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触点

2011-11-18 08:03徐莉
中小学德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育价值仪式

徐莉

摘要:学校仪式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以仪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当前的教育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学校仪式的文化涵,显得简单化、程序化、模式化。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优化设计学校仪式,使一式成为校园生活的魔力时刻,成为孩子成长姿态的美丽展示,成为推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力量。

关键词:仪式;学校仪式;学校文化;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9-0015-03

一、学校仪式价值缺失例析

从学校文化的视角来看,学校仪式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以仪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课堂学习中无法获取的感受和文化理解。但现实中,学校对于仪式教育,或是弃之不顾,或是走了过场,导致学校仪式的价值缺失。请看笔者亲身经历的几个案例。

镜头一:缺失仪式的运动会

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即将开始。高音喇叭在校园上空响起:“请同学们按指定的地点坐好,请班主任、任课老师维持好秩序。上午的第一场比赛是一年级的‘抱球接力赛,请运动员作好准备……”不知是由于学校场地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今年的春季运动会竞省略了一切仪式,直接进入比赛。

操场四周,除运动员以外的1800多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前面的学生伸长了脖子探望,似乎在搜寻运动场上自己熟悉的身影;后面的几个男同学你推我搡,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游戏里;几个文静的女孩子则捧着心爱的读本,在书海中畅游,全然不顾周围的一片嘈杂;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躲过老师的视线,四处奔跑……挨得近的几个班级,带队的班主任老师也聚在一起,细听,是在嘀咕这场运动会:“入场式呢?怎么连个《运动员进行曲》都没有了?这还叫运动会?”“去年,我们班运动员为了在入场式上显摆正步走,苦练了好几个星期呢!”“是啊,那次运动会助威标语大比拼,我们班拿了第一名,同学们激动了好几天呢!”“唉,什么仪式都没有。学生毕业了,问起小学运动会,肯定没啥印象。”“还谈什么印象,学生连个写作文的素材都没有啦!”……

运动会绝不仅仅是四肢发达、身体灵活、行动敏捷的运动健将们的竞技表演,它还是一项文化活动。运动会庄重的仪式中渗透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精神,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感受运动员勇敢拼搏的竞争精神,感受责任、神秘、荣誉、庄严和秩序之美,还能凝聚人心、引发共鸣、形成集体认同感。缺少了仪式的运动会显得过于随意,师生都没拿它当回事,甚至连获奖的运动员也没觉得荣誉的来之不易。

镜头二:走过场的成人礼

读高三的女儿中午放学回家告诉我,下午学校要举行成人仪式。我非常高兴,赶紧打听学校关于成人仪式的活动安排,好帮助女儿做些准备工作。谁知她竟不屑一顾地说:“不劳您的大驾,还不是老一套!全体学生像木桩一样立在操场上,大小领导发话之后是学生代表发言,然后集体宣誓,之后就完事了。”“不会吧,成人仪式你都没参加过,怎么知道?”“唉,老妈,信不信由你。”“真的什么都不要准备?”我将信将疑地望着女儿。“又轮不到我发言,要做什么准备!”

下午的成人仪式果然没有超出女儿的预料。烈日暴晒下,所有同学呆站在操场上。由于音响效果不好,领导和老师的发言,她竟然一句也没听清。

“瞧人家日本的成人礼,那才叫刻骨铭心!我们这纯粹是形式主义!”晚上,女儿一边观看从网上搜索到的日本部分中学各具特色的成人仪式,一边发着牢骚。

孩子需要仪式,不需要形式。

仪式与形式的区别在于,仪式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强化共同价值,将共同的愿景在特殊场合凸显出来,持续不断的仪式能够增强向心力,不断激励人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形式则只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强化权威、强化权力、强化等级观念、强化领导意志,最终破坏彼此间的关系。

成人仪式往往需要高度的自我体味,蕴涵着对人生阶段性标志的深刻体验。成人仪式应指向精神空间的独立成长,唤起“成人”的庄重感和责任意识应该是首要导向。缺失了这样的目标指向和引导,就丧失了很好的教育点。在刻板的程序和肤浅的讲话中,由于没有互动、没有体验、没有心灵的震撼,缺失了学生对“成人”的自我认识,当然无法引发他们的心灵感触。对于这样简单、缺乏内涵的成人仪式,难怪学生会觉得这只是一种让人厌倦甚至难受的空洞形式。

对于现代学校来说,仪式的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师生生活、成长的一部分。学校仪式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师生才有意义和生命力。

二、学校仪式价值分析: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触点

对于学校来说,仪式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教育者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真正走进师生心灵,经历共同的情感体验,激发师生对学校价值观的认同和欣赏,成为人生没齿难忘的记忆和向前向上的力量,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1.仪式营造了校园生活的神圣空间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虽然不大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他又劝诫别人在祭神时要当作神是存在的,这样才会生出敬意。同样,对参加仪式的所有人员来说,都应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参与其中。大家做同样的事,受到的感染便是一致的。这种高度的统一构成一种强大的群体压力,引导参与者以虔诚的心态,敞开心扉去接受仪式所赋予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触及心灵的,是不会被排斥的。

教育需要情境。特定的情境渲染与行为互动,有助于教育对象对特定知识的内化,对特定意义的认同及对某种规范的遵从,进而达成教育目标。

校园仪式便是一种触及学生心灵的情境。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降旗)仪式、入学(队、团)仪式、颁奖典礼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仪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它们犹如一个个富有引力的磁场、一篇篇生动的故事、一场场精彩的电影,在学生内心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圣、难忘、激荡的情境,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

2.仪式是校园生活的魔力时刻

仪式表达了人们所依存的某种人之外的神圣力量,这就是“精神或道德的力量”。古代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就基于各种类型的仪式。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就始于从出生开始的诸如洗礼、弥撒、礼拜等仪式,这些活动因为借助具有神秘力量的仪式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中国自古注重通过各种仪式来达成道德教化功效。如庄重的入门拜师之礼,定时的恭敬尊师之道,学习前的敬贤之仪,无不给教育、教师笼罩上神圣的光晕。

也许至今我们仍记得举起右拳,庄严而神圣地说出“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情境。这些震撼心灵的仪式成了校园生活的魔力时刻,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人生永久的记忆。

3.仪式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仪式既是文化的结果,又是文化的传承形式。参

与者身处其中,切實感受、体验着特定的文化。学校仪式所负载的特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塑造校园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定的仪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文化建构。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颁奖典礼等,都能透射出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气度,包含着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诠释、对学生成长的期待,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学校仪式不仅要求教育者从仪式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文化现象,抽取校园活动的仪式内涵,了解其中的意义,还要求我们从仪式生成和发展机制的角度来丰富学校仪式,加强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

仪式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触点。通过仪式,学校的文化、愿景被一次次强化、确认,师生被联结在一个共同体中,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简约、生动的仪式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是教育理想和人生梦想的集体放飞,能唤醒每一个孩子对生命、人生的体悟。

三、学校仪式优化设计策略

校园仪式文化是流动的、生成的、独特的。在组织学校仪式时,我们应努力使其远离浮躁,走进深刻;拒绝肤浅,走向经典;远离庸俗,走进卓越;拒绝灌输,走向感动……

1.紧贴着教育行走,准确定位

筹备和策划每一次仪式,我们都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进行何种仪式?为何进行?何时何地进行?何人参与?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问题决定了对仪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参与者决定了仪式所能达到的不同效果。我们要善于运用仪式的力量去帮助、影响学生,去尝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难题。校园仪式不同于宗教仪式,它承载着育人的作用,目标定位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我们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校发展的基本特点,贴着教育行走,把每一次仪式视为积淀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精神、促进师生成长的重要平台,从而为全体师生打造承载阳光记忆的精神故乡。

2.潜心于文化建构,特色鲜明

仪式是一种集体在场,也是一种文化再造。它为我们赋予了静谧的一刻,为我们灌输能量和灵性。仪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程序,需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如果所有的仪式都按照程序化的模式来操作,未免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所以,仪式只有为个人风格留出空间,履行仪式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

没有创意,就没有独特。因此,学校仪式的组织者要有创新精神,依托学校强大的文化背景,从细微之处着手,改进仪式的举办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使校园仪式成为激励成长、提升智慧、凝聚人心的契机,成为感召、震撼学生心灵的学校文化符号。这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仪式就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一种表现,借助仪式,学校文化特质就会润物无声地铭刻在学生生命之中,同时,仪式又赋予学校文化以新的内涵,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最美好的时候,也就是该停止的时候。”美好的时光都很短暂,但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永恒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记忆和梦想,让我们精心布置仪式的每一处场景,用心构思仪式的每一个主题,使学校仪式这朵奇葩开放得鲜艳夺目,独具魅力,成为孩子一生永恒的记忆。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教育价值仪式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