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功能述论

2011-11-16 13:50黄丽珠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功能音乐

■黄丽珠

人类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存在于各种综合活动中。基于这种现实,它就在各种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功能。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生产生活领域,这就使得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鲜明的功能。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一些欣赏、教育功能外,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增加更多新的功能。这里我就音乐在审美、益智、教化、交际、宣传等方面功能和作用作一些探讨和论述。

审美功能

当音乐厅演奏(唱)一首优秀音乐作品的时候,当在闲暇时欣赏那熟悉动人的旋律的时候,我们置身其中,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非凡的魅力所打动,都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心潮荡漾,仿佛我们的思绪被带进了神奇的境地。伴随美妙的音乐,森林,大海、河流、阳光、雨露、微笑等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元素,占据了全部的身心,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我们的心情无比愉悦。这就是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也是音乐审美功能的直观表现。

一般说来,音乐的审美功能主要涉及到人的心灵净化、情感调节以及情趣培养等一些方面。心灵净化的审美,通常涉及人的情感,由此引起联想、想象、激动、共鸣。音乐就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观念意识的熏陶与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例如,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时,作品的结构、音乐的意象发展,都表现出了逻辑上的严谨,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深思熟虑。从它威严、使人慑服的喊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斗争的激烈性,矛盾的冲突性,深重的苦难与光明的希望,心灵的风暴与斗争的热情。因此,我们也就把《“悲怆”奏鸣曲》作为一种紧张的人生戏剧而加以感知。再如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展现的是生与死之间不断挣扎的斗争场面,我们仿佛听到了他与命运在进行不断地抗争,同时也暗示了大的社会背景和矛盾冲突,只有个人的奋斗与群众的斗争汇成一股强大势力,才能夺取最终胜利的哲学思想。由此,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涌动的力量,一种向上的精神,带给我们的是情感上的强烈震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除此之外,人们通过感知音乐,体验情感,培养自身特有的“音乐的耳朵”,以致在体验大千世界时产生了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与此同时,对声音选择、筛选能力的提升,我们从中得到了审美的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大自然中森林“交响曲”,感受暴风骤雨的惊心动魄的力度、速度,更可以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琼浆玉液”。特别是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最能激发人们心灵深处某种不期而遇的情愫,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光明前途的追求和热情。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

教化功能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等,大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音乐最大的价值就是其对人的思想发展和精神支持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晚年编撰的六艺中,就把“乐”独立成篇。他主张把音乐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认为“广博易良,乐教也”,即利用音乐教育人从善,顺应天道,这也为当时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教化民众的思路和手段。因此,历史上儒家提倡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一直为后世沿袭。

那为什么说音乐在改变风尚习俗、修身养性或道德教化过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呢?这是由于音乐能够唤起人的内心情感,即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俗地讲,音乐实际上就是塑造人类精神花园的重要工具,某种程度上讲塑造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统治阶级或国家政权的需要。这一观点和态度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萌芽,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提倡重视音乐的“净化”功能。到了中世纪,欧洲处于宗教和皇权统治的时期,尽管政治上处于黑暗时代,但音乐依然享有高尚的地位,并成为“七艺”的高级学术之一。这一时期,音乐被赋予教化的功能显得更加突出,如圣歌、经文歌,它的教化作用和基督教神学紧密结合,并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各方面。

音乐是诞生久远的艺术种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精神需求等社会发展实际密不可分,同时,它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特殊认识和特殊表达。最早的音乐运用于人对图腾的崇拜、对祖宗的祭祀、劳作协调、生产、训练、丰收欢庆之中,具有明显的实用特征。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常常与诗歌、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诗以言志,歌以咏声,舞以动容,三者皆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各种艺术形式也不断分化和完善,音乐对于人类不仅有实用的目的,而且也逐渐给人以特殊的体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音乐对于人的这种高级美感的享受才渐次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长期从事音乐艺术活动,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

益智功能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需要经过脑力的记忆、观察、分析、判断,参加音乐活动,需要眼看,口唱、心想、手动等综合训练。可见音乐活动,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反映力、协调力、表现力等,所以音乐又是开发智力、锻炼思维的有效手段。19世纪著名的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左脑以语言、理解、逻辑思维和计算活动为主;右脑以形象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和想象、情绪和感情活动为主,人的左、右脑有分工有协作,协同转化为人的正常意识。左脑发达的人能将右脑存储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能使存储与脑内的信息直观化。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忽略右脑的开发,不仅会造成左右脑发展处于不均衡状态,还会影响智力的健全发展。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活动是开发右脑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以其音高、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各方面信息表现,使人由音响感知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这正是人类的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音乐在给人们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创造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在幼儿教育培养的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这门课,这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利用体态律动来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发挥音乐益智功能处于最优状态,就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对人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活跃,达到感情与理智的完美统一。

宣传功能

就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而言,音乐就是一种工具。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时候,它不可避免的是匕首和炸弹。但是当阶级关系和缓的时候,它既是统治阶级的齿轮和螺丝钉,也是凝聚阶层之间、民族之间团结共进的重要力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的宣传功能。

音乐在政治上的这种作用,主要来源于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是作曲家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宣言。贝多芬以第九交响乐宣布,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境界是亿万人民拥抱起来,而由皮埃尔·狄盖特作曲、欧仁·鲍狄埃作词的《国际歌》更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以其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把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也伴随着中国人民抗击反动黑暗势力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相反,一些持艺术本质功利说的音乐理论家,把一切音乐都说成是大喊大叫,这就显得过分了。古今中外,的确有不少作品出于社会的功利,以自己的作品参政议政。这就显示了音乐的宣传功能。但这种功能应当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就此为目标的。美国的《星条旗永不落》虽然没有歌词,但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却使得每个美国人都愿意认同,并为之自豪。肖斯塔可维奇的《森林之歌》,虽然以植树造林为题材,但作品的立意要深远得多,那就是培育新人,听众从这首作品清新的音调、丰满的形象、多彩的层次、完整的结构、辉煌的结尾,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青春生机,以致作品早已超越了宣传绿化的狭隘目的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我国的《长江之歌》也是一首佳作,尽管它后来被填上了歌词,但是它以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表达了我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使人们把它作为我国民族的音乐象征。娱乐功能

娱乐,不外乎解释为娱怀取乐、使人快乐、消遣、欢悦有趣的活动等等。音乐在有着教化、宣传、治疗等实用功能的同时,是否还有娱乐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鲁迅在谈到伟大的文学作品能使读者“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文章中,也谈到:“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摩罗诗力说》)

一般说来,人们爱好音乐,主动出席音乐会,都是为了得到高尚的娱乐和积极的休息。这与去听一篇社会科学论文的宣读,目的是不一样的,至于感受,那就更不能同日而语。这是因为:科学论文是以抽象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判断来揭示生活的本质;而音乐则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宣讲论文是用论辩方式,直接向听众叙述和论证某种理论;而欣赏音乐则是通过情感体验的途径,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对听众潜移默化。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通过听觉来接触音乐。正是基于音乐具有形象性这个重要特征,决定了人们欣

赏音乐的心理过程是由形式感知开始,并通过感情体验、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运动来进行的。

当然除了聆听欣赏外,音乐还能通过审美主体自身音乐实践活动来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自娱形式虽不是音乐艺术所特有的。但是音乐的自娱活动,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来说,要方便简捷得多,具有群众性。自己哼唱一直喜爱的歌曲,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用熟悉的乐曲演奏一两首乐曲,对不少人来说,也是颇有兴致的。卡拉OK音响问世后,更使得不少音乐爱好者由鉴赏型转向参与型,一展歌喉,过把瘾的大有人在,甚至产生了超级“麦霸”。

社会交际功能

音乐的实用功能中,还有一种促进人们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功能。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的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音乐艺术往往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聚合与推动着人际关系取向和谐。例如苏格兰民歌 《过去的好时光》就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典型范例。歌曲的作者用这首歌曲,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当这首歌曲广为流传后,这位作者已经同人民进行了精神的交际和思想的沟通了。电影《魂断蓝桥》用它做了主题歌,这首歌曲更风靡世界。现在这首歌已被改名为《一路平安》,其旋律也成了离情别意的情感象征。在大学毕业的联欢会上,在向朋友饯行告别会上,这个旋律总会引出人们滚滚的泪花。人与人之间在这种场合下的精神交流,音乐又起到了推波助澜和强化的作用。另外,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和协作关系。歌咏活动、合奏都是以集体的面貌出现,懂得协作配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即使是独唱独奏,也有伴奏合作的关系,与观众上下呼应的关系。音乐家柯达伊说过:“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够毁掉一切”。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广泛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他的个性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认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绝不能等到上大学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培养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和提高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外,借助艺术手段,尤其是音乐活动,也能促进人际交往。早在1973年,瑞士弗赖堡大学法雷尔的研究就发现,教授音乐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学科技能。1994年,美国人艾杰顿进行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者在对发育迟缓(包括患孤独症的孩子)和发育正常的6~9岁的孩子进行分别教学时,将音乐整合到孩子的社会游戏中。他们发现,音乐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小组的理解力和参与社会游戏的能力。他们也注意到,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水平也下降了。研究还发现,对小朋友使用背景音乐时,他们出现了更多的同伴交往行为。研究认为,社交是对社交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人们越是自我封闭,就越害怕与别人交往。

音乐活动的一大功能是调动人的情绪,“情商”的提出者——美国的戈尔曼博士研究证明,情绪系统控制着生活中大量的效能感和满足感。这些正面的感觉能减少人对社交的焦虑。所以,如果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的话,不妨多听听音乐,玩玩乐器,这也能建立与世界的连接。

音乐的治疗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欢快的心情,还有着减除病痛和改善健康的治疗疾病的特殊的实用功能。将音乐与治疗加以联系来治疗和康复人的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保持或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治疗。

这种心理治疗功能的产生主要源于音乐的心理作用。不同的音乐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例如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人的情绪受到振奋和鼓舞,旋律优美的乐曲能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注意到不同的音调所起的不同作用。当时的人们认为,E调安定,D调激烈,C调温馨,B调哀怒,A调高亢,G调烦躁,F调淫荡。亚里士多德还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的情绪和性格。大哲学家尼采旅居意大利时,曾生过一场病,经多方治疗,仍不见效。有一天,他听说剧院里将演出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新作 《卡门》,便抱病前往观看。第二天,他自觉精神十足,病也似乎好了。他不由得提笔写信给友人说:“我近来连日患病,昨夜听了比才的杰作《卡门》,竟然痊愈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可以使人轻松愉快,治疗疾病。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疗养院都开设了“音乐治疗室”对音乐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实际上,从物理学意义上分析,音乐治疗功能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传入人体,使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实现的。美妙的音乐通过人体被吸收,是人体的能量激发出来,从静态变成动态。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其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系统都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每一首乐曲在节奏、速度和音调各不相同,就会表现出镇静、兴奋、镇痛、调整心律和降低血压等不同效果。研究表明,音乐对心血管系统腺体分泌功能、消化功能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劳动能力等都有良好的作用。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地作用等。

当前,台湾、日本等地区就有一些专业的医师实施卡拉OK健康疗法,将歌厅的光线调暗调柔,会让精神紧张的人有安全感,比如对患有精神抑郁症的人来说,在这种环境通过歌唱表达出自身的感受,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发泄情感,改善不良情绪。由此看来,音乐的这种治疗作用往往能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评价,从而有利于改善和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甚至锻炼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启发和丰富人的形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更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音乐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音乐几乎无处不在,失去音乐就意味着失去正常的现代生活。于是,音乐除了被作为艺术品满足情感的需要之外,还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个人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音乐还作为疾病的治疗手段被运用到临床医学当中,体现出了越来越宽广的实用特性。我们也衷心地希望音乐在人类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拥有越来越美好的发展前景!(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岳英放编著:《外国音乐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冯长春主编:《音乐美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吕丽娜:《音乐的功能作用》,《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王次照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曹理,陈琪编著:《音乐Do Re Mi》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朱东黎:《试论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东方艺术》2005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功能音乐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翻译功能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我有特异功能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音乐
功能关系面面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