paspalumconjugatum)/沿阶草;

② 沿湖行道:蒲桃-金脉爵床(Sancheziaspeciosa)/鸭脚木/斑叶竹芋-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沿阶草/吉祥草;

③ 游区行道: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狗牙花(Tabernaemontanadivaricata)-白蝴蝶花+沿阶草/细叶结缕草;

④ 游区行道:石栗-凤尾葵/竹芋-沿阶草/细叶结缕草;

⑤ 游区行道:白千层+串钱柳+蒲桃-白蝴蝶花/福建茶(Carmonamicrophylla)

(2) 游区:

① 木荷(Schimasuperba)+阴香-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九节(Psychotriarubra)-白蝴蝶花/蜘蛛百合(Hymenocallisspeciosa)/沿阶草;

② 青皮竹/粉单竹-大红花(Hibiscusrosa-sinensis)-花叶良姜/蜘蛛百合/白蝴蝶花;

③ 凤凰木/木棉-苏铁(Cycasrevluta)+花叶垂榕(Ficusbenjaminacv. ‘GoldenPrincess’)+花叶良姜+龙船花(Lxorachinensis);

④ 马尾松+阔叶树-鸭脚木+罗伞树+蕨类/蜘蛛百合;

⑤ 高山榕-鸭脚木。

3.2.2 特殊地段造景 建筑等地边缘常种植数种植物用以遮挡和美化外露的墙体,小型花境和湖边绿化作为陵园造景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地段,其植物的选择和造景方式也各有不同。

(1) 墙边绿化多采用高大乔木和姿态美观、叶子密集的灌木,对建筑墙面进行修饰和庇荫,同时达到减污吸音、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园内办公楼以及公共设施周边栽植了众多姿态姣好婆娑的灌木或小乔木,如鱼尾葵、凤尾葵、桂花(Osmanthusfragrans)、红花夹竹桃(Neriumindicum)等,或花朵鲜艳,或花期气味芬芳,具备极佳的观赏性。下层搭配鸭脚木或白蝴蝶花,背光处种植蕨类,与上层高大乔木如石栗、芒果(Mangiferaindica)等相呼应,具有强烈的南亚热带特色。

(2) 陵园花境以小型花境为主。园区入口处常在不同季节使用当季植物,如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红叶草(Ludwigiaperennis)等制成可移动的盆栽、花钵,加装饰品如石桌石凳、景墙等,营造丰富多变的园色;血荐轩辕亭附近则有荷花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福建茶的设计,灌木层经过精修细剪,除了拟造出精致的园艺景观,也凸显了紫薇等植物的观赏特征。

(3)湖边绿化,环湖人行道两侧多种有树形美观且花色鲜艳的常绿树种,如蒲桃、串钱柳,间或交错种植凤凰木、鸡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中下层有色彩明亮的金脉爵床、斑叶竹芋、龙船花等,成排的蒲桃树干朝向水面弯曲,极具动感。各层植物在四季轮流开花,打造出南国著名的“四季有飞花”的园景品牌。

4 陵园植物造景特点

通过对陵园植物造景的描述,陵园植物造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1主体性

公园主体性指的是要从造型整体上突出公园性质[7],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作为综合性公园,其分为两大部分,陵区力求突出纪念性主题,植物造景部分须配合相关雕塑、纪念碑等。因此本区以列植松柏为主,象征烈士坚强不屈的品格,鲜花以明朗的红、黄色为主要基调,不设置休闲娱乐相关设施。

该陵园处于广州老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较广,因此作为休闲为主的园区,划分了数个景点。该区植物种类丰富,造景类型多,能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由此体现了公园的综合特性。

4.2地带性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在植物造景上凸显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色。陵园用于体现此特色的植物众多,多用榕树(Ficusmicrocarpa)、棕榈科类植物与桃金娘科的蒲桃,还有株型美丽富有特点的苏铁、凤尾葵等。为平衡景区色彩,观叶植物如红背桂、花叶竹芋(Marantabicolor)在多处都有种植,上中下层植物相互搭配,层次丰富。

4.3多样性

该特性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二是植物配置类型多样。

4.4观赏性

在公园造景植物的选择上,对于植物造景是否具备观赏性有很高的要求。陵园从以下三个部分突出植物观赏性:

(1) 选择外形上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园林植物讲究姿态美,园区置景十分重视对植物自然外形的运用,如园区入口孤植的大株高山榕,冠幅较大,大量气根悬挂枝下,叶大色润,十分醒目;人工湖边的蒲桃,枝干自然向水面弯曲,远远看去与湖面浑然一体,自然大气。

(2) 利用彩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突出色彩美。本园林地处岭南,其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无法大量利用温带落叶秋色植物,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热带常色叶植物,主要集中在彩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利用上,大量应用花大、色艳、具有香味及彩叶的品种,使景区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

(3) 通过人工修剪塑造各种形象,形成形象美。陵园利用许多植物本身具备的强可塑性,对植物进行人工修剪。如陵区将松柏等进行统一修剪,形成庄重肃穆的氛围,园区则多将福建茶、六月雪(Serissa foetida)等修剪为绿篱。节日期间则修剪出动物等形状,进一步带动节日气氛。

5 不足及建议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景观丰富,在陵园营造肃穆气氛的同时,又合理设计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但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待逐步改进。

5.1园内湖水“漂清”能力

陵园身处城市中心,附近无化工以及重污染生产用地,其水系统基本不存在人工循环成分,各类污染物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清除,难免有所遗漏,长期以往,造成水体清澈度不足,不但影响美观,甚至可能在水中滋生有毒物质,以及产生有害蝇虫等。

园内水体改造上可以通过设计复合水处理系统来维护水系健康,即建立水体内部多种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缓冲能力。如在水面种植百喜草(Paspalumnatatu)以及大藻(Pistiastratiotes)等,让此类物种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化解油脂,吸收分解重金属,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如有条件,还可以在湖边铺放环保碎石,通过碎石的缝隙让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减少了雨水流失,同时达到减少自来水灌溉,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的目的。

5.2景观设计整体趋向

目前,国内外园林在植物配置上越来越讲求模拟自然动态,植物配置越模拟、接近自然,则园区生态效益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本园区植物种类较多,人工群落层次分明,然而园内设计整体趋向规整,附生植物和林下阴生植物在重点景区的应用不明显。如能在园中景区开辟一个区域模拟自然林,对植物界特有的绞杀现象(如高山榕、小叶榕(Ficusmicrocarpavar.pusillifolia))和老茎生花(如菠萝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番木瓜(Caricapapaya))等现象配合水体、石景等进行花境的设计并设立相关说明。如此一来,游客既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又同时得到科学知识的普及。

[1] 石雪梅,姜忠林,曙静坤.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2):18-19.

[2] 骆天庆.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J]. 中国园林, 2000,16(3):81.

[3]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33.

[4] Brian Clou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自新,许慈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20.

[5] 秦治兵. 试论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J]. 中国园林, 1992,8 (3) :13.

[6] 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78-281.

[7] 陈学似. 景观设计的误区[J].中国园林,2000,16(3):26-29.

2011-04-18

2011-05-27

TU 986.5+3

B

1003-5710(2011)03-0063-04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1. 03. 018

(文字编校:张 珉,龚玉子)

猜你喜欢
广州起义蒲桃陵园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再见热夏
蒲桃枝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弹幕大军快来为本王保驾护航!
广州起义中的手车工人
略论恽代英对广州起义的历史贡献
蒲桃(六)
走进陵园(外一首)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陵园艺术雕塑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