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开拓的“定山假定”

2011-11-16 12:07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诗性美学戏剧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查明哲

自由、开拓的“定山假定”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查明哲

一、观感·美感·“定山假定”

观看黄定山的舞台作品,除了不断感受到凝重有力的思相撞击,浓烈诗意的情感激荡和磅礴阳刚的气质感染,同时给我带来较大审美满足的是:他对戏剧舞台“假定性”深入饱满的理解领悟和个性鲜明的把握运用。正是缘于定山对舞台假定性本质的执著追求和大胆实践,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寻常生活不同寻常的独特呈现,对司空见惯熟悉场面的陌生化表达,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和生活本质内涵的直观表现。其创作中时时突如其来的导演思维逻辑的转换,导演的行动性形象思维、想象的自由奔放,假定性手法语汇的精彩提炼,创造出意想不到、新颖奇特的舞台变化,呈现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神奇魅力。这些给观众带来的则是一次次的惊讶、冲动、兴奋,和随之产生的欣赏与思索。它们不断活跃刺激着观众的观剧意识以及联想、求解心理,推进增加着人们的审美愉悦,并享受着参与了创作的快感。

我以为,也正是由于定山对舞台假定性本质的热衷探索,对假定性时空观念的灵活运用,对假定性的舞台调度、语汇的艰辛开拓,他正在形成于我们这一代导演群体中有个性特色的、偏重于“表现美学”的导演艺术风格。徐晓钟先生曾总结并预言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导演美学的发展趋势:“导演艺术有史以来空前巨大的一次变革——导演美学从“再现原则”向“表现原则”的拓宽,由一统的“再现美学”发展为向“表现美学”的倾斜!无疑:黄定山既是这一“拓宽”的受益者,也是辛勤耕作出色的拓宽者;既是“倾斜”趋势孕育的一位导演,也是一代导演群体中优秀的“倾斜”者。

“假定性”之于黄定山的导演创作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他的艺术成果与他对“假定性”追求、实践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在研讨他的导演艺术时,不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将两者联构,我姑且称之为“定山假定”,并试图辩析一下“定山假定”的几点构成。

二、辩析“定山假定”

1)诗性表达是内驱动力

再感受一下被不断称道的《我在天堂等你》剧中的几个艺术处理:“竖立着的产床上两位产妇的对话与牵手。”“用生命拽住牦牛的绳索……坠落山崖的女兵……漫天飘飞的信纸……圣美的婚礼……唱诗般的颂歌……天堂之路上的红绸……” “雪峰上传递生命与生命传递的狂奔。”许多类似并同样精彩的导演处理以非写实的手法、语汇构成,或是生活形态的变形放大,或是远离生活形态的象征表达,甚至是完全脱离生活形态的张扬隐喻,诗意地闪烁着舞台“假定性”的耀眼光茫!好的,光芒发射于这些充满假定的艺术处理,我们也不难找到构成它们的多种艺术、技术原素手段,但是它们发端于何处呢?换句话问:是什么驱动黄定山激情大胆地选择了这样的美学表现方式,并殚精竭虑地提炼出如此的语汇、调度、场面呢?我以为:这一切源自于黄定山对他意识到的内容、感悟到的哲理和体验到的情感,要作鲜明强烈的诗性表达;诗性表达是“定山假定”的内驱动力!

定山坦露过他将《我》“从小说改编为话剧的原始动力——小说中溢发出人类对信仰理想的追寻,坦然面对苦难,高擎生命大旗的神韵,让我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50年前的进藏军人充满激情的生活画面,像一首崇高、浪漫、悲壮的诗一般动人心魄”。通过小说和个人经历领悟到的生活与生命中的诗意内涵和情感,点燃了定山的创作冲动;他当然希图通过舞台创造,将体验到的一切做出同样动人心魄的诗性表达;因为只有充满诗性(诗意、诗情、诗化、诗境)的表达,才能完成他沸腾情感的燃烧与深刻思想的赋形;而突出舞台“假定性”的表现风格与手法,恰能更为充分地达到诗性表达的初衷和需求,所以假定性成为了黄定山导演创作中的不二选择和孜孜追求。这也正是包容着假定性的“表现美学”的主要特征和追求,即:按照内容在创作主体情感和理念中的样子,作视、听形象的直观表现。

2)思辩品格是精神内核

黄定山明确表白:“我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和探寻戏剧美学的最高品格——思辩与诗境。”戏剧作品的思辩品格可以建构体现在多方面,如: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设置,主题内涵的辩证、深邃、多义,台词语言的哲理化,形式、形象的选择,表演风格的变化等等。而定山作品的思辩品格常常有效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者,建立在戏剧假定性极强的多时空编织上。作为《我》剧编导的黄定山,创造了一个很复杂却有序的时空系统,其中包括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心理、回忆与意识、它们网状交错、多样组合、自由切换;这些看似自在天然,实是匠心谋运的穿插结合,就带来了发人省忖的思辩色彩。叙述者白雪梅在不同时空中的每次出现,都会在接应、比照中带动思索;当老年的她站在年青的自己和当年的辛军医之间,倾听昔日的那对恋人唱歌告别时,观众怎能不随之一起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二者,建立在多条矛盾冲突线索的交织上。这点很明显呈现在他对《张之洞》创作中,接手导演后他参与了对文本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修改,以张之洞为轴心交织了四条矛盾冲突线索,尤其是发展深化了张与慈禧若即若离的君臣冲突和张与反改革派系之间的冲突。他运用凸显“假定性”张力的对立、对应、对比手法,在冲突矛盾组接、情节场面缝合上巧做文章,以显现内涵、突出主题、揭示哲理、产生意味,有效加强了《张》剧的思辨性。

定山努力地实现着“表现美学”的一种戏剧追求,即通过艺术处理,达到让观众观剧时与舞台“同步的”和“意识到”的思索。思辨品格是“定山假定”的内核。

3)体验表演是强力支柱

似乎有些矛盾,因为偏向“表现美学”和强调“舞台假定”的表演风格,侧重要求演员表演的符号感、抽象化、象征性色彩等;而黄定山则对这个基本的表演美学属性不以为然,他甚至比很多倾向“再现”的导演,更加重视体验表演!他在每部戏中对演员表演的第一要求都是:“真诚、真实、真挚。”他认为这些是“创造人物形象的灵魂,演员要将全部情感注入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表现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情感,揭示丰富复杂的人的精神世界,一直是定山导演创作追求的目标。我深有感触地认为这恰是“定山假定”能够成立的强力支柱。正是强调了演员的体验表演,使得他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假定性”处理、语汇得以成立,显得入情入理,有血有肉。定山同时强化演员表演的速进速出、体验与表现并重,这是现代表演的辩证法:没有进怎么出?没有熟悉,哪来陌生间离?它们是相依相生,相辅旧承的。

定山重视并善于调动演员表演,总能点燃不同演员群体的创作火焰。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些年表演教学的成果是值得尊敬的,《我》剧中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演员们那么真情、热情、激情地塑造角色,令人动容。定山启迪了他们由衷地解读并塑造真善美、追求崇高、精神、理想的心灵;也教会了他们正确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难能可贵。

4)形式美感是对“定山假定”的永远召唤

定山尊重“内容决定形式”的法则关系,同时看重形式相对于内容的独立价值。“定山假定”之所以追求自由张扬、出新立异,就是意在突破常规形式与常态美感;就在于他内心深处听见了遥远的形式王国的美妙召唤,而止不住拥有的渴望、而停不下向其奔跑的脚步;就因为他在寻求将自己的形式与美感,赋予自己的观念与感情。不仅他如此,对于我们这一代导演而言——创造形式!创造美感!永远都是迷人的召唤。欧阳逸冰老师刚才引用的丹尼尔的一句话会对我们有新的启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也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当内容转化为形式时,那才是艺术!

三、相对极致和不断开拓

“极致”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相对存在于那些已经存在的或自己曾经达到过的。“假定性”作为戏剧和舞台的天性本质,在这个艺术世界中无所不在、变幻无穷。它在不同导演的眼中,在不同演剧风格流派中,在不同剧目的不同尺度、比例的结合运用中,都有着无数无限无极致的生发变化与新生面貌,可谓“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它需要我们永远的领悟与开拓。

我衷心祝愿黄定山导演将“定山假定”永无极致地不断开拓下去,如同《我》剧中那动人心弦的一幕:长拜朝圣的人们,用自己的虔诚身心,体量、热吻着前方的每一寸大地……

猜你喜欢
诗性美学戏剧
盘中的意式美学
传统戏剧——木偶戏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纯白美学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