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派

2011-11-21 18:51晏建怀
四川文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知县老爷级别

□晏建怀

作派

□晏建怀

大诗人李白云游四方,某日骑驴经过华阴县衙时,不但没有按知县的规矩从驴背上下来步行,反而目不斜视,傲气十足,知县大怒,派衙役把李白扭到堂下,让他写供状。李白是谁?出身翰林,天子门生!只见他不慌不忙,也不说自己姓甚名谁,索笔写道:“皇上给我调过羹,贵妃给我捧过砚,高力士给我脱过鞋。天子殿前尚容我走马,华容县里不许我骑驴?!”刚才还怒不可遏的知县,顿时吓得屁滚尿流。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那么李诗人也太作派了点,你说你是李白,那知县小儿还不如雷贯耳,毕恭毕敬?还要抬出皇帝、贵妃和太监来?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李白真的自报家门,一个已经挂冠去职,如今没有任何级别的落魄秀才、穷酸诗人,想在正处级实职的知县面前摆谱、抖威、耍大牌,不说棍棒驱逐,严厉的批评教育是肯定少不了的。这说明,无论是李诗人还是作为正处级干部的知县,但凡遇到不知天高地厚者,都往往会像猫玩老鼠一样,设法利用体制内的权威来戏谑和压制对方,这就是老爷的作派,这种作派,不仅能让对方立马矮下去,而且能让自己立马高起来,万般灵验,屡试不爽。

“百代犹行秦法政”,在中国,传统是不能丢的,尤其是这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体制遗传,简直是武士的绝招、良医的妙药啊。既然才高八斗的李大人都狐假虎威地借皇帝、妃子、太监的令箭,抖自己的身价、灭知县的威风,那么今天大大小小州官县吏保持着祖宗的“优良传统”,甚至不断翻新,创造性地发扬光大,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不是有这样的报道吗?某领导代表政府下乡慰问灾民时,因乡里主要领导没出面,接待人员级别太低,愤然丢下正在等待接受慰问的灾民和救灾物品,立马打道回府;还有,某市领导去县里视察,因为接待的地方太寒碜、酒的档次太低了,阴沉着脸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正如京剧里生有生的站相、旦有旦的坐姿、丑有丑的步调,老爷当然也有老爷的作派。就小事来说,上车有人开门、雨中有人撑伞、走路有人提包、开心有人赔笑的,就是老爷。往大处说,他讲话的时候,即便你有万般委屈也不能吱声;他安排的事情,即便与工作无关你也得赶紧落实;他所作的决定,哪怕错了你也不能怀疑……凡天下事都得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嘛,倘没有这点作派,就不足以树立权威、提升地位,就不足以显现上下之别、尊卑之序。

如果说不把老爷当老爷叫不知轻重,那么不把级别小的老爷当老爷那就是不讲政治了。比如,即使是个“小黄门”去下面,就某项工作作个督察,因为手持大老爷的令箭,好不容易逮住个露脸的机会,便顿感气宇轩昂,威风八面,往往提前一周,就会一个传真发下去,郑重其事的样子。下面的人一看传真,乖乖,立刻如坐针毡,马不停蹄,研究接待方案、准备早晚膳食、安排视察线路、斟酌座谈人员、起草汇报材料……不亦乐乎。到了那天,浩浩荡荡的车马向目的地进发,下面的人早早在边界翘首以待,笑脸相迎,热情而又周到,“小黄门”的脸上便会笑容可掬而欣然规往了。俗话说,“官职不大架子大”,这句话说明只要是体制内的,不管是大虫、小虫抑或毛虫,都是“天子殿前走过马”的,怠慢或小看都是不知轻重、不讲政治。

至于下面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侍候的严谨、接待的繁琐而心生厌倦,如果你是一个不耐烦剧的人,你一定是一个不适合体制的人。试想,一个没有作派的老爷他还是老爷吗?何况,如果你不把老爷当老爷,老爷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冷脸贴你的热脸。只有把老爷的关系搞好了,你的道路才能平坦,你的前途才能光明,有朝一日你才能成为又一个不怒而威的老爷,下面的人才会不厌其烦地尊敬你、恭维你、侍候你。因此,对待老爷,你愈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愈把细枝末节的事情主题化,就愈能体现你接待的热情和对老爷的重视,也愈能显现你能力上的胜任和政治上的成熟。

本栏目责任编辑 卓 慧

猜你喜欢
知县老爷级别
不怕火的双手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厨师与老爷
级别分明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疯老爹打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