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代散曲创作初论

2011-11-19 20:28赵义山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散曲

赵义山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市 637009;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

元散曲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三大体式之一,而且经明、清的演化发展,迄今更有复兴之势。一个又一个散曲研究和创作的地方组织不断涌现就是明证,如 2005年山西黄河散曲社率先成立,2008年湖南潇湘散曲社宣告诞生,2009年陕西省散曲学会隆重揭牌,5年间,从黄河两岸到三湘大地,掀起了一个散曲创作和研究的热潮,展望其发展趋势,势必影响全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论述湖南历代的散曲创作,或可为散曲文学史的分地域研究和湖南文学史的分体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可为当代的湖南散曲创作提供借鉴。

元代湖南籍作家,有冯子振(1257—1348)、赵岩和张鸣善三位,人数虽然不多,但质量却堪称上乘。其中最引人注目者为冯子振。子振字海粟,湖南湘乡人,为元大德年间名宦,曾官集贤待制。其所作《居庸赋》,洋洋五千言,气势磅礴,获元代郑元祐、明代宋濂等人激赏;又作《梅花百咏》诗,元代释明本、明代周履靖等人皆有唱和;其所作散曲〔鹦鹉曲〕,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赞评,贯云石为《阳春白雪》作序时赞其“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邓子晋序《太平乐府》时评其“辞壮而丽,不淫不伤”;杨维桢在《沈氏今乐府序》中将其与白、马诸人共论,谓其“雄浑正大”,又在《周月湖今乐府序》中将其与滕玉霄并提,称其“豪爽”;总之,其曲有豪放之风,此乃元人定评。海粟之〔鹦鹉曲〕,与他的《居庸赋》和《梅花百咏》诗一样,都呈现出一种创作的高难度。他在该曲的序文中说:

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余壬寅岁留上京,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续之者。……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白无咎之〔鹦鹉曲〕,原名〔黑漆弩〕,一时影响很大,和之者众;如刘敏中、吕济民等和曲至今犹存。但众人所和,不过一二首而已,海粟则在诸同事怂恿下一展雄才,一下和了 42首,由此震惊曲坛。海粟之和作,继白曲写隐逸的主题,描绘了许多足不涉市的闲人形象,如樵父、耕父、农父、田父、渔父、园父等等,借他们的恬淡闲适,书写了自己对于宦海的厌倦,并表现了志在田园山林的怀抱,一同加入了元代曲家叹世归隐的时代大合唱。此外,他的和作,还扩大了白无咎〔鹦鹉曲〕的写作内容,由隐逸的闲适自在,写到了宦海风波、时代感愤、怀古咏史、写景记游、题咏赠答、怀乡叙别等等,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在他的和曲中,还表现了一种对于元代曲家来说显得极其可贵的悯农情怀,如他~〔鹦鹉曲〕《农父渴雨》把农父在稻苗抽穗时渴盼时雨的焦急心情很逼真地描写出来,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关怀民生的深切之情,而且为以书写曲家个人情怀和感愤为中心的曲坛吹进了一股带有泥土气息的田园新风,由此把诗歌中传统的悯农主题引入了散曲的创作,与散曲中写〔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张养浩和写〔端正好〕《上高监司》的刘时中等人一道,为扩展散曲的表现领域,提高散曲的境界和品格做出了贡献。

纵观海粟曲作,虽然所用曲牌较为单一,但其曲作内容较为丰富,再加上其才雄气盛,且语言简练圆熟,这使他成为了元代一流的曲家,不仅是马致远、贯云石等豪放派中的一员猛将,而且是得潇湘灵秀孕育出来的第一位曲家,正是海粟的豪吟,开启了湖湘大地的散曲创作,因此,就湖南散曲的发展而言,海粟无疑处于鼻祖的地位。今人王毅有《海粟集辑存》汇录冯氏作品及历代研究资料,为研究冯子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元代湖南籍的另两位曲家,赵岩和张鸣善,虽然存曲不多,在元代曲坛的地位也远不能与冯海粟相提并论,但这两位曲家也的确堪称奇人。赵岩,据元人孔齐《至正直记》记载:“长沙赵岩,字鲁瞻,居溧阳,冀公南仲丞相之裔也。遭遇鲁王,尝在大长公主宫中应旨,立赋八首七言律诗宫词,公主赏赐甚盛。出门,凡金银器皿,皆粉碎而分惠宫中从者及寒士。后遭馋,遂退居江南。……鲁瞻醉后,可顷刻赋诗百篇。”由此,不仅可见其即席挥毫的敏捷才情,而且可见其耿介豪爽、乐善好施的个性。《至正直记》还记载他“尝又于北门李氏园亭小饮,时有粉蝶十二枚戏舞亭前,座客请赋今乐府,即席成〔普天乐〕”。其曲即今存的〔喜春来带普天乐〕,是一首很有趣的带过曲:

琉璃殿暖香拂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问细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挽春意。一个翩翩粉刺,一个乱点罗衣。一个略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此曲前 5句为〔喜春来〕,是对环境和时令景物的铺叙,比较平直;后面的〔普天乐〕11句,看似罗嗦,实则句句出彩,生动有趣。尤其末句以梁祝化蝶故事虚结,曲趣盎然,耐人玩味。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于平铺直叙中见新巧的体式。在诗中,此体最早有汉乐府中的《长安有狭斜行》,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南朝诗人的“三妇艳体”和唐代诗人韩愈的《南山诗》;在文中,有韩愈的《画记》;在曲中,赵岩此体或为首创,此后明代女曲家黄峨的〔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仕女图》亦仿此体,形成曲中巧体之一。赵岩以孤篇播名曲坛,的确是一个奇迹。

与赵岩相比,张鸣善(或作张明善)在曲坛则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张氏祖籍山西平阳,后迁于湖南,曾流寓扬州。钟嗣成《录鬼簿》在“方今才人相知者”中记载张鸣善曾创作有杂剧《烟花鬼》和《瑶琴怨》2种,可惜今皆不存。《全元散曲》收有他的小令 13首,套数 2篇。其小令最为选家们注目者,为〔双调·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

作者一起笔便对位高权重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接着将古代英雄全盘抹倒,表现了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其愤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曲首尾皆用鼎足对,痛快淋漓,豪气逼人,其豪辣之风,比冯子振有过之而无不及。张鸣善的讽刺之作,还有一首〔双调·落梅风〕《咏雪》: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据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七十六记载:“张士诚据苏时,其弟士德攘夺民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鸣善借咏雪巧妙地讽刺权豪强占民田,既切眼前景,又刺贪婪人,更书心中愤,真是大快人心。

张鸣善还有一些描写隐逸、咏美赠妓和离别相思之作,虽然属元散曲中的大宗题材,但鸣善写来,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其隐逸之作如〔双调·水仙子〕,咏美怨别之作如〔越调·金蕉叶〕等,细细把玩,能体会到鸣善各类曲子有实感,无做作;有真情,无恶趣。他在曲坛的地位和影响虽不及冯子振,但其实际的成就,以及圆熟的技巧和豪放爽辣的个性,与冯氏当在伯仲之间。

要之,元代的湖南籍散曲作家虽然仅有三人,远不如大都、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那样群星灿烂,但却均有自己的特色,有承载着时代精神的堪称一流的传世佳作,因而为湖南的散曲发展史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此,需要附带论及的是,潇湘灵秀不仅孕育了优秀的作家,而且也为元代曲家歌咏自然山水提供了神奇浪漫的题材,滋养了曲家们的创作。就《全元散曲》所收,如卢挚、刘时中、贯云石、陈草庵、白朴、马致远、乔吉、张可久、赵善庆、孙周卿、鲜于必仁、沈和等著名曲家都曾作有歌咏湖南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散曲作品。就湖南自然山水而言,最为曲家们乐于歌咏的无过于“潇湘八景”,一方面因为潇湘风景的确秀丽宜人,另一方面也因为北宋名画家宋迪《潇湘八景》的山水画,于是,“潇湘八景”便成为元人乐于歌咏的题材。如马致远、鲜于必仁分别用〔双调·寿阳曲〕8首和〔中吕·普天乐〕8首分咏潇湘八景;沈和则用〔仙吕·赏花时〕南北合套的长篇套数咏潇湘八景;曲家们用自己的如画之笔,将一幅幅潇湘美景展示于曲坛。

此外,大都歌妓王氏还用〔中吕·石榴花〕小令在书写个人寂寞孤苦之情时巧妙地镶嵌进潇湘八景的题目潇湘之景被王氏用作离情的陪衬,便在马致远、鲜于必仁等曲家的静谧、闲适、清丽、绚烂、秀雅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凄美。除了潇湘八景外,另如湘阴道、洞庭湖、桃源亭等亦不时在曲家笔下呈现出诱人的风姿。

就湖南人文而言,乐于为曲家歌咏者,则有屈原的自沉汨罗与贾谊的被贬长沙,还有传说中的湘灵琴瑟等等。如: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贯云石〔双调·殿前欢〕)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韧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事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卢挚〔双

调·折桂令〕《长沙怀古》)贯云石之曲单咏屈原,他对于屈原的人生价值观的否定,是士阶层理想不能实现,转而疏离社会和官场的愤激之情的流露和隐逸心态的表现,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时代潮流,不足为怪。卢挚之曲则将屈原、湘灵和贾谊合咏,表现了对于积淀厚重的湖湘文化的缅怀深情。

总之,潇湘大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积淀,亦为元散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明代的湖南籍曲家,亦有三位,分别是李东阳(1447-1516)、孙斯亿(1529-1590)和龙膺(1560-1618以后)。如果说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散曲创作的揭幕人,李东阳则是明代湖南散曲创作的首倡者。其曲存有套数 2篇,一为南〔仙吕·桂枝香〕,一为南〔正宫·普天乐〕,内容皆为男女恋情相思,且多作闺音,风致清雅,然缺乏曲味。西涯的散曲创作,成就虽然不高,但其以朝廷重臣和文坛领袖的身份染指散曲创作,对于散曲一体经过明初的沉寂之后而在成化、弘治年间重新崛起,当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所以他的贡献在于其创作行为本身,而不在其实际的成就。

孙斯亿为湖南华容人,少负文名,好游历,多著述,与嘉靖间大名士王世贞等多有交往。其散曲今存〔商调·集贤宾〕《寿康对山太史》套数 1篇。康对山乃明代“前七子”要人康海,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与王九思齐名,为明代正德、嘉靖间散曲鼎盛的重要作家。宦官刘瑾败,康海以乡人遭受牵连被罢,因蒙受不白之冤,家居 30余年,耿介之士多有同情者。康海六十岁诞辰,曾有庆祝活动,相交者多有贺寿之作,孙之套曲乃其中之一。其薄功名、乐逍遥的主题虽然为元明失意曲家的老生常谈,却也算是发自内心的惺惺相惜:

休把这李青莲当酒徒,休把这陶元亮当饿夫,休把这游宴侈责康乐,休把这功名簿笑杜甫。只一味恣疏狂,管什么海桑陵谷。赏东风花一圃,对南薰琴一曲。邀明月舞翠褥,嗅寒梅踏冻屿。(〔后庭花〕)

相比之下,孙作较有曲味,不失为贺寿曲中的佳篇。

龙膺为湖南常德人,万历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与“公安三袁”友善。龙膺是明代湖南籍三位曲家中存曲最多的作家,今存小令 48首,套数 5篇,数量不少,但其所写,无非个人出处经历感受与交际应酬文字,曲中郁结着有志难展的苦闷情怀:

万里一归人,听黄鹂傍逐臣,夕阳回首长安近。叹江湖涸鳞,恋云霄紫宸,补天浴日非吾分。泪纷纷,不才多病,十载负君亲。(南【商调·黄莺儿】《南归》二十首之一)

在仕途失意的困顿中,他也不时书写淡泊功名而笑傲烟霞的隐逸情怀:

我辈自风流,谢浮名物外游,苏公白傅真吾友。坐东坡竹楼,醉香山酒瓯,此生已作烟霞叟。兴悠悠,拥书万卷,吾意老沧州。(南【商调·黄莺儿】)

但他终不能摆脱功名的羁绊,所以最终放而不脱。他喜欢作南曲,北曲甚少,但南北曲曲体特征并不分明,又缺少艺术想象与创造,更缺乏曲之一体所特有的韵味,其成就有限。

明代湖南之外的曲家歌咏湖南人文与自然的曲作,比起元代,要大为减少,略可叙论者,有康海南〔仙吕·二犯月儿高〕《潇湘八景》套数、梁辰鱼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过湘江》小令与南〔越调·小桃红〕《过湘江吊屈大夫》套数等作品。相比之下,梁作较有特色,其《过湘江》小令感吊湘君,《过湘江吊屈大夫》套数缅怀屈原,均表现出一种真切悠远的挽吊情怀,饶有韵味。由于时代风会的变化,明代人或热衷政治而追求仕宦,或疏离庙堂而崇尚俗世享乐,他们已不需要像元人那样歌咏理想中的山水美景作为逃避现实的精神家园,所以明散曲中的写景之作比之元散曲大为减少,歌咏潇湘美景的作品亦不多见;即便像梁辰鱼那样对于潇湘历史人物如屈原的歌咏,也表现出与元人迥然不同的态度:

〔蛮牌令〕江燕语集危墙,神鸦舞送征航。千载游魂招不返,只落得泪彷徨。况凄凄鹃啼庙口,更青青竹映船窗。挹清风山高水长,碌碌浮生,甚愧行藏。

〔尾声〕孤臣自分波心丧,襄王何事梦中忙?至今遗笑云雨高唐。(《过湘江吊屈大夫》)

梁曲中所表现的是对屈原的深情怀念,是对自己碌碌无为的愧悔,是对造成英雄遗恨的统治者的荒淫堕落的痛恨,这与元人对屈原以躯命殉理想的人格精神的否定大异其趣,从而回归于传统诗词对于历史英雄的崇敬与缅怀。表面上是对屈原态度的变化,但实质上却表现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知识分子心态的复位,因此,这类作品也就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总之,明代湖南籍三位曲家均未能进入曲坛主流,其成就远不能与元代三位曲家相比;明代散曲中涉及潇湘人文与自然的作品也大为减少;从总体上看,明代湖南散曲创作明显处于一种衰落趋势之中。

清代的湖南籍散曲作家共 8人,他们是黄周星(1611-1680)、陈鹏年(1663-1723)、黄湘南(1757-1785)、何绍基(1799-1873)、杨恩寿(1834-1891)、李元度(1821-1887)、易顺鼎(1858-1920)、袁思古(1882-1942)。其中黄周星尚存异说,或谓湖南湘潭人,或谓江苏南京人。单就作者人数而言,已超过元明两代的总和,相比于明代,已有振起的迹象。在八位湖南籍曲家中,一向受到曲学界关注的有黄周星、杨恩寿和易顺鼎等三人。

黄周星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户部浙江主事,明亡不仕。曾撰有传奇《人天乐》1种传世,杂剧《惜花报》、《试官述怀》2种皆佚。其散曲存套数 7篇,多为写景咏物之作,艺术上缺少创造,成就不高,学界少有关注。但其所著《制曲枝语》10条,倡“多发天然”、“雅俗共赏”,以及崇尚曲“趣”,则受到重视,常为学者引用。

杨恩寿字鹤俦,号坦园、蓬海,长沙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初官盐运使。坦园所长在于戏曲,著有传奇《再来人》、《桂枝香》、《桃花源》、《姽婳封》、《麻滩驿》、《理灵坡》等 6种,合刊为《坦园六种曲》。在曲论方面,坦园有《词余丛话》和《续词余丛话》2种,对于曲之宫调、曲牌、辞藻,以及戏曲故事渊源等,皆有所论述,其涉及到清中后期的一些资料,多为学者引用。坦园的散曲,今存小令 1首,套数 10篇。坦园之曲,多题咏之作,但其可贵之处,在于能借题发挥以指斥时弊。如他的南北〔双调〕合套《题钟馗拥妾踞坐小鬼唱曲图》,便借钟馗依仗特权而寻欢作乐,尖锐地揭露和讽刺现实社会中的滥官污吏。如套中数曲:

〔折桂令北〕记当初嫩年华短发飘萧,摘句寻章,诗癖文妖。历风檐烛尽三条,一道文光贯斗杓。试春官抽毫打稿,宴曲江曳帔扬镳。准拿定上了云霄,辞了蓬蒿。一霎时红杏绿衣,倒做了凤泊鸾飘。

〔江儿水南〕古鬼堪为伴,山魈待解嘲。鬼乜斜幻出如花貌,赤发卷会订金兰好,蓝面相可鼓同心调。一任那木客胡妖,亏的闯赴阴司,陪著老阎罗谈笑。

〔雁儿落带得胜令北〕今日个退冰衙暑气消,说什么闹幺么时局扰。那管他抱枯枝魑魅号,那管他踞城堞狐狸跳。但征歌吹残碧玉箫,但索醉稳睡风流觉。笥便便皤腹没人嘲,意孜孜拍手临风笑。朝朝,倚荷囊隐纱帽;宵宵,伴红装扇绿蕉。

作者狠揭钟馗的老底,表面上指斥钟馗忘记了自己驱邪的职责,只知道“伴红装扇绿蕉”,既不管“魑魅号”,也不管“狐狸跳”,但其笔锋所向,却是晚清腐朽黑暗的官场,是令人鄙恶的滥官污吏。此等曲子借题咏而寓讽意,既有一种沉郁之气,又有一种豪辣恣纵之风。坦园还喜欢运用韵脚的重叠来增强曲的旋律美,使之更具有曲体的韵味。如南〔越调·黑麻令〕《送别》;有时,作者还将叠字排比与韵脚的重复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淋漓恣纵的曲体风格。如〔仙吕·赏花时〕《题林黛玉葬花图》。

如果就整个清代散曲创作而言,杨恩寿与浙江的俞樾、江苏的项馚兰等人的散曲创作,代表着晚清散曲创作的一种衰颓趋势,既很难见出南北曲的体式特征,也很难见出豪放与清丽的流派风格。

易顺鼎字实甫,号哭庵,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光绪三年(1877)举人,曾分教两湖书院,出为广西右江道、广东钦廉道。诗词骈文俱工,与宁乡程颂万、湘乡曾广钧号称“湖南三诗人”。所著诗词甚丰,曲有《南北曲》,存小令 7首,套数 2篇。其曲仍以题咏为主。他的两首〔仙吕·一半儿〕《题〈聊斋志异〉》,表现了他的灼见:

凉灯颤雨梦回时,姑妄言之妄听之,纸上墨花浓欲飞。境迷离,一半儿狐仙一半儿鬼。

灵谈鬼笑任纷拏,笔妙偏从痒处抓,只字不曾饶过他。听无哗,一半儿讥嘲一半儿骂。

作者不认为此书是无聊地谈狐说鬼,而认为蒲氏是笔挟感愤,“一半儿讥嘲一半儿骂”;所以他称誉其“纸上墨花浓欲飞”、赞赏其“笔妙偏从痒处抓”。他算得上是蒲松龄的知音了。他作于 20岁生日的〔中吕·粉蝶儿〕套数,颇能表现他的纵横豪气。他以宋玉、陆机等人自比,淋漓酣畅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如套中〔醉春风〕等曲:

〔醉春风〕麒麟阁要推翻,鹦鹉洲拚踢倒,元龙楼上置身高。问英雄可也少,少?敲残一百八蒲牢,吟完二十五楚骚,游遍万千重蓬岛。

〔迎仙客〕泉明酒,禹锡糕,秋到重阳秋又老。雨和风,正厮闹,一事差豪,少个催租恼。

〔红绣鞋〕新活计笔床茶灶,旧行窝禅榻书巢,愁来悔不一肩挑。江声今夜棹,草色去年袍,尽留些雪泥爪。

〔普天乐〕想当初结客五陵豪,走马千山道。曾过那唐陵汉寝,蜀垒秦濠。也曾上江楼吊六朝,也曾从海市窥三岛。斜街两度踏樱桃,厮赶着好风光燕围莺绕。听凭他鹤谤猿嘲,遮莫放风流白石,独自吹箫。那推翻麒麟阁、踢倒鹦鹉洲、置身元龙楼的豪气,真是不可一世!这豪气,缘于身不逢时而怀才不遇的不幸命运,所以,尽管他南北浪游,“游遍万千重蓬岛”,“走马千山道”,也终不能排忧解愁,不过把满怀愁思播满天涯而已。对这篇套曲,羊春秋先生在《散曲通论》中论述说:“真可谓满纸风云气,一腔闲懊恼,完全是才子的笔调,诗人的风骚。”并认为可以把易顺鼎拿来作“晚清散曲的殿军”。易顺鼎所表现出来的沉雄豪迈之气,在晚清的曲坛上是引人注目的。

籍贯为平江的李元度存曲虽仅 2篇套数,曲坛一向也未加关注,但实有自己的特色。元度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以军功升任知府,先后任云南、贵州按察使,迁布政司。或许因为多年的行伍生涯,其曲多豪放梗概之气;或许又因为仕途的坎坷,曲中又多愤激沉郁之感。如〔中吕·粉蝶儿〕《散勇归田留别诸好友》套之后四曲:

〔红绣鞋〕笑我本散材没用,惜当初误玷宗工,患难多年抵死从。鱼书情惓惓,鹗荐话重重,都只算槐柯一梦。

〔古鲍老〕算此去铜官浪涌,尚记得战罢归来万舫空;算此去浔江帆送,尚记得劫火飞来两岸红。到今日飞鸟尽,走狗烹,难陪奉。更休说广数奇翻相穷!怪只怪错承矜宠,悔当初不早办吟鞕归鞚。

〔卖花声〕烦寄语当朝元老须珍重,好办取虚衷海量容,把苍生劫数挽沙虫。琱戈不用,金瓯长巩,便田间也愿献几首得贤臣颂。

〔啄木儿煞〕买归棹,趁回风,指君山有约幽栖共。休道是急流退勇,势不做发棠攘臂下车冯!

若论其风格之沉雄豪放,词气之英迈老辣,元度是足可以与杨恩寿和易顺鼎抗衡的。此外,如陈鹏年、黄湘南、何绍基、袁思古诸人,虽也各有佳作,但总不如上述三人有个性、有特色,故略而不论。纵观清代湖南诸家散曲,虽未能臻于一流,但却已凌越明代,差近元贤,有了显著的进步。

湖南散曲的真正崛起,是以羊春秋先生(1922-2000)为代表的当代散曲创作。羊先生是学者型的诗人,也是诗人型的学者,曾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教授,在90年代初,曾担任中国散曲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其学术著作甚丰,其中与散曲相关的《散曲通论》在学界有较大影响,此外还有《元人散曲选》、《元明清散曲三百首》等著作嘉惠学林。他的诗词曲创作,有《迎旭轩韵文辑存》。在周成村先生主编的《湖湘古今散曲选》卷四所收当代散曲作家中,以收羊先生作品最多,凡小令 23首,套数 6篇。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时代气息非常浓郁。比如,有对文革期间“四人帮”横行的义愤和对其垮台的欢呼(自度曲〔大快人心带过普天同庆〕《斥白骨精》),有对污浊世风的愤慨与批判(〔南吕·一枝花〕《七十六岁放言述怀》),有对强权的嘈讽和对孺子牛精神的颂扬(〔南吕·一枝花〕《牛虎对语》),有对人民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的礼赞(〔般涉调·哨遍〕《写于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有对军民抗洪豪情的讴歌(〔正宫·端正好〕《长江军民抗洪图》),有对市政建设成绩的歌颂(〔双调·沉醉东风〕《参观湘潭市治理三废工程》),有自己守正履直和老骥壮心的真诚坦露(〔南吕·一枝花〕《甘服老》),有对数十年相濡以沫的爱妻的深情理解和由衷感激(〔双调·新水令〕《金婚自嘲兼朝内》),有惺惺相惜的真挚友情的抒发(〔中吕·朱履曲〕《寿武陵曹菁丈》),有对屈原、李白等历史人物人格精神的缅怀和崇敬(〔双调·水仙子〕《吊屈原》、〔仙吕·一半儿〕《龙舟节怀古》),有对自然风光的深情赞美(〔中吕·阳春曲〕《春兴》、〔双调·清江引〕《金鞭溪》),还有对朋友创作的品题(〔中吕·卖花声〕《邵燕祥先生汇寄三部杂文集》)等等。从这些作品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的赤子情怀、正直精神、坚强意志和磊落心地。如:

〔尾声〕单瓢陋巷,曲肱草堂,生来就是穷酸相。耻腰折五斗、眉摧万贯,把副人心肝变作驴肺肠。便封妻荫子何荣光?我宁可戴一顶雪虐霜饕的冬烘帽,着一袭酒污泪渍的中山装,挥一柄遮日招风的破蒲扇,靸一双沾泥带水的旧鞋帮。苜蓿盘,齑盐汤;鱼鸟乐,琴书香;稚孙顽,老妻棒;亲朋来,情话长;棋一局,酒三觞;耳根热,醉态狂;天地窄,胸襟宽,煞强如屈死在黑蚁争穴的旧官场。便孔圣人要我执丹器立两厢,玉皇爷要我挥巨笔写天纲,咄咄,我也不改变这乔模样!(〔南吕·一枝花〕《甘伏老》)

关汉卿曾经写过著名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曲中表现了以玩世不恭的浪子习气对抗浑浑浊世的疏放情怀,颓放的外表所掩饰的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倔强精神和顽强意志;羊曲题名《甘伏老》,篇中前半也有“呼牛唤马何妨”、“只合听蝉西楼,听雨东厢”等自甘淡薄的语句,表面上看似乎是伏低伏老,把壮怀放下,但是,当我们读到尾曲,作者那“耻腰折五斗、眉摧万贯”的凛然,那面对孔子和玉皇爷的使唤“也不改变这乔模样”的傲岸,这才明白,所谓《甘伏老》者,实乃“不伏老”之反语也!所以“苜蓿盘,齑盐汤;鱼鸟乐,琴书香;稚孙顽,老妻棒;亲朋来,情话长;棋一局,酒三觞;耳根热,醉态狂”等描写,亦表面之潇洒放诞而已,内中所蕴藏的,依然是“不伏老”的顽强与坚韧,所以羊氏此曲,与关作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羊氏诸曲,不仅可以感受到壮怀的激励,而且还可以领略到一种凌厉逼人的英风豪气。如〔双调·折桂令〕《采石矶怀李太白》二首:

酒仙便是诗仙,笔扫千军,鲸吸百川。力士脱靴,太真捧砚,至尊设宴。为寒儒争了颜面,给权贵打了气焰。屈贾哀怨,陶谢酸寒,磊落如公,谁堪比肩?

谪仙国士无双,气夺曹刘,诗变齐梁。低首宣城,倾心汾阳,遗恨永王。一腔孤愤托佯狂,千秋大业焕文章。采石月朗,青山草芳,九华莺飞,三楚鸾翔。

太白乃天纵奇才,旷古英豪,羊曲之凌厉豪爽,恰可传太白神韵。

纵观羊氏之作,可谓小令、套数兼擅,豪放、清丽皆备,雅趣、俗趣各得其宜。其语言锤炼得是那么精纯,运用是那么圆熟,表达是那么自然,仿佛风行水上,云流碧空,不求奇观,却自呈妙趣。此老真曲中斫轮师、射雕手也。700年湖南散曲史上,深谙曲体三昧而如此圆熟老辣、涉笔成趣而成就卓荦者,羊氏一人而已!

前有羊春秋先生的成功引领,后有潇湘散曲社的大力推动,湖南的散曲创作,已经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根据《湖湘古今散曲选》卷四的收录,在羊氏之后的当代曲家,足有 160多位,已超过元明清三代湖南籍散曲作家总和的 10余倍!作家人数的众多,这还只能说明散曲创作在湖南的普及和兴盛的程度,关键还在于作家们的确写出了许多可颂可传的佳篇妙咏。如缅怀革命先烈和歌颂当代伟人的:

山边驻水边驻天边住,浮桥渡索桥渡危桥渡,险无数难无数情无数,看如今百里步千里步万里步。五星亮禹甸,踏出繁荣路。兀的不日光沐月光沐霞光沐?(宋幽兰〔正宫·塞鸿秋〕《走老战士走过之路》)

坟茔勾痛,碑林凝重,青山辉映千秋颂。仰长空,念英雄,男儿报国身躯奉,浩气长留天地中。生,百姓崇;亡,百姓崇。(周宗瑾〔中吕·山坡羊〕《麓山凭吊》)

〔梁州〕峻岭似的浓眉蕴透着刚柔,利剑似的目光容不得腐朽,刀刻似的脸孔不屑于作秀。敬贤礼士,嫉恶如仇;交邦结友,洋洋风度。神采,风流,堪列周公后。强国计,富民筹,南北东西常奔走,鞠躬尽瘁的孺子牛。(周成村〔南吕·一枝花〕《致朱镕基总理》)

抒发爱国情怀和歌颂祖国建设成就的:

登涯远眺,心潮逐浪高。国恨怎生消?茫茫东海,岂止一个刘公岛!北洋船何以杳?水师魂何以招?望着这残盔破甲旧征袍,兀谁能不仰天长啸,把自家的牙儿咯咯咬!(吕荣健 南〔仙吕入双调·朝天歌〕)

神舟五六双圆梦,嫦娥绕月终圆梦,太空行走千年梦,登临月阙今非梦。游霄汉也么哥,游霄汉也么哥,九州笑舞歌圆梦。(佘寿彭〔正宫·叨叨令〕《赞神七探空壮举成功》)

批判贪官污吏和讽刺不良世风的:

〔十二月带尧民歌·么〕说什么文明风尚,说什么打假扫黄。瞧他那德性把妻儿抛将一旁,管他娘独守空房。上海滩购得别墅豪华敞亮,金屋儿藏娇喜气洋洋。梦悠悠呼云唤雨到高唐,美滋滋倒凤颠鸾赛襄王,说不尽风流韵事效隋炀,道不完的桃色新闻满西厢。肮脏,不脏白不脏,今儿个的贪官们都是一球样。(李旦初〔中吕·粉蝶儿〕《阿丫外传》)

人的海,车的河,往往来来似着魔。粗心误踏铁门槛,一栽掉进美人窝。笑的笑,歌的歌,疯疯癫癫是卡啦喔呵。看那厢,红灯泯灭迪斯科。老朽搂妖媚,伢儿拥富婆。流口水,送秋波,眉眼触,耳斯磨。看热闹的牙齿笑掉几谷罗。笑罢复哆嗦。靓女罗裙短,穷汉破衫多。阴阳虚实不调和,行不得也哥哥。(黄琳

〔自度曲·哆嗦曲〕《张老汉误闯娱乐城》)

抒发相思深情的:

前缘未遂,今生重觅,钟情暗把芳心寄。太痴迷,恨别离,山盟海誓君当忆。莫负多愁多病体。悲,只为你;欢,只为你。(王文娟〔中吕·山坡羊〕《相思》)

多情因恐云缠住,不敢攀高处。怀中红锦书,梦里相思句。但凭好风吹送去。(黄琳〔双调·江儿水〕

《过大围山望故人庄未访》)

写老壮情怀的:

无烦无恼,常欢常笑,老来幻作青春貌。种葡萄,钓波涛,玉箫一管东篱调。春来春去鸿雁渺。心,永不老;情,永不老。(丁才生〔中吕·山坡羊〕《自题》)

叙女儿家心事的:

背地里都讲他不是货,闲着玩着不找正活。这彩礼也不知来路明么?错犯过,牢坐过,毒吸过。娘也,这亲事不提了好啵!(毛欣法〔中吕·红绣鞋〕《辞嫁》)顺着编者按姓氏笔画编排的顺序一气诵读下来,另如丁时祺〔仙吕·一半儿〕《记车祸失眼》调侃伤病磨难,王毅〔南吕·一枝花〕《代菩萨言》以寓言体讽刺腐朽官僚,方向〔越调·凭栏人〕《今日农家》写乡村新貌,龙国栋〔越调·小桃红〕《湘江风光带元宵》写长沙元宵的美丽夜色,冯炎圭〔越调·小桃红〕《凤凰古城》写小城风景,伍先芳〔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无题》写相思情怀,伏家芬〔双调·殿前欢〕《重读羊春秋迎旭轩集》写对前辈学人的仰慕,吕荣健〔中吕·谒金门〕《远眺三峡大坝》写祖国建设的成就、南〔黄钟·风木声〕《咏中国女排》写爱国情怀,刘文芳〔正宫·醉太平〕《贪官自嘲》、刘弼谐〔越调·小桃红〕《剪彩》嘲讽贪官,刘怡刚南〔南吕·一剪梅〕《潇湘走笔》写潇湘胜迹,安菊梅〔仙吕·赏花时〕《环保人人有责》呼吁珍爱自然,杜修岳〔正宫·叨叨令〕《参观张公庙新农村》写乡村新貌,李旦初〔商调·集贤宾〕《乌纱商号》揭斥官场腐败,李公才〔仙吕·后庭花〕《思慈母》写母爱深情,李栋良〔双调·沉醉东风〕《健身乐》写老年人晨练场景,杨玉保〔中吕·山坡羊〕《赛龙舟吊屈原》写水乡民俗活动之热闹,杨斌文〔正宫·叨叨令〕《昆明访铸华兄嫂》写叔嫂亲情,杨德湘〔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抒怀》写新春欢乐情怀,肖燕怀〔双调·殿前欢〕《曲友相聚欢宴有感》写曲友相逢的欢快,肖丽娴〔正宫·鹦鹉曲〕《赞袁隆平院士》写对科学家杰出贡献的礼赞,何季雄〔仙吕·一半儿〕《自题当年结婚照》写夫妻伉俪深情,何绍连〔南吕·一枝花〕《登杜甫江阁感怀》记游怀古,张茂云〔南吕·骂玉郎带采茶歌〕《盼归》写相思情怀,张问群〔雁儿落带得胜令〕《观“木石缘”》寄寓的弦外之音,张雪明〔南吕·干荷叶〕《两岁宣雅》写幼儿稚趣,张会恩〔双调·十棒鼓〕《补牙》调侃病魔的折腾,张安文〔中吕·卖花声〕《寄语春风》写怀人心曲,陈仲魁〔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老娘》写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趣,陈中寅〔仙吕·一半儿〕《各地院校纷纷升格》批判教育腐败,陈维昌〔自度曲〕《游子归》写游子归来的激动心情,周成村〔般涉调·耍孩儿〕《山村婚庆》写乡间婚嫁的民俗风情、〔自度曲〕《梦阑记》写雅怀俗世的感触,胡静怡〔双调·夜行船〕《山里人家》歌颂山乡巨变,洪亚力〔双调·驻马听〕《老公初学拉二胡》打趣家人,姜书阁〔越调·天净沙〕《青海草原牧歌》书草原观感,郭军民〔中吕·普天乐〕《童年记事》忆儿时生活,黄琳〔双调·播海令〕《重游大围山有怀芋斋先生》、〔双调·楚天遥〕《大围山上咏春花》等写思念衷情,黄志祥〔仙吕·后庭花〕《思念振田战友》写战友情深,曹前明〔越调·小桃红〕《赞网友陌生鱼》写网友佳趣,龚开荒〔正宫·叨叨令〕《诗人莫把虚名买》讽刺花钱买名的荒唐,常秀英〔双调·折桂令〕《思愁》写念夫深情,蔡君淑〔仙吕·一半儿〕《晚晴》写老两口生活情趣,滕士林〔中吕·满庭芳〕《青枫峡山居有感》感慨金钱至上的没落世风……凡此等等,真是绚烂夺目,美不胜收!让人如进百花园,如游山阴道,如观潇湘景,若论其涉题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情感之真挚,心地之善良,气度之超迈,情趣之高雅,以致曲格之尊奉,语言之得体,技巧之熟练,不仅可以俯视前贤,而且无愧于当代!的确已开出新境界,取得新成就,攀上新高峰。在传统诗词的创作中,人们总以为今不如古,然而,湖南当代的散曲创作,却打破了这一神话!不但不是今不如古,反而是今胜于古的!这不仅是湖南曲坛朋友们的骄傲,也是中国当今曲坛的自豪!

纵观湖南古今散曲的发展历程,虽然在元代没有北京、山西、浙江、山东、河南、河北那样繁荣,在明清也没有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四川那样发达,但在当今,却可以与山西、陕西鼎足而三,南北呼应,一起引领着当下中国的散曲创作,其成就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要在一篇短文中仅用一部分篇幅来一一评说湖南当代一百多位散曲作家的创作,诚非易事,况且,许多作家的名篇佳什也还未能全部寓目,许多作家的得意之作也还在不断涌现,因此,如现在加以评说,总不免有失偏颇,似乎也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如果将来有人写湖南当代文学史,那么,湖南当代的散曲创作,无疑是应当大书一章的!

〔1〕隋树森.全元散曲〔M〕.中华书局,1989.

〔2〕谢伯阳.全明散曲〔M〕.齐鲁书社,1994.

〔3〕谢伯阳,凌景埏.全清散曲(增补本)〔M〕.齐鲁书社,2006.

〔4〕王文才.元曲纪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5〕王毅.海粟集辑存〔M〕.岳麓书社,1990.

〔6〕羊春秋.散曲通论〔M〕.岳麓书社,1992.

〔7〕周成村等.湖湘古今散曲选〔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散曲
俚语正音歌大风
——试论散曲审美取向及其当代传承发展
当代散曲创作价值及其建构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传承和发展散曲风格与体式
散曲创作刍议
变生新体成沧海 不废江河万古流
——散曲俗趣之风的传承与变奏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从统计方面看散曲“雅”的特色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散曲文化教育基地”
散曲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第十二届中国散曲及相关文体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