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声乐技能学习中听辨能力的培养

2011-11-16 13:50邵小芳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歌唱家气息声乐

■邵小芳

声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耳朵把握自己的演唱。这个“音乐的耳朵”所具有的敏锐听觉,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音准,而是我们对声音的听辨能力,是使学生更准确地感受声乐技巧,自觉地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知识点,从而更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指导演唱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的听辨能力,将对学生声乐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效率,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更有效地为声乐教学服务

一.透过声音的表现追求声音的本质

声乐技能学习的关键是方法上的正确性,正确的方法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培养听辨能力就是透过声音的表象,通过比较辨析把握声音的本质,判断声音正确与不正确,指导演唱,追求方法上的正确性。从事声乐教学这些年来,面对处于初级阶段的声乐学生,我经常听到学生这样一些问题:“老师,为什么我的声音比某某漂亮,你却说我没她唱得对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纠正学生在听辨上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唱得漂亮不一定就是唱得对。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通过单纯的模仿就能获得漂亮的声音,并把模仿体验和自己的“本钱”来代替发声方法,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声音的本质,这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只能够在自己最好的声区里产生漂亮的声音,在其他声区会产生音色的差异,无法将过渡声区流畅的连接起来,高低声区也无法得到向上向下的发展。因而这种声音上的表象体验往往会成为以后进一步发展的致命障碍。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种偶然性体验又时常出现在他们的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学生们不要刻意追求声音上的趋同,培养对声音的听辨能力,学会分辨和避免那些不正确的方法,在对比中追求方法上的正确性,同时也需要运用正确的听辨给自己树立信心,学生要明白相似的音响效果有可能是不同机能状态下产生的,相同机能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对于自己略显稚嫩的声音,和需要不断加强的基本功,依然要坚持不懈得追求方法上的正确性,摈弃“急功近利”的错误想法,将对漂亮声音的追求和对歌唱技能的正确把握合理的统一起来。

二.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发声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歌曲演唱的示范者,同时也担任学生的"第三只耳朵“的角色,,老师运用自己的听辨分析,依据当前教学曲目,通过分析呼吸,发声,共鸣器官的构造,把握学生呼吸,发声,共鸣器官运用的特点,为学生逐字逐句的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并且顺利的完成当前的歌曲演唱,然而,我们知道,对于一名声乐学习者来说,他们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是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完全实现的,它还需要课后的反复练习,如果离开了老师的“第三只耳朵”,学生是否也能够在课后顺利的进行练习和演唱呢?如果学生对声音没有听辨的能力,不能形成一种声音概念,自己练习的时候,一旦出现呼吸,发声,共鸣腔运用的错误,产生了不良的歌唱现象(声音挤卡,声门漏气,鼻音,喉音,声音摇摆等),又不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勤奋的练习将变成错误习惯的反复和加强,这不仅会阻碍教学的发展,更加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我在教学中也实实在在遇到此类问题,在追求”圆”、“亮”、“实”的声音效果时,有的学生会把注意力全部停留在口腔里,吐字的时候下颚绷紧使劲往前推,担心声音中断,舌面和上颚紧贴着不松开,固执的照着这样的方法,一遍遍调整,结果口腔里的肌肉变得更加僵硬,舌头尤其是舌根更加紧张,反而造成了“扁”“暗”“虚”的声音效果。显然,学生的注意力放错了地方,肌肉变得僵硬阻碍发声的进行和气息的通过,口腔和咽腔的共鸣也基本被关闭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调整上,这时我会让学生先停下来,做几个吸气吐气的练习,再进行发声的训练,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吸气准备,两手放在横隔膜的两侧,用以关注气息的运动,让声音在气息的带动下流动,这时学生会发现,由于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气息的控制上,喉头和口腔的肌肉力量得到了放松,共鸣腔也打开了,声音也自然而然地向”圆”、“亮”、“实”的效果靠近。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种问题,又该如何避免学生反复出现这种问题。既能够听辨出错误的声音,又能找出相对应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产生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不仅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声乐技巧训练中的气息、发声、吐字、共鸣训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侧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发声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

三.实现感性认识向理论高度的转变

随着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供学生欣赏和学习的各种与声乐相关的音响资料不计其数,然而声乐的流派众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也很多,歌唱家的艺术风格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风格相同的作品,不同的歌唱家演唱的音响效果也会不同,在歌曲教学中,学生应该做出如何的选择,才能更好的利用音像资料促进自己的学习呢?在教学中,我最常听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就是:"老师,为什么这两个歌唱家唱这首歌的声音不一样啊,我应该听哪一个呢?”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声音条件,由于个体自身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根据他们个性中有优点和缺点,结合他们目前的学习程度,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曲目,并与他们的声部相同(如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相同的演唱方法(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音色相近的歌唱家的范唱,从他们的演唱特点出发,为他们讲析选择的原由,比如《你们可知道》这首歌,这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的选曲,伯爵的童仆凯鲁比诺唱的咏叹调,莫扎特以诙谐的手法把凯鲁比诺幻想爱情但又得不到爱情的复杂而奇妙的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主人公的年龄和我们学生的年龄有些接近,因而角色的理解上比较容易一些,音色上要求清新、干净,这也比较符合学生的音色,德国女高音歌唱家Christine Schafer的版本堪称经典,我首先给学生点明欣赏的切入点并准确地指出与学生当前学习的关联点,即气息的控制对乐句完整性的作用,和意大利语的发音,我指导学生要特别关注学习她的吐字和乐句的连接,这位歌唱家虽然声音已经成熟,但是在演唱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干净,乐句线条流畅,尤其没有任何俗气的滑音,在学习技巧的同时要体会歌唱家高雅的趣味,注重每一个换气点的把握,感受段落处理的层次感,声音的收放配合着情绪的起落,以此来加强对西洋歌曲演唱的乐感.学生在欣赏听析的过程中,使她们通过模仿来领会与体验,掌握其中的要领去学习,使学生更准确的感受声乐技巧,自觉地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知识点,从而更快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达到促进声乐技能的学习作用,在听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避免了盲目的模仿,更明确了自己的声部,音色的特点和自己的演唱风格,有效地把握了自己的学习方向。

听辨能力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应贯穿于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被运用在学生的学习中,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引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辨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让学生在自我听辨学习中锻炼声乐学习的能力,为其声乐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歌唱家气息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蕾丝气息
树叶都是歌唱家
“春的气息”
长不大的调皮蛋歌唱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草丛里的歌唱家
声乐诊疗室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