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申谈用人之道

2011-11-23 06:09任彦申
领导文萃 2011年10期
关键词:知人领导层用人

□任彦申

任彦申谈用人之道

□任彦申

任彦申新书《后知后觉》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任彦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等职,该书以他10年江苏工作经历为积淀,从各个角度畅谈了党内民主、文风会风、政治体制、传媒改革等热点问题。

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知人善任。所谓人事工作,说到底就是用人治事,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知人善任,这是执政党治国兴邦的头等大事,是领导者最大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一个大系统(包括一个县市、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应当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做人的工作,只要把人选准了、理顺了、摆平了,一切事情都好办了。如果忙于做事,疏于管人,做事仔仔细细,管人粗枝大叶,那是最大的失职。如果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分不清人才还是庸才,好人还是坏人,那是最大的昏聩无能。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的首要标志,而吏治的腐败则是政治腐败的主要根源。

盛世明主的用人智慧

唐太宗在自己的著作《帝苑》中专门论述了他的用人之道,他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勿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这段论述可谓掌握了用人真谛,何等睿智,多么精彩!

唐太宗在去世前两年,又总结了他一生用人理政的五条基本经验:

一、自古以来的帝王,大多猜忌比自己强的人,而我却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并把别人的长处当成自己的长处。

二、人的品行才能,不能样样具备,我常能弃其所短,用其所长。

三、作为人主,往往招纳到贤能之士便想置为心腹,而对德才不济的人则予以罢退,推之于鸿沟。而我既尊重贤能之辈,又同情德才不济的人,使贤能之士与不肖之人各得其所。

四、人主多厌恶正直之人,对这些忠贞之士明戮暗诛,没有一个朝代不发生这种事。而我即帝位以来,正直之士,并立于朝,从未责退过一人。

五、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只是重视华夏,而轻视边远少数民族。而唯独我爱之如一,视华夷为一家,因此,各种族部落的人都像依靠父母一样地对待我。

知人不易善任更难

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而知人又谈何容易?

世界上最难认识的莫过于人。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高明的人。

孔子讲,他最担心的事情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感叹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为什么知人如此之难呢?

人是一种高级复杂动物。人有外表与内心之别,现象与本质之别,片面与全面之别,一时与长远之别。人们看人,往往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内心,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只看到一时而看不到长远,要想“一眼看穿”是不可能的。诸葛亮被国人视为智慧化身,他在谈到识人之道时说:“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他也犯过因用人不当而遭致惨败的错误,因而感叹人性之难察。人是一种善变的动物,人与环境在互动之中,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这些都会改变人的思想和心态。特别是在大风大浪、大利大害、生死考验关头,不少人都会起变化,变颜变色,变质变节,从君子变成小人,真正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世上能有几人呢?

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优劣,不能只凭一时一事就下结论,不能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真相大白。你新到一地工作,有些开始印象很好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开始印象不好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有的领导干部下去考察,只凭走马观花的印象和只言片语的汇报,便当场封官许愿,或就地免除干部。这种做法,看起来雷厉风行,作风果断,其实只是为了树立个人权威,它不但不符合用人制度,而且十有八九会选错人。

能不能识人,是个智慧高低问题;而如何用人,问题就复杂多了,它关系到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关系到事业的兴衰。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用人的艰难性。

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用人与治事相脱节,知人者不用,用人者不知,治事者不管人,管人者不治事,这就难免会发生“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现象。

在讨论干部任用时常常发生这种情形:越是处于要害部门、知名度越高、大家越了解的干部,争议越多,越不易通过;越是处于偏僻岗位、知名度不高、大家不熟悉的人,越容易通得过。越是酝酿已久、人们认为有戏的人,偏偏没戏;越是人们认为没戏的人偏偏有戏,这显然同知人善任的原则是相背离的。

用人中的最大难点是领导层意见不一。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真正拥有提名权、决定权、否决权的只是领导层的几个核心成员。这些成员对某个干部的了解程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喜恶标准不同、亲疏关系不同,看法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领导核心层存在着派系之争,在选人用人上的分歧意见就会更加明显。按照常规,领导层对提名人选存在争议,就会暂时搁置下来,一次有争议被搁置,两次有争议又被搁置,从此这个干部可能被长期搁置起来,很难再提到桌面上来,真是个人才也被埋没了。

选任干部一要受干部职数的限制,二是受论资排辈的影响。有些素质很好,公认度很高的干部,因为台阶站得满满的,只好等空位,一等二等,一个人才的最佳使用期可能就错过了。

(摘自《畅销书摘》)

猜你喜欢
知人领导层用人
2023元宵观灯
知人论史,法史交融——读陈新宇《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增订版)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微型公共领域理论对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价值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用人还需讲原则
领导层,你做了吗?