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尊对《日出》的删改

2011-11-16 13:14郭超一
剧影月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小东西白露乔治

■郭超一

欧阳山尊对《日出》的删改

■郭超一

一出剧目,在公演三年之后复排时,因为在结尾删了一场戏,又添了一场戏,而几乎可以看作是另外一出大戏。这就是《日出》。

对于这次删改“高潮动作”,山尊有着详细的记述:“一九五九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演出这个戏的时候,又作了一处重要改动,那就是把陈白露自杀的直接原因从‘还不清欠债’改为‘不甘心被金八侮辱’。这样也就使全剧高潮更加深刻,更具社会意义。我将第四幕时陈白露向张乔治借钱的一大场戏删去了,增加黑三来传金八的话:金八晚上要来找陈白露陪他‘美美地乐一乐’。金八试图污辱小东西,小东西敢于反抗,敢于打这个庞然大物,现在金八要来污辱陈白露,她又将怎样对待?问题尖锐地摆在她的面前。要就是俯首向金八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要就是用死来反抗,陈白露选择了后者。这一重要修改也是经过和剧作者研究,并得到他的同意来做的。”

《日出》写于1935年,在北京人艺首演于1956年,此前的1954年,作为中央戏剧学院专家班的学员,山尊导演的《‘日出’导演计划》,被苏联专家在全班当作示例。并且于1981年出版。

关于这一改动在演出中所能提升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情境变得越发尖锐,白露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悖论,“两害择其轻”远比“穷途末路”有戏剧性;另一方面,白露的自杀不再是那么消极遁世,俨然有了积极抗争的意味。这两个效应叠加起来,对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万恶制度,无疑火力强大了许多。

但是我们以为这个增删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它不仅直接提升了剧本的格调,乃至几乎将其改头换面为另外一个戏!因为,此陈白露以非彼陈白露。

我们以为“结构即是人物,人物即是结构”,而所谓结构的作用即在于:“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们作出越来越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在这里,陈白露的死是一个固定的结局——明场或暗场处理是次要的。那么高潮动作究竟是对“穷困潦倒”还是“宁死不屈”的反应,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困境”,就必然塑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陈白露。

这是因为:“压力是根本。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下作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述了人物地本性。”改变了人物最后所面临的那股最强大的、足以揭示其本性的“压力”,即意味着改变了人物本身。

如果说面对付不起的帐单,陈白露A选择自杀,陈白露B选择和方达生逃走,《日出》就是另一个戏的话。同样是自杀,陈白露A因为付不起帐单,陈白露B则是不愿委身金八,那么《日出》同样变成了另一个戏。因为,只有面对真正两难的境地,面对不可调和的两恶之轻——死,亦或忍辱偷生——的选择,才能将主人公真正置于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之下!

即所谓:“这一两难之境摆在主人公面前,当他与他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他必须作出一个决定,要么采取此一行动,要么采取彼一行动,为赢得自己的欲望对象做出最后的努力;主人公在此如何选择可以使我们对他的深层性格——其人性的终极表现——有了一个最深刻的认识;与其同时,这一选择也揭示了故事中最重要的价值。”

改变究竟发生在哪儿呢?

首先,陈白露有了变化。

原先的死,是因为付不起帐单,问题不在于她值不值的同情。问题是,这样死去的陈白露依旧是开场时的她自己。在四幕戏的舞台时间里她没有变化。就是个醉生梦死的弱女子。当然我们不会忘记要抨击旧社会逼良为娼。可是抛开现实批判,单单就技术而言,无论是方达生,还是小东西都没有促使白露发生实质意义的变化。人物是没有发展的。

况且,就人物逻辑而言,白露既然能向张乔治借钱,就能向顾八奶奶,亦或是李乔治、王乔治借钱。在借钱失败后没有新的打击给她,她的死是不可信的。换言之,她只要开口跟张乔治借了钱,她就根本死不掉了。

而删改之后,经济危机变得并不迫切,她本就是交际花。哪怕不是她心甘情愿,她的生活方式的确就是靠男人包养的。帐单自然可以想办法,剧作既没说她爱上了潘月亭,也没有提及白露已然象翠喜般人老珠黄。所以钱不是根本问题。

问题是金八吗?也不全是。潘月亭没有任何地方比金八来得高级。金八是污辱,难道潘月亭就不是污辱了?

问题在于:她再也没办法继续过去的生活了。通过与方达生跟小东西的相遇,她无法继续醉生梦死了。人物有了变化,有了发展。

其次,陈白露变得有力量了。

今天的“八零后”演员若重排《日出》难免要问:白露既然不喜欢这样的风尘生活,为什么不攒点钱,开源节流,存些私房,待时机成熟就离开天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在原作剧本里,可以找到一个答案:她不够有智慧。她既然可以把张乔治这种不靠谱的人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还能指望她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规划吗?

删改之后,则可以解释为:她一直厌恶自己的生活,厌恶周围的一切鬼魅般的人物,乃至厌恶自己;她一直在慢性自杀;她甚至一直在寻求一个撒手人寰的理由。

这样一来,旧社会的吃人本质,也就昭然若揭了。

删改文本,以提升演出的现实意义只是山尊创作手法之一。通过上述《日出》的删改前后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删改文本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亦是强烈的。因为,山尊都是从改变戏剧的“高潮动作”处下手,既而使文本的精神气质焕然一新,更甚至直接重新架构人物塑造,从而使演出更加符合排演时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小东西白露乔治
我们的节气白露
农事 白露
白露 秋分
膝盖,你这个小东西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白露米酒
游乐场(上)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乔治和他的斧子
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